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梅 肖進雄
福臺,是定西市區以北的一個小村莊,近年來,這個地方卻因有一所“為學生成長和教師發展打造幸福的平臺”的福臺中學而出了名。2015年新年剛過,記者在這里尋找福臺中學實施新課改的足跡。
新學校,新魄力,新氣象。定西市安定區福臺中學建校之時,正值我省第二輪高中新課改啟動之際,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學校從一開始招生就提出了適合師生共同發展的辦學理念,堅定信心謀發展,激情投入抓改革,在實踐中突破一道道難關,一步一個腳印,把高中新課改過程中的一個個難點,變成了同行眼中的亮點,受到了市區兩級政府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文化育人,為學生成長和教師發展打造幸福平臺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具有獨立品格的學校文化更能彰顯特色,凝心聚氣。自從福臺中學建設到這里,學校一領導班子就很有思想地將“福臺”依據地名定位為“為學生成長和教師發展打造幸福的平臺”。在這一目標的引領下,福臺中學通過精心、精細、精致的“三精”管理,大力弘揚“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學校精神,為實施新課改著力構建了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生態。
“我們正在‘美育引領、和諧發展校訓的引領下,始終秉持‘為學生成長和教師發展打造幸福平臺這一辦學理念,不斷濡養‘博學仁愛,因材施教,追求卓越的教風,大力培育‘自覺學習、自我教育、自主發展的學風,逐漸形成‘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校風,以此來實現‘養浩然之氣,興篤學之風,示素質之范,領全區之先的辦學目標。”提起辦學思想,主持學校工作的董志斌副校長面對記者時津津樂道。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實驗)明確提出:普通高中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正是基于對校情學情的全面研判,基于對國家教育政策的深刻理解,基于對教育規律的準確把握,福臺中學科學制定并逐步固化了自己的辦學思想。
福臺中學在人文環境的建設上投入了極大精力與財力,提倡人性化管理,走進福臺中學,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其中的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走廊、每一間教室都會“說話”,都會“微笑”,且富有靈性。校園內到處張貼著古典名句、名人掛像、中外名畫;教學樓內,印有“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的宣傳牌赫然在目,“入室即靜,入座即學”的提示語隨處可見。每一個樓層內,由學生自主設計制作的不同文化主題的手抄報、繪畫作品都在定期張貼、展出,供全校師生隨時瀏覽欣賞,而這些在只注重高考成績的其他普通高中并不多見。福臺中學的德育系列課程是這樣規劃的:高一重點在養成教育,高二重點在人生規劃,高三側重與社會的對接。“我們培養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能夠自覺學習、自我教育、自主發展。”董志斌說,“可以自豪地說,高中三年學業完成時,我們的學生大多都能掌握一項或兩項藝體特長,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人生規劃。”
除了墻壁文化,福臺中學還著力打造符合自身特點的活文化,軍訓、集會、大型活動、課間操,都是福臺中學對學生進行文化宣講的主陣地,更為特色的是學校每一位教師要做12名學生的導師,常態化地對學生進行“人生引導、思想教導、心理疏導和學業指導”。在康曉東老師的《導師手冊》上,我們發現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密密麻麻的獨特符號,進一步了解才明白其中的奧秘:原來,這些獨特符號是他專門用來標記和學生談心輔導情況的“獨門秘籍”。在福中,每一本《導師手冊》都匠心獨具,各有特色。福中以方法和習慣為突破口,通過全員導師制,正在著力挖掘和發揮教師的育人功能,實現立德樹人、力爭上游的育人目標。
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用課改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得他們不僅能夠掌握升學的能力,更能掌握生存和生活的能力,不僅學業有成,更擁有健康的人格。“目前,對福中的師生而言,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目標、定反饋。”趙少峰老師說。“五定制”逐步落實到了福中的每一個教育教學環節,就晨讀、晚讀來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固定的讀書位置,都有預定的目標內容,確實給人留下了“散而不亂,活而有序”的深刻印象。
