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敏英
(河北商貿學校河北·石家莊)
會計職業道德之我見
□文/劉敏英
(河北商貿學校河北·石家莊)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它是調整會計職業活動中各種利益關系的手段。許多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納入了會計法律制度,是一種思想立法,并且要求會計人員客觀公正,在會計職業活動中,發生道德沖突時要堅持準則,把社會公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會計職業道德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較多關注公眾利益的特殊性。同時,會計職業道德也是規范會計行為的基礎,是實現會計目標的重要保證,是對會計法律制度的重要補充。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如何,是關系到國家財經法規、制度能否貫徹執行,經濟秩序能否正常,經濟發展能否順暢的大問題。
會計工作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經濟越發展,財務工作越重要,作為“反映、監督與控制”財務運行的主體——會計人員責任重大,會計人員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顯得尤為重要。然而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生活中出現了大量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是會計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引起了會計界、經濟界以至政府的高度關注。會計工作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會計職業道德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會計人員地位從屬性的影響。會計人員是單位內部的從業人員,單位負責人與會計人員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企業與會計人員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會計人員的衣、食、住、行、任免、獎懲、升遷,均源自其所在單位的任職表現及工作業績。這就決定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發揮程度具有從屬性的特征,當單位負責人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編造虛假會計信息時,會計人員出于自己和本單位的局部利益,往往極盡所能地幫助單位弄虛作假。會計人員喪失職業道德,不能堅持客觀公正,不能依法辦事,在一定程度上從屬于本單位的文化層次,從屬于本單位領導的道德水準,是單位負責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結果。
(二)社會不良風氣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影響。隨著社會變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都在隨之發生變化。在一些地區和領域,人們在追求物質利益時,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享樂主義的意識有所抬頭,集體主義、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大大削弱,致使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的會計人員的價值觀念、價值取向,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利益驅動就是這種價值觀念變化的一種負面效應。致使社會上一些丑惡現象頻現,社會風氣受到污染,一些人可以不講信用和規則,不擇手段的損人利己,進而使某些踐踏信用的欺騙和假冒偽劣行為變得心安理得。在會計領域則表現為一些會計人員喪失基本的法制觀念,將職業道德置之腦后,故意偽造、編造會計資料,挪用、貪污公款,以權謀私,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會計人員自身素質偏低的影響。會計人員在做出違法違紀會計行為時,一般都在職權范圍內,出于主觀上的故意或無意。出于主觀上的故意的,反映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低下,明知違反規定還要千方百計去做,不惜以身試法,這是會計人員自身道德水準低下,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作祟。還有的會計人員學歷層次普遍較低,沒有經過系統的會計理論知識的正規訓練,因領導信得過而“半路出家”,搞不清科目、賬簿和會計報表之間的對應關系,對賬務處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有的會計人員雖然有一定的業務水平,但長期疏于新的業務知識和會計法規的學習,使其業務素質停滯不前。這些都容易造成會計事項處理錯誤、會計信息失真,甚至給企業和國家財產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一)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強化法制監管。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修改、完善相關法律和規章,對現有法律法規中一些責任和處罰不明確的條款要加以修改。也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在相關法律法規中增加民事賠償責任的規定,對因會計人員造假而產生的損失,按其責任大小承擔賠償責任,尤其是要明確和加大單位負責人的賠償比例,這樣會計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虛假信息損害就可以依照有關條款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獲取賠償,以此達到保護會計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懲罰違法違規者的目的。
(二)會計人員加強政治理論、財經法規的學習,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原則性。熟悉法規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既要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又要學習會計專業理論、新制度新準則,還要學習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全面學習,才能提高會計職業技能和專業勝任能力,才能使自己懂得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須提倡、什么要堅決反對,從而對會計職業道德有整體的認識,才能使秉公依法成為我們最重要的職業行為要求。如果會計不能跟上形勢,不能及時掌握新的知識,稍有不慎,就會“失之毫厘,謬之千里”,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會計人員必須熟練地掌握會計方面的各項法規和業務,有強烈的法律意識和原則性,使法規貫穿于會計日常工作的全過程。
會計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牢固樹立財經法制意識,保持清醒頭腦,做到不貪、不沾、不拿。要正確執行黨和國家的財經法規,為企業做好政策服務、資金服務、管理服務,保證服務重點,統籌兼顧,科學運作,努力提高服務水平。
(三)加強內部監督,實行職務分離。這是防止職務腐敗,促使會計人員奉公守法,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有效途徑之一。企業除要建立健全各項財經制度外,還應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或建立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系統,加強對本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和評估,及時發現內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隱患,并針對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及內部控制執行中的薄弱環節,及時修正或改進控制辦法,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違規必罰,以罰促糾,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以期更好地完成內部控制目標。對于會計不相容職務,要實行職務分離,如賬款分離、總賬與明細賬分離、會計記錄與實物保管分離、授權與業務經辦分離等等。還可以建立會計人員個人信譽檔案,對其執業狀況、守法狀況等進行嚴格的登記,守信者受獎勵,失信者受懲罰,為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總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會計人員的良好職業道德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因素。民族復興以人為本,振興中華匹夫有責,我國正在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尤其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總書記也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作為會計人員,更應該認真學習、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守法的模范,講誠實守信用,注意自我修養,將職業道德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我們堅信,通過廣大會計人員不懈的努力,我國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必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開辟會計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