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李祎
摘 要:如何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是小學教師應該予以重視的。從小學低段學生的具體特點、低段習題所具有的特點以及如何對小學低段學生的審題能力進行培養等方面出發,對小學低段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對策進行了一定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低段;數學;審題能力;培養對策
每次考試后教師在講評試卷的時候以及家長在檢查孩子作業的時候總會發現,有大部分學生在解題時出現錯誤不僅僅是因為對知識點的掌握不到位,而且在審題過程中也出現了錯誤,這些錯誤經常表現為審題不準確,或是在理解題目時出現了一定的偏差。這類錯誤通常被教師歸咎為學生自身在審題時的粗心,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如何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是小學教師應該予以重視的。
一、小學低段學生的具體特點
這里所說的低段學生通常指的是一年級到二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剛剛踏入小學校門且大都是第一次接觸到較正規的學習生活,這與他們之前的經歷出入很大,使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方法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教師與家長對他們提出的要求也不像在入學前那樣輕松、簡單,教師與家長對學生的要求還會隨著學生年級的變化而逐步增加。同時,剛進入校園的學生自身所具有的知識儲備不多,缺乏一定的日常生活知識,自身所具備的識字量比較少,因而在閱讀時速度就比較慢,對他們來說默讀也有一定的難度。
二、低段習題所具有的特點
現階段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數學習題也相應地發生了一些改變。目前的數學習題更貼近學生自身的身心特點,并且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在習題的表述方式上,小學低段數學習題經常使用漫畫或是圖形等形式,內容比較生動。隨著學生年級的不斷增加,習題中文字表述的成分明顯增加。教師還要注意的是,低年級的學生在答題的時候所使用的答題方式也應該是多樣化的。為了使練習的趣味性得到增加,一部分習題可以通過涂一涂或是畫一畫的方式來完成。在遇到簡單的應用題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填空等方式將題目完成。
三、如何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的審題能力
1.注重對學生進行相關的說、寫、聽、讀練習,使學生掌握提取關鍵信息的相關方法
這幾種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是較為基礎的學習能力,對學生成績的提高以及其他能力的發展產生較直接的影響。在面對具體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題目大聲讀出來,從而發現關鍵詞,例如,小紅有10本書,小明有5本書,兩人一共有多少本書?在這里,教師可以重讀“一共有”,讓學生明了本題的關鍵詞。
2.讓學生養成愛動手的好習慣
對于數學這一科目來說,在學習過程中只靠單獨的看或是想都是無法將問題解決的,面對問題,學生更需要進行動手操作,對題目算一算或是畫一畫。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掌握草稿的使用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草稿的使用方法的相關訓練,讓學生養成使用草稿的良好學習習慣。在低年級的習題教學中,經常會有分組練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勤動筆,把相同的物品用不同顏色的筆圈出來。
3.讓學生形成正確使用數學語言的良好習慣
在學習過程中,解數學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將使用其他表達方法的數學題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因此,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正確的、標準的數學語言,面對習題時能夠使用正確的數學語言將其表達出來,在學生對題意的理解以及進行正確解答等方面都可以起到良好的幫助作用。“小紅有10本書,小明有5本書,兩人一共有多少本書?”面對類似的問題,教師在對學生表達時要說成求二者的和,避免使用“一共有多少”等過于口語化的語言。
4.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低段時期,數學教材以及相關習題大多是以圖畫為主,文字在這里主要起到輔助作用,如果學生想在題目中找到正確答案或是獲得新的知識,就要從題目的圖形以及文字內容中發現有用的信息,所以,低段數學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教師應利用教科書上的習題對學生進行訓練,如這一頁的內容中有多少個圓、多少個正方形、紅色的蘋果有幾個、綠色的蘋果有幾個等。
5.教師還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生活常識的積累
小學低段學生大多數所掌握的知識面不廣,缺乏一定的生活常識。因此,教師要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他們可以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擴充自身的知識面,同時也要使課外閱讀量得到增加。例如,在認識鐘表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對鐘表進行細心觀察,看看在什么時候分針和時針是重合的等。
總之,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多方面對學生的審題能力進行培養,并及時反思,對教材與學生進行深入研究,這樣學生自身的審題能力才會得到快速提高。
參考文獻:
[1]潘念.淺談小學低段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2(10):42.
[2]董會娟.小學低段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06):66.
[3]龔玲娜.淺談小學低段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J].小學時代:教師,2011(11):15-1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