趙幫恚,馬強強,黃浩,張華玲
(合肥師范學院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處,安徽合肥230601)
新建本科院校建立內部自我評估機制的若干思考
趙幫恚,馬強強,黃浩,張華玲
(合肥師范學院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處,安徽合肥230601)
自我評估機制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基礎和核心,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在自我評估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七個問題,論述了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自我評估機制的八個原則,概括了自我評估的五項主要內容,論證了自我評估需處理的四個關系。
新建本科院校;自我評估;機制;教學質量保障
近些年來,隨著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和合格評估的深入推進,促使新建本科院校逐步探索并建立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而自我評估正是保障體系的基礎和核心,也是實施教學質量內部管理的重要保證和手段。這促使新建本科院校開始重視開展自我評估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本科辦學歷史較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還處于探索階段,很多工作尚不成熟,自我評估也存在諸多明顯的問題和不足。因此,我們以新建本科院校自我評估實際情況為依據,以自我評估機制的制定原則為切入點,闡述自我評估的主要內容,提出自我評估過程中應注重的協調要點,以促進新建本科院校自我評估工作順利、有效開展。
(一)自我評估未形成共識
新建本科院校在領導層面能夠認識到自我評估對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意義和長遠效應[1],但是未能在全體教職工中形成一種共識,一些教職工面對評估還存在消極和抵觸的心理,認為評估是一種負擔,質量意識不強,未能認識到評估的長遠意義。學校層面也缺少評估和質量文化建設,整體質量文化氛圍不濃。
(二)缺少專門的評估機構
新建本科院校大都設立自己的教學質量評估機構,如:質量管理科、評估辦等機構,但是這些機構基本上都是教務處的下屬機構或者依托教務處來進行質量管理[2],這就造成了評估機構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現象,沒有實現管評分離,不利于自我評估工作的開展。
(三)尚未形成特色和風格
新建本科院校的自我評估尚處于初級階段,仍然在不斷地探索和學習,由于缺乏經驗,必然造成一些新建院校機械地模仿外部評估模式,沒有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導致自我評估成為外部評估的翻版,也違背了自我評估的本質[3]。
(四)自我評估相對較獨立
新建本科院校基本都建立了自我評估機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有效做法,但是還沒有意識到將自我評估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進行有效結合,造成了質量保障體系與自我評估“兩張皮”現象。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孤立地看待和對待自我評估,僅僅將其看成領導聽課、教學督導、學生評教等聯系不緊密的評價活動[4]。自我評估相對較獨立,質量保障體系的整體與局部之間關系處理不當。
(五)評估規范化程度不高
相關質量標準和制度建設不夠系統、完備,比如學生評教制度、畢業生跟蹤調查制度、院系教學評估制度、專業評估制度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2]。大多數新建本科院校自我評估指標體系簡單地將國家對學校的要求改為學校對二級院系的要求,沒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設計適合自己的指標體系,自我評估指標體系不盡合理,評價方式也不是很科學,導致評估結果失去了信度。
(六)二級單位缺乏積極性
多數新建本科院校的自我評估都是在校級層面開展,院(系部)認為組織好教學就行了,很少主動考慮本單位的教學過程評估和監控,缺乏開展自我評估的積極性,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是等著學校對其進行評估和監控[4],這就導致了一些教學問題不能及時解決,使得自我評估具有滯后性。
(七)缺少評估改進的監督
評估的關鍵在于改進功能,沒有改進則失去了評估的意義,也不會達到當初的計劃目標。很多學校在自我評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缺乏問題意識,在形成自評報告時成績總結多,對問題含糊其辭、避重就輕[1],提出的改進措施也不痛不癢,改進方向也不明確,沒有具體措施和可行性方案,關鍵是整改是否落實,落實得怎么樣無人監督,缺少整改落實、獎懲措施等制度。
新建本科院校要結合本校特點,建立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內部自我評估機制。從內部自我評估的實際情況來看,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客觀性原則
內部自我評估標準的設計要遵循高等教育規律,符合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符合應用型教學改革和建設的基本要求。另外,在評估方法的操作過程中,對影響教育質量的因素通過分類標準和數據進行全方位的檢驗,使教育決策、教育教學改進架構到可靠的評價結果上[5],體現可靠、準確、客觀的科學性原則。
(二)可操作性原則
