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婷婷
摘 要:數學教學是學校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數學教學一定要結合教材具體事例、生活實例和課堂生成,凸顯德育要素,實現數學教學的德育功能。
關鍵詞:數學;德育;要素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數學教學是學校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數學教學一定要結合教材的具體事例、生活實例和課堂生成,凸顯德育要素,開啟數學教學的德育功能。在數學課內課外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和關注學生人格培養是每位數學教師的責任。但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德育內容并不占明顯地位,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認真、充分和深入地發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良好的德育情境,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醒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的學習信心,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案例一:分蛋糕]
六年級數學上冊《分數乘法》一課。教師在本課小結時提出問題:“如果你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六份,要分給你和你的爸爸媽媽吃,你會怎么分?”其中,有一個學生說道:“我要給爸爸分三份,給媽媽分三份。”老師緊接著問:“都分給爸爸媽媽吃了,你為什么不吃?你不喜歡吃嗎?”學生回答說:“因為爸爸每天都要辛苦的工作,媽媽每天都要照顧我,所以我要全都分給他們吃。”老師夸獎道:“你真是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除了教授學生有關“平均分”和“分數乘法”的數學知識外,還滲透了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
[案例二:神舟五號]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材中《比的意義》一課。教師向學生講述:2003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在太空中執行此次任務的航天員楊利偉在飛船里向人們展示了聯合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選擇中國人民引以為傲的內容作為載體,既豐富教育意義,又能振奮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數學課不同于品德與生活課,教師只能結合教學過程和課堂生成,通過“滲透點”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案例一:錯誤資源]
在上五年級上冊數學《小數乘小數》的練習課時,我在課件上出示了五道簡單的口算題,并指明一名后進生口答。
3×12=36,3×120=360,3×1.2=3.6,0.37×0=0,0.08×125=100
當這名后進生說完100時,臺下多數同學都大聲叫喊起來:“錯了。”甚至有幾個學生發出了嘲諷的笑聲。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也是馬上指出她的錯誤,但轉念一想這也是一次教育學生的好機會,于是我對全班同學說:“她把最后一題做錯了,可是她前面的都做對呀。為什么大家只看見了她的錯誤,卻沒有看見她的進步?同學們,我們應該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身邊的每一位同學。要更多的看見別人的優點。”
在教學中,教師適時抓住這些德育教育滲透點,對學生進行德育啟發,使小學生明白在別人有困難時我們不應嘲笑,而應幫助他人。
[案例二:合作學習]
教學五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一課時,我先向學生講述阿基米德測皇冠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將學生分為五人一組,各組利用事先準備好的水和水槽,探究測量出石頭的體積。
教學中,光靠口頭傳授起不到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共同探究、思考、總結,不僅能培養學生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
三、德育與數學實踐活動課有機結合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德育的滲透除了課本上豐富的事例外,還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
[案例一:數學小故事]
每冊數學書里都有“你知道嗎”的小資料,比如五年級上冊介紹的我國古代數學著名的《九章算術》以及中國數字是世界三大古數字發明之一等等。
一方面,小學生喜歡聽故事。振奮人心的故事,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這些故事不僅能使學生了解我國光輝的數學史,而且還能感召學生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人生。
[案例二:課外實踐]
四年級下冊學生學習條形統計時,課件出示我國主要的農產品的產量:水果632萬噸;蔬菜1750萬噸;茶葉14萬噸。這些數字向學生展示著我國的豐富物產。課后,我布置了一道實踐題:回家后調查自己的爸爸媽媽去年一年每個月的收入和自己去年一年每個月的開支分別是多少。
這樣既能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也能讓學生體會到父母工作的艱辛和對他們的愛,讓學生認識到回家后要多幫父母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四、德育滲入課后練習
數學的科學性和嚴密性要求學生學習數學要有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一絲不茍的良好習慣。
[案例一:計算檢查]
在進行計算能力訓練時,要求學生認真審題,思考:“先計算什么?再計算什么?能否簡便計算?”在計算時一步一回頭進行檢查。另外,我會適當增加一些有難度的習題,培養學生不畏艱難的精神。
[案例二:合理安排]
小學四年級數學的烙餅問題和沏茶問題向學生滲透了運籌思想。這些事例就是要從小培養學生做事情要講究方法,合理安排,優化做事方法。
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除了傳授數學知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以外,同時也要結合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要我們結合課本事例、生活實例和課堂生成,從點點滴滴抓取,有機滲透,就一定能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朱開龍.探索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功能 構建和諧德育下的數學素養.新課程學習:中,2011(10).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