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紅
學生做錯事、說錯話是難免的,恰如其分地批評也是必要的。一般來說,大多數老師在批評學生的時候都注意針對學生的不同錯誤進行批評,重責其事,輕責其人,循循善誘,充分地說理,是老師教育批評學生的重要手段。但是,跟學生說理不僅需要有耐心,還應結合學生心理特征,選擇最佳方法和技巧。根據我長期的教學實踐,在此談談做法。
一、讓學生了解老師的感受
當老師在批評學生時,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不悅。使他們由老師的神情與沉默,感受到老師的情緒,這樣能夠促使他們對自己所犯的錯誤或過失進行反思。同時,也應使他們感受到老師討厭自己的錯誤或過失,但老師非常喜歡我這個人,尤其是擯棄錯誤的我。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樂意聽取老師的批評,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或錯誤。
二、讓學生明白所犯錯誤引發的后果
老師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他的行為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從而學會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中,他才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三、在批評的同時,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長處
跟學生講理時,應該充分地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對學生的每一點、每一滴的進步要給以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在此基礎上再對學生的錯誤或缺點予以糾正,這樣,學生就容易接受。如果老師一味地數落、責怪,只會讓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四、所講的道理要“合理”
老師給學生講的道理要合情合理,不能信口開河,更不能苛求學生,因為老師的信口開河學生是不服氣的,老師的過分要求或苛刻要求,學生感到難以接受,這樣就很難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五、要給學生申辯的機會
跟學生說理時,學生可能會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辯解,老師應該給他們申辯的機會,讓他們把事情講清楚、講明白。若老師給了他們這個機會,他們才會更加理解老師所講的道理,老師與學生之間才能正常交流。
六、批評要把握好時機
學生因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情緒變化很大。若老師能選擇最佳的時機對學生缺點或錯誤進行批評教育,他們可能就比較容易接受,否則,他們就可能發拗,批評教育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障礙,從而影響了批評教育的效果。
編輯 黃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