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實施素質教育以來,一直致力于教育資源的均衡,落實學生的全面發展。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因此,教師除了要內強自身語文素養,還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在組織教學時既要兼容并蓄,有機整合教育資源,提煉學生的語文技能,又要以人為本,知識育人、品德育人、能力育人。在“讀”中感知語文素養,在“閱”中積淀語文素養,在“寫”中錘煉語文素養,在“踐”中提高語文素養,多元化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培養與時俱進的新時代人才。
關鍵詞:語文素養;教師素養;學生素養;提升途徑;“朗讀”“閱讀”“寫作”“實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一言蔽之,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既要兼容并蓄,有機整合教育資源,提煉學生的語文技能,又要以人為本,知識育人、品德育人、能力育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與時俱進的新時代人才。
一、以“讀”促講,在“讀”中感知語文素養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的意義顯而易見。在課堂教學中應相機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如范讀、個人讀、齊讀、分角色讀、組組按音高錯落有致地讀,融入情景,聲情并茂,讀出人世間的真善美、假惡丑,讀出人類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例如,學習《我站在祖國地圖前》時,詩歌文質兼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磅礴的氣勢、自豪的感情;讀出對祖國的熱愛、贊美和依戀等。各種“讀”激發了學生的感知興趣,不僅讓學生感悟到語句所承載的意思,提高了知識、技能,還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所傳遞的思想,完成了情感認知,從而內塑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以“閱”代講,在“閱”中積淀語文素養
“多見者博,多聞者智。”如何廣見聞,就是要強學博覽。歐陽修說過:“強學博覽,足以通古今。”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強化閱讀則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語文作為一門母語教育課程,既是一種交際工具,也是一扇認識人類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發展的窗戶。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紙質書籍資源,針對性地推薦文史地理、名篇名著、名人名言、名人傳記等書籍。例如,學習《孔子》時,推薦《論語》,讓學生學習古人的修身立學;學習《七律·長征》時,推薦《毛澤東詩詞》,讓學生體會偉人的豪邁情懷;學習《我是貓》時,推薦《我是貓》(指日本作家夏日漱石的長篇小說),讓學生了解社會的人情冷漠……利用經典佳篇名著,讓學生領略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以及富有時代氣息的現代文化,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以“寫”驗講,在“寫”中錘煉語文素養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寫”猶如破冰之旅,如履薄冰。因此,組織教學時,要因勢利導,點燃學生“寫”的熱情,直觀體驗語文素養的碩果。首先,引導學生做生活的細心人,觀察生活的點點滴滴。以我眼,寫我文;以我文,抒我情。其次,讓學生明白朗讀的感知和閱讀的積累都是為了以“寫”為載體的看圖寫話、情景對話、應用文體、體裁作文等的鋪墊。讀寫結合,學生領悟到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和“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區別。觸類旁通,以“寫”驗“讀”(指朗讀和閱讀),學生自我審視,自我完善。最后,讓學生提綱挈領,遣詞酌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以“寫”驗講,講“寫”進行辯證和統一。整個“寫”的過程,是對個人語言能力的錘煉,也是深化語文素養的全面落實。
四、以“踐”饋講,在“踐”中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是以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為取向,培養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立足于促進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美籍匈牙利數學家波莉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確實,自己摸索得來的要比向別人學更重要。例如,學習《小樹死因調查報告》時,首先組織學生對周邊小樹生存環境進行調查,理論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學生知道了小樹死因調查報告有哪幾個部分,并深刻明白了這幾部分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能力得到實踐——踐行了調查法、分析法、提建議、寫調查報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從傳統課堂中解放出來,學生的天性得到了釋放。“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養成勤于實踐的良好習慣,受益終身,也是貫穿終身的語文素養。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凡為教,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課堂這條主線廣見聞、多閱讀、勤實踐,多管齊下,有“收”有“放”,全面有效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瑞山.語文素養高級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
[2]張彬福,趙方紅,孔凡艷.小學語文教師學科專業素養與課堂教學實踐.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01.
[3]王意如.語文素養和語文教師的素養.文匯出版社,2011-08.
[4]潘新和.語文教師素養隨想.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08.
作者簡介:汪麗,女,1979年10月1日出生,學歷:本科,就職單位: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明港鎮第五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