內部自我評估標準的設計盡量簡明扼要,易于評價操作。比如專業自我評估就要抓住影響專業建設的主要因素進行評估[6],設置的評價項目及主要觀測點不宜太多。
(三)目的適宜性原則
目的適宜性指衡量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與先前所設定的目標相匹配[7]。各新建本科院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各院校根據各自不同的使命,遵循不同的質量標準,客觀分析自己辦學實力,明確自己的辦學定位和社會使命,明晰教育質量管理目標,形成自己的鮮明的辦學特色。
(四)導向作用原則
新建本科院校各方面都處于建設過程中,人才培養質量是否符合社會需求,通過內部自我評估機制,尋求社會需求與實際教育層面的差距,厘清教育主體、教育活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思路,以對人才培養起到方向性的調控作用。
(五)真實性原則
內部自我評估注重自我反思,沒有外部評估的壓力,爭取做到實事求是,要和日常的常規和專項檢查相結合(如督導專家的隨機聽課,平時的三期教學檢查和畢業論文(設計)、實習實訓等專項檢查),并如實地填報學校教學狀態基本數據庫,充分利用其數據,結合相關校內專家實地考察,查找問題,改進工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六)全員參與性原則
一個院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單靠少部分人的努力和付出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參與才會有希望。因此,全體師生員工均需認識到內部自我監控的重要性,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教學質量保障工作中去,建立學校內部的教學質量評估制度和監控體系,這是新形勢下穩定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
(七)持續性原則
秉持著“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原則,把內部自我評估作為手段,重在通過自評工作加強建設,使全體教職員工始終自覺保持著評估狀態,最終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八)有效性原則
根據評估過程和結果的信息反饋,對專業設置與規劃、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條件、培養過程、教學改革和質量保障等方面進行改進和建設,以有效利用內部自我評估信息。
(一)二級教學單位教學工作評估
以“二級教學單位自評”和“學校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從辦學思路與領導重視、師資隊伍、專業課程教學建設與教學改革、產學研平臺及利用、教學條件與資源利用、質量管理、教風學風與考風、教學質量等多方面對二級教學單位的教學工作進行評估,引導和促進教學單位提高教學工作質量。
(二)職能部門服務教學工作評估
以教學服務管理工作關鍵環節的工作流程為切入點,從制度保障與工作流程實施的吻合度、人力資源優化與工作流程實施的效益度、服務教學工作效率與工作流程實施的便捷度、工作安排實施與工作流程制定合理性等方面構建職能部門服務教學工作評價指標體系,以校領導、外請專家、各教學單位主要負責人為評價組成員,結合師生對職能部門服務教學工作的滿意度調查結果,對職能部門服務教學工作進行評估。
(三)教師教學工作評估
教師教學工作評估包含學生評教、課程教學情況評價、教師教學規范評價、教學能力提升評價四個部分。
1.教師教學規范評價是以二級教學單位和學校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學檢查和日常教學秩序檢查為手段,以日常教學規范檢查為重點,把教學紀律、集體備課、聽課評課、作業批改、集體閱卷、輔導答疑、教師教學檔案等日常教學工作納入評價范圍,促進教師遵守教學紀律、規范教學活動和行為。
2.教師教學評價包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評價兩個部分,通過教師互聽課評課、專家聽課評課、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和實習實踐課程指導評價等工作,對教師的教學準備、內容、方法、效果進行評價,促進教師提高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指導質量。
3.學生評價包含每學期的學生評教、日常教學信息反饋和學生教學工作座談會三項內容,全體學生每學期通過教學管理系統對任課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評價;學生教學信息員實時反饋班級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意見,對教學單位和職能部門的教學管理意見,對教輔和后勤單位的教學服務保障意見;形成學生評價的反饋與分析制度以及教師鼓勵與幫扶改進機制,及時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4.教學能力提升評價是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和教學效果方面,對教師專業進修、實踐研修效果進行考核評價,重點檢查教師專業進修和實踐研修的成果進教案情況,教學內容體現應用型和聯系實際情況,教學理念和觀念轉變情況,使用啟發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情況。
(四)學生行為與學風評估
學生行為與學風、學業評估包含教師評學、學生行為評價、班風學風評價等內容。
1.教師評學是從學習態度、課堂行為、紀律狀況、學習效果等方面,對所教班級進行評價,形成教師評學情況分析、反饋與通報制度,合理使用數據,把評價結果納入到班級考核中來,促進學風建設和班級管理。
