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張美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這是對教師職業的真實寫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主動地位,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是知識的接受者。多年來,教學就是教師講學生聽,講成了教師的專利。新課程改革讓學生走上講臺,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暢談收獲,提出有質疑的地方……教師不再有機會照本宣科地去講解書本上的知識,教師變成了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一、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高效課堂教師重在教會學生學習。課前,學生根據教師編寫的導學案進行預習,熟悉課本內容。上課時,教師組織學生對學、群學,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與同伴、小組成員進行交流、提升。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交流、探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說、去提問,教室的每個角落,都將變成一個小小的講臺,在這個“舞臺”上,學生盡情地“演”好自己的角色。
二、展示交流,相互促進
展示環節是高效課堂中最精彩的部分。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跟全班同學進行分享、交流。展示中,展示的學生站的位置,都將變成可以移動的講臺,這是一個真正屬于學生的講臺。此時的教師,變成了課堂的觀察員。一節課大部分時間都是由學生發言、補充、交流,教師能占用的時間僅有幾分鐘。教師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幾十個春秋將退出歷史舞臺。高效課堂,讓學生在屬于自己的講臺上播種、施肥,將會結出更豐碩、更甜、更美的果實。
三、拓展延伸,鞏固提升
課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為了滿足學生對知識的不同需求,教師鼓勵學生課前通過收集資料、網絡查找等方式,豐富課外知識,并在課堂上與全班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暢所欲言。在拓展延伸環節,課堂氣氛活躍,把課堂推向了高潮,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把講臺讓給學生,“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只有教師的充分信任,放手給學生,學生才能在屬于自己的空間里,發揮各自的特長,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成長,鞏固提升。
四、總結評價,共同提升
俗話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有聽取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才能促進學生自我認識的提高。通過相互評價,促進學生自主獨立地發展;學生在相互評價、共同討論的過程中,學會了互相激勵、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也學會了合作,并在合作中發展提升;與此同時,學生通過各種評價正確認識自己、完善自我,從而促進了人格發展。
總之,揮鞭三尺講臺,拋撒青春汗水。講臺、黑板、粉筆、教鞭和教科書,曾是教師教學生涯中的親密“戰友”。隨著教育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創新,教師將退下三尺講臺,給學生創設一個平臺,培養各種能力,把講臺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屬于自己的天空中自由飛翔,將會飛得更高、更遠。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