課程開發,實現了多元、本土、多樣
課程是文化的載體,需求是開發的方向。課程的選擇性和多樣化,是高中新課程結構的最大亮點。但在實踐中,校本課程開發一直是一大難點。2014年8月28日的教職工大會上,董志斌明確地闡述了自己秉持的課程觀——“課程是學校最為重要的土壤,也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在福臺中學,教師開發出的校本課程達20余種。學生有興趣,教師有資源,就可以開發成校本課程。“目前,我校精心設計開發的誦唱讀寫類、體育藝術類、培優補弱類、其他特需類等4類校本課程已成系列。”董志斌告訴記者,“校本課程的開發和落實,能使學生在多元優質的課程中成長為自信、陽光、活潑、勇敢的時代驕子和文明使者。這應該是我們開發校本課程的初衷。”
福臺中學從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選編的《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中選定誦讀篇目,開發了“經典詩文班班誦”校本課程;從全國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作品和傳統經典歌曲中選教歌曲,選定班歌,開發了“經典歌曲班班唱”課程。
“今后,就歷史學科,學校完全可以通過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開設專題講座。”文綜組教研組長張成老師非常自信地說。福中正是通過有效發揮教學能手骨干的專業優勢,開設了包括“格言警句天天寫”(重點作為硬筆書法課程)、“名師講堂”在內的多元校本課程。
為了拓展閱讀空間,激發師生的閱讀興趣,福中高效利用樓宇空間,在教學樓三樓開辟“福中第一軒”開放書屋,在四樓過道創建文化長廊,著力培養學生自覺學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負責管理“福中第一軒”開放書屋的仰望星空文學社社長楊啟同學激動地告訴記者:“記得在第23個世界讀書日當天,我們文學社制作了以‘今天,你讀了嗎為主題的讀書倡議海報,并向全體師生發出了讀書倡議。活動現場,老師們還為我們福中第一軒捐贈了好多圖書呢。”
為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依法治校、依法執教,福中于2014年10月4日成立了定西市首家校園法務室,定期開展各項普法活動,提升師生法律水平。
為多渠道培養學生的執行力和反思力,福中精心設計《系列化主題班會》《國旗下的演講》《值周總結》等課程,指導學生主持,鼓勵學生總結。制定了研究性學習計劃和方案,精心設計了《研究性課程課題指導教師記錄冊》和《研究性課程課題組活動記錄冊》,有效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學校與68509部隊互建為國防教育基地,每學年定期開展軍訓、國防教育及安全應急演練。與家長聯系、與社區合作,適時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實現了服務社區與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雙贏目的。”政教處副主任朱保國告訴記者,“同時,學校注重社團建設。我們根據學生個人愛好和成長需求,鼓勵學生自主創建社團。目前,學生已自發組建社團29個,社團成員參與度達100%。”
在強化晨讀、晚讀、自習“零對視”的同時,福中積極打造振奮校園、震撼觀者的“定西第一操”,貫徹落實《學校藝術工作規程》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精神,精心組織武術書法進校園和體育藝術“2+1”活動課,二十四式太極拳成為師生健身運動的拿手項目。
高效課堂,使每一堂課成為稱心如意的精品
課程改革的精髓之一在于改革課堂教學,用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學能力。福臺中學在教學中大力倡導活力、互動、探究和創新。《福臺中學教學工作規范》要求從落實備課、行禮、考勤、導入、展開、評價、結束等基本教學環節著眼,從指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入手,強化教學常規管理,極力構建高效課堂。
為進一步促進教師深刻領會課程標準,確保符合新課標要求,準確把握教學起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校強化教師的備課研究環節,要求全體教師備課時認真進行“新課程標準與舊教學大綱”、“新教材與舊教材”、“使用的教材與其他版本的教材”的比較研究,認真備好每節課。做到備課標、備教材、備學情、備教法、備學法、備學生活動、備課后作業。
