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柏勁松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包頭)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策略
□文/柏勁松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包頭)
[提要]本文主要闡述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存在的問題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措施,以期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在國際市場中占有競爭優勢,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電子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
收錄日期:2015年6月17日
隨著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我國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現階段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模式較為粗放,還存在眾多的問題,這就導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不能有效占領國際電子信息產業市場份額,致使企業經濟效益較差。我們要找出有效措施,以提高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實現企業經濟效益,促進我國經濟增長。
(一)行業結構比例失調,處于全球產業鏈低端。現階段我國電子信息企業的生產能力過剩,主要體現在電子產品的整機、低端產品、外圍產品等方面,而且還需要不斷對高端產品進行進口。我國現已有大量大型電子信息企業,但普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沒有形成本企業的關鍵技術、專利和標準,造成企業缺乏強大的實力,在國際市場上處于產業鏈最底端。
(二)市場結構不合理,國內外市場不協調,電子信息產業具有不穩定性。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出口市場較為集中,屬于典型的外向型產業,在市場活動中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這就直接造成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不穩定性。
(三)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缺乏高精尖企業,外資企業占主導。我國大中型電子信息企業大部分只從事著對產品的生產工作,缺乏創新科研能力,產品附加值較低,工藝水平和制造技術與國外企業相比有著明顯的差距,并且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在對外貿易中,我國電子信息檔次低、效益差的產品在出口中的比例較大,缺乏附加值高的產品出口。
(四)行業發展秩序混亂。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在營銷過程中缺乏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保證,電子信息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較快,企業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占領較大的市場份額,過度重視新產品的研發,而忽視了對產品質量和服務的保障。為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許多企業以降價的手段來提高產品銷量,電子產品市場惡性競爭的現象較為嚴重。同時,手機行業、液晶電視、計算機等領域的山寨產品日益增多,而且我國缺乏電子信息的行業標準,致使各電子信息企業的產品性能、質量等各有不同。
(五)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布局不合理。我國目前是東強西弱的經濟發展現狀,電子信息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這就造成了東部與西部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進而電子信息的產業規模和技術在兩地之間的差距也日益擴大,這樣在區域上無法實現優勢互補,不利于電子信息產業的良性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快速發展,導致當地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及環境壓力不斷上升,致使電子信息企業的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嚴重制約了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取得了較快發展,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日益加劇,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為提高我國電子信息企業的經濟效益,擴大在國際上的電子信息市場份額,我們要依靠以下措施來提高我國電子信息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一)擴大企業規模。我國電子信息企業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電子信息企業相比,企業規模相差甚遠。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相關企業首先要依靠國家良好的經濟秩序和優惠政策,根據本企業的發展特點,因地制宜的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不斷擴大企業規模,降低企業成本,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而在電子信息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電子信息企業規模的擴大依靠自身資金的投入還是遠遠不夠的,要通過融資和吸引外資的手段來壯大企業規模,提升企業的實力。電子信息企業可借助政府的力量進行融資,還可以依靠社會平臺籌集資金,大企業還可以依靠上市進行融資。總之,企業規模的擴大需要大量的資金注入。鑒于電子信息行業的特性,電子信息企業依靠自身力量很難在國際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這就要求電子信息企業通過兼并重組來對優勢資源和技術進行整合,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經營理念,同時還要加強與國外大型電子信息企業的合作,以此來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大化,提高國際競爭力。
(二)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電子信息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以增加電子信息產品的附加值。首先,我國大中型具有科研能力的電子信息企業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不斷加強對產品的技術創新,同時還可以與政府、高校或社會上專門的科研機構進行合作,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除此之外,企業還要加大對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為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資金保障;其次,我國規模較小且不具有研發能力的電子信息企業可以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或者投資引進技術專利來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為滿足市場需求不斷對產品服務進行改善,從而促進企業規模的擴大和實力的提升;最后,電子信息企業要加強對企業創新型人才和員工素質的培養,對員工的培訓要提供物力和財力的保障。只有不斷提高員工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創新意識,才能促使企業整體創新水平的提升,從而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三)產業集群式發展和鏈式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只有實現企業的集群效應才能促進電子信息產業健康快速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還可以對產業結構和布局進行優化,對提高電子信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各地基本都建立起了電子工業園,國家要對電子工業園的資源進行整合,引導電子信息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還要加大園區內信息化配套設施的建設,并倡導企業間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通過實現電子信息的優勢企業、特色企業、新興企業的集群,能有效提高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在電子信息產業鏈中,產品的研發和營銷包含著高附加值,電子信息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研發和營銷上的競爭,這就需要國家和企業加大對產品研發和營銷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增強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和產品銷售能力,并引導電子工業園內研發企業、生產企業、銷售企業三者間的協調互助,最終提高電子信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國家要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健康快速發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只有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產業環境、投資和融資環境,才能促進電子信息產業不斷提升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市場環境主要包括市場競爭秩序和市場經濟環境,政府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競爭氛圍和經濟環境,為電子信息產品的生產銷售提供一條暢通的市場通路,保障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遠離市場阻礙的影響。同時,政府還要為電子信息產業提供良好的產業環境,依據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特點和方向,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發展策略,引導電子信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國家還要對電子信息產業的投資環境和融資環境進行改善,加大對電子信息產業投資的力度和招商引資的力度,并在稅收和政策方面給予電子信息產業適當的優惠,積極鼓勵電子信息企業加強技術創新,不斷擴大規模,以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綜上所述,電子信息產業在各國的發展較為迅速,并逐漸成為各國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存在眾多問題,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需要國家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依靠產業集群和鏈式發展模式,不斷促使企業擴大規模,提高技術創新能力,這樣才能使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占有優勢,提高經濟效益,為我國的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主要參考文獻:
[1]張兵,李傳志.東莞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分析[J].中國國情國力,2011.6.
[2]文峰,王霄.廣東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競爭力分析[J].特區經濟,2011.5.
[3]胡曉平.FDI對浙江電子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研究[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1.2.
F4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