2.學生行為評價,從學生思想品質、生活習慣、學習態度、遵守紀律、為人處世等方面制定大學生文明行為規范,把規范要求融入到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中,對學生行為進行引導和評價。
3.班風、學風評價評價,制定“優良學風班級”“優良學風宿舍”和“優良學風先進個人”創建評選標準,采用先創建后評選的方式以學年為單位進行評選,獎勵學風優良的班級、宿舍和個人,促進學風建設。
(五)專業評估和課程評估
1.專業評估。從指導思想、評估對象與條件、評估指標、評估方法等方面制定專業評估實施方案,通過評估,促進教學單位專業建設,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2.課程評估。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從重點建設課程的目標定位、教學大綱、教學方法、教案或課程標準、教學效果等方面,對課程建設情況進行評估驗收,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進一步優化課程內容,促進教學方法改革,逐步解決課程教學內容與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不適應的矛盾,解決課程教學目標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聯系不緊密、課程教學針對性和應用性不強等問題。
(一)處理好個體和整體的關系
不管內部自我評估開展得多么形式多樣,都離不開提升質量這一宗旨。自我評估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改進、建設和提高。內部自我評估不僅促進教師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促進學生學業、身心健康的發展,還促進學校教育事業事業的發展,這種協同發展,只有將內部自我評估與學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相結合才能實現。因此任何內容的內部自我評估,都需要的學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中推進。
(二)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內部自我評估可以參照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按照一定的標準、指標體系實施評估,同時,要保持內部質量保障的長期穩定發展,內部評估更需要創新,建立長效機制。因為內部自我評估應該是思想觀念創新、推廣先進教學經驗的良好平臺,所以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進行內部自我評估過程中把本科教學思想大討論作為常態,把內部自我評估和解放思想與觀念創新相結合。此外,還可通過校、院、師生各層級間橫向與縱向的思想交流與學習借鑒,讓管理者自覺地融入到先進的教學管理模式中去,讓教師自覺地進行教學改革的研究探索與實踐。
(三)處理好過程和結果的關系
內部自我評估注重過程,并有效利用評估結果。內部自我評估指向自身、指向過程、指向發展并且周期較短,因此可以利用自評的時效性,對實施的教學方案、教學大綱、教學進度、專業建設等方面及時進行實時監控和評估。通過監控和評估,健全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8]。
(四)處理好定性和定量的關系
內部自我評估要以數據為依據,尊重事實,但評估不只是分數和數據的展示,更要在相關數據的基礎上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特性、存在的問題、影響發展的因素、發展的基本趨勢等內容進行分析,體現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估方式。
[1]田娜.新建本科院校教學水平自我評估問題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3):116-119.
[2]宋臣.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管理,2013(12):168-169.
[3]劉振天.推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幾個前提性問題[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26-27.
[4]黃家慶,黃宇鴻.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缺失與完善創新[J].高教論壇,2012(6):66-69.
[5]何玉長,趙瑋,等.“三位一體”教學質量內部評估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上海教育評估與研究,2013(2):55-59.
[6]劉桂萍,李漫紅,等.英國高校內部教育質量評估及其啟示[J].化工高等教育,2008(5):26-29.
[7]劉振天.高校教學自我評估的價值、特征及實施策略[J].中國高等教育,2013(7):42-45.
[8]賀祖斌,楊樹,等.地方高等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構與實踐[J].高教論壇,2004(4):78-84.
責任編校 文方
G648.4
A
2095-0683(2015)01-0132-04
2015-01-06
基金簡介:合肥師范學院2012年校級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教學管理專項(2012jxgl01);2012安徽省省級教學研究重點項目(2012jyxm419)
趙幫恚(1972-),男,安徽望江人,合肥師范學院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處處長,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