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艷華 甄 云
(1.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2.河北省經濟作物技術指導站 河北·保定)
目前,河北省小農經濟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全面實現農村產業化經營還不具備相應的條件。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向城鎮,部分縣區的農村勞動力逐年減少。但農民對土地與生俱來的感情,使得他們在農忙時節返鄉農業勞動,因此當地小農經濟并未因為勞動力減少、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多而發生根本性變化。而農民物質生活水平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大幅提高,農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趨向于城市化發展,農民接受養老保險這種新型養老方式的趨勢增強。
河北省是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占全省人口70%,老年人口比重較重。河北省作為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試點之一,積極推動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河北省構建專門服務于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推廣平臺,配備人力、物力等設施,為農村養老保險的推廣提供了一個專業的制度化的平臺。根據調查研究發現,河北省的經濟增長速度遠遠滿足不了日趨增長的農村居民的養老問題所需要的財政補助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河北省的農村養老保險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還有很多潛在的問題暴露了出來。
(一)縣級財務的可持續性差,個人繳費能力有限。近幾年,河北省經濟雖有一定發展,但農村人口的養老問題財政支持還是不夠的,對于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險補助作用甚微。目前而言,除經濟特別發達的地區,河北省大部分地區的集體沒有能力或者也不愿意對參加養老保險的農民們給予補助。因此,很多地區的農村養老保險的繳費問題都是由農民自己承擔,打擊了農民的參保積極性,造成農村養老制度推行困難,參保率低。
由于政府對于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宣傳不夠,農民的養老保險意識薄弱,政府財政支持能力有限都是導致河北省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運行困難,難以達到期待效果的原因。目前,政府正在積極開展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農村低保等一些助農政策,在推行多種制度的同時,還是給政府的財政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科學性有待加強。河北省目前的農民養老保險所面臨的問題,除了基金管理缺乏統一的標準,就是國家對于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方式單一,資金不能夠保值增值。上收的全部農村養老保險金按照國家的規定存入國有銀行或者購買國債來獲得收益,支撐農村養老制度的推廣實行。單一的投資方式,既不能夠實現風險的分散,實現保值增值,也不能夠優化投資收益。目前,河北省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層次低,農業養老基金投資的單一性跟現在迫切需要高收益的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相沖突,農民自己上繳的養老保險,不能夠保值增值,會使得農民對養老保險制度本身產生懷疑,降低了農民參保的積極性,同樣也容易導致基金的違規操作。
(三)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與相關制度不銜接。目前河北省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缺乏法律的支持,不能夠規范管理農村養老保險基金。國家對于農村養老保險的方針政策缺乏穩定性,政策描述不具體,頻繁變更不利于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開展,在新變更的養老保險制度中,增加了要求政府補助的行為,但是這種行為是根據各個地區的不同情況而定的,沒有明確的政策條令,這樣含糊不清的描述則會導致很多地區將這樣規定視為空談,政府是否提供資金補助農村養老保險全憑自愿。這種類似的政策條令缺乏明確的法律規范,沒有明確政府和集體在推廣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責任和義務。
(四)現行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設計存在缺陷。河北省現行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缺乏人性化,層次性的設計,沒有因地制宜的制定養老制度,因此在推廣時會遇到很多的障礙。不同地區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農民們的養老觀念和生活水平也存在著差異,要分析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制定適合當地養老的繳費標準和繳費方式,而不是以偏概全的,全省實行一個統一的標準,這樣既不利于農村養老保險的全面推廣,也不利于養老保險基金的長期積累。
目前的多種農村養老保障制度之間的銜接還不暢通,造成了管理空隙。多樣的養老保險形式的存在也會給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增加負擔,不利于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長期發展。按照農民的不同特性和收入層次,制定適合不同層次需要的養老保險制度。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分散性,不利于制度的統一和長久的發展,應該在制定養老保險制度的時候,做好所有養老制度之間的銜接和轉換。
[1]封佼佼.河北省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問題研究——以平山縣為例[D].河北大學,2014.
[2]梁永郭等.河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