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龍
百度上定義高效課堂為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
那么,高效課堂是什么呢?
一節高效課應同時兼顧兩方面內容:一是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即提出問題的能力,實驗探究和設計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觀察能力及創造性思維能力等;二是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即將本節課的知識點盡可能多地在課上呈遞給學生。但是在課堂中我們會發現,由于課堂時間限制,在大多數情況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那么以何為重呢?我認為提高生物學素養是重中之重,知識的培養可以通過背誦、短時間突擊來獲得,但是能力的培養卻只能是日積月累、水滴石穿。
2013新課標卷生物試題第29題,考查的是植物激素赤霉素的作用。從考查的知識點看屬于簡單題。該題需要學生了解的知識點有以下三個:
1.淀粉酶專一催化淀粉分解,產物為麥芽糖。
2.淀粉遇碘變藍,淀粉含量越高藍色越深。
3.GA(赤霉素)溶液處理大麥可使其不用發芽就產生a-淀粉酶(題干中可獲取該知識點)。
應該說這些知識點即使是在未經過高考復習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學生也完全能夠掌握。但是實際上這道題得分不高,甚至有學生反應根本看不懂題,更不要說解答得分了。我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忽略了生物學科素養的培養,沒有形成從圖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對這五組實驗的變量,怎樣進行對照不理解,也不能聯系生活實際,不知道結果中++多少的含義,換句話說,就是沒有足夠的生物學科素養,以為背會了知識點就相當于學會了生物,最終與高考背道而馳,忽略了現在高考的命題趨勢是對知識考查較淺而面廣,重點考察學生的生物學解題能力,學非所考,最終高考成績不理想。所以我認為,構建高效課堂應該以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素養為主線,將知識點鑲嵌在主線上,如果在課上沒有足夠時間的話,還可以將知識點與練習題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實現能力和高考相結合。
總而言之,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提升學生能力為重點,不能被知識點的學習沖淡,要知道隨著時間的流逝,知識終將被忘卻,而能力永存。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