“經過反復實踐論證,我們已經形成了一體化設計、個性化主備、多樣化實施的‘三化備課程序。”教導主任付兵峰介紹說,“以學為本、先學后導、問題導學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當下,各教研組正在逐步完善學科個性化有效教學模式。”
為進一步促進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研究熱情,強化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關注意識,學校定期開展學科組、備課組研討活動,名師示范課、教學骨干優質課、青年教師匯報課等活動。針對部分學生提出的“教師給的討論時間太少,不能充分的展開”、“數理化課堂的討論解決不了棘手的問題,很容易流于形式”、“對于有些學科,學習效率趕不上原來的滿堂灌”等諸多問題,福中專門召開了學科代表和學習小組長會議,就學生關注的問題作了全面分析解答。福中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尊重學生差異,注重培優補弱,分類分層布置作業,實行面批面改,適時談心輔導,落實分層教學理念。
不僅如此,福臺中學以基于充分議課、集體備課的個性化優化設計為前提,以突出學生的說和做、演和練、展和評為重點,以小組合作及大小黑板、綜合素質評價表冊的充分使用為手段,精心、精細、精致地設計每一堂課,使每一堂課成為稱心如意的精品。為使學生的學習具有選擇性,讓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作業效率和考試效能,學校對布置給學生的課后作業和學生的階段水平檢測提出明確的要求,凡布置給學生的作業必須經過備課組集體研究,分“嘗試性作業——鞏固性作業——拓展性作業——創新性作業”四個層次,用朱天明老師的話講:“教師教而不厭,學生以學為樂。”
福臺中學杜絕了低效甚至是無效教學,改講堂為學堂,變教學為互學,在努力構建高效課堂的同時,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充分共享資源,拓展教學內容,豐富課堂內涵,打造精品學科,變文化軟實力為發展“硬實力”。
隊伍建設, 積極推行名師講堂
課改的關鍵在教師。福中充分認識到教師在新課改中的重要性,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名師講堂,教師講壇,開放課堂,三課評選,派出考察,說課、觀課、議課、磨課、曬課,骨干能手及帶頭人評薦等活動落實的“三名工程”(名學校、名校長、名教師),持續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書育人楷模。同時,福臺中學每學期還會根據教育現實和學科特點為教師選購最新圖書,鼓勵教師撰寫讀書心得,定期組織開展讀書交流會,為構建學習型教師提供資源,創新載體,搭建平臺。
“這學期,我們派出5名骨干教師參加了國家級培訓,組織全體高二年級教師于9月底在蘭州理工大學參加了2015年甘肅省高考備考研討會,選調部分教師參加了甘肅省第二屆高中教師教學技能大賽觀摩研討活動……我校共有300余人次參加了各級各類培訓。”教研處負責人對學校培訓情況可謂了如指掌,“所有外出培訓的教師回來后都要在校內進行校本延伸培訓,這樣,既降低了培訓成本,又做到了全面覆蓋。”
據了解,福臺中學在剛開始推行“名師講堂”時,部分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動性,個別教師甚至還存在抵觸情緒。為此,學校積極采取措施,一方面,適當減輕承擔“名師講堂”教師的工作量,調動其積極性;另一方面,在部分學科中實行選師制,使學生的普遍認可轉化為名優教師的工作動力和職業追求。“是學生的信任逼著我走進了講堂,站到了這里。”從事了三十多年高中英語教學的李定淵老師一語點破了實情。
作為學校負責人,董志斌不僅擔任高二(4)班語文課教學任務,還兼任數學組下組領導和高二年級I學部的學部導師。每學期,他率先上全校示范課;每學年,他調研聽課超過120節。
2014年6月底,對于前來福臺中學支教的同濟大學研究生張煦來說,一年的支教生涯即將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就在這段時間,他將自己來福中支教期間積累下的生活學習點滴編制成了題為《福中,知福》的視頻短片,臨行前贈給了全體師生。在片尾,他這樣寫道:“我和你們一樣,一起見證了福臺中學的成長,從只有一棟教學樓開始,逐漸有了宿舍樓、實驗室、食堂……我會記得,你們臉上露出的燦爛笑容,你們眉宇間洋溢的無比自信……”
不僅同濟大學的張煦同學銘記著福中師生們的陽光和自信,凡是走進福中的每一位有心人都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身在福中就是福”已然成了師生的普遍共識,“為學生成長和教師發展打造幸福平臺”不是一句空泛的辦學理念,而是一個富有教育情懷、懷揣教育夢想、肩負教育使命的優秀團隊的職業追求和共同擔當!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