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海霞 馬世猛(石家莊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河北·石家莊)
“互聯網+”背景下河北省土地流轉創新模式
□文/李海霞馬世猛
(石家莊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河北·石家莊)
[提要]互聯網時代使得互聯網與傳統的農業緊密地結合起來。本文對河北省農村土地流轉現狀進行分析,并發現存在的問題,以探索緊跟時代潮流的農村土地流轉創新模式。
互聯網+;土地流轉;電商模式——聚土地
收錄日期:2015年8月26日
隨著城鎮一體化政策實施,農村出來打工的農民人數處于急劇增長趨勢,隨之農村不斷顯現出大規模的土地被拋荒問題。對一些沒有時間和精力、能力的,或者是不愿意再耕種土地的農村農民來說,能夠讓他們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來進行用途轉移即進行土地流轉,他們可以獲得土地流轉帶來的收益,同時又能獲得來自于進城打工帶來的其他收入,這對于愿意進行土地流轉的農戶來說肯定是有利的?,F在,土地流轉反映出了效率低的現象,這導致轉出土地的農民的收益比較難以保證,這意味著土地流轉機制需要進一步更新改進,那么引入更高效率、更高收益和更加完善的土地流轉機制已經是我們亟須研究的問題?!熬弁恋亍笔且环N新型的土地流轉模式,它在傳統的土地流轉模式基礎上引入互聯網的因素,將線下的土地流轉變為“O2O模式”;讓本屬于少數參與者的“土地流轉大宗交易”變為人人可參與的新型消費方式,將極大地激發“土地流轉”的活力。目前,利用電商的新型土地流轉模式只是在少部分地區進行試點,而在河北省農村地區,由于農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鮮事物較慢,但隨著“互聯網+農業”的逐步推進,大規模集約化農業生產模式將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借力電商的聚土地流轉模式無疑將成為有力的土地流轉方式,河北省可以緊跟時代潮流,彌補傳統土地流轉出現的不足,提高河北省農村土地流轉機制的效率。
(一)河北省農民收入情況。經過調研發現,目前農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有:進城打工、在家務農,或者兩者兼有,有少數農民的收入來自于他們子女的贍養費和養老保險費,這其中,主要收入完全來源于進城打工的農民有26%,完全來源于在家務農的有20%,既進城打工又在家務農的占52%,其他的收入來源共占2%??梢?,目前河北省的農民大部分通過進城打工賺錢維持生活,通過在家務農滿足最基本的食物供給。
(二)政府對土地流轉的重視情況。通過調查發現,在農村的土地流轉過程中,只有1/4的政府參與了土地流轉的管理,其余的3/4沒有經過政府,這說明政府在土地流轉過程的調控作用沒有得以體現,這是河北省政府在土地流轉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方面。
(三)村委會對土地流轉的參與情況。在所調研采訪的村委會中,發現90%以上的農村實施土地流轉政策,說明現在農民響應政府號召的土地流轉機制。河北省農村的土地流轉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利用最多的處于前三位的是轉包、轉讓和代耕。因為相對而言,這三種流轉方式對于參與流轉的農民來說比較簡單易行。目前,村民使用的土地流轉年限的確定方式3/4的為雙方協商,只有1/4的村莊實行的是國家規定的年限,這一結果說明了目前響應和落實土地流轉不同步,土地流轉的落實遠遠不到位。土地承保經營方式大部分是個人自己承包,企業承包土地只占1/4,農民流出的土地,主要用于農業、工業、國家征用和住房。其中,農業的比重占了70%以上,從宏觀角度再一次說明河北省的農民主要依賴于土地來生存。
(一)相關土地流轉政策不完善、落實不到位。現在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基本上都是私下交易,或者在村委會的組織下進行交易。土地流轉市場中缺少相應的監督保障機制,土地流轉市場缺乏規范的運作規則。原因主要有:第一,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了農地土地承包經營權允許流轉,但是承包經營權的具體權限內容并沒有詳細的說明,對于可以流轉的承包經營權中的處置問題也沒有詳細的規定;第二,現行的土地管理政策中對于土地流轉的權限也不清楚。這些原因都會影響到河北省農民土地流轉的效率和質量。
(二)農村土地流轉缺少規范的中介組織。由于河北省的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對相關的法律政策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他們通常是通過村委會集體來作為中間人進行土地流轉的全過程,亦或是在小范圍內進行私下交易。此時,村委會集體就成為了既是當事人又是法官的互相矛盾的雙重身份,這使得村委會集體作為“中介”的角色失去其應有的作用。
(三)河北省土地流轉缺乏相對應的市場。農村的土地流轉過程缺乏相應的流轉市場,并沒有形成規范的土地交易市場,這是交易雙方的成本非常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梢詫W習其他一些地方的做法,如安徽桐城的益民土地開發公司、浙江紹興的三級服務體系等,主要是將農村土地集中起來通過市場運作的方式再轉租給企業進行再開發,使得農村土地的流轉速度較快,耕地保護較好,農村經濟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這樣的中介市場組織形式并沒有形成規?;陌l展,只是在小范圍的實施農村土地業務。
“聚土地”是浙江省供銷合作社直屬企業浙江興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聯合阿里巴巴集團的聚劃算平臺、績溪縣廟山果蔬專業合作社等多個單位在安徽省績溪縣實施一個土地項目,它是將土地流轉與電子商務結合起來,以期實現農民、電商平臺以及終端消費者的共贏。
“聚土地”項目的實際參與方為五個,分別是作為項目運營商的浙江興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可以出售土地使用權的農戶方、可以認購土地使用權的終端消費者一方、銷售土地使用權進行流轉的前臺“電商平臺”、作為農產品種植委托管理方的當地合作社。
(一)項目運營商。作為項目運營商的浙江興和電子商務公司,是整個項目的紐帶。項目運營商的作用有以下四方面:第一,收集土地使用權并支付租金;第二,委托種植、打包等工作,并委托支付勞務工資;第三,與電商平臺共同推廣項目;第四,收取土地認購款,完成協議約定的農產品配送。
(二)當地農戶。土地使用權出售方的當地農戶,他們最多可以獲得來自于3個方面的收入。根據所實施的“聚土地”項目,土地的租金是每年每畝750元,參與土地勞動可獲得的工資大概是每天70元,按每月30天計算,每月2,100百元,“農家樂”的房租收入每間每天30元。
(三)終端消費者??梢哉J購土地使用權的終端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在電商平臺上認購土地,通過網上支付認購款。根據所實施的項目情況,土地認購可以提供不同套餐供消費者選擇,其中對應不同數量的果蔬收獲和快遞次數。
(四)電商平臺。作為交易平臺的電商,承擔土地流轉項目的合作推廣職責,并且是負責土地認購協議簽訂的平臺以及網上支付平臺。
(五)當地合作社。從事土地種植管理的當地合作社,經項目運營方委托管理“聚土地”的土地資源,負責農作物的種植、農作物的打包運輸和支付農戶工資等。
(一)完善河北省土地流轉法律政策。目前,農村土地流轉方面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對其進行明確,要想在河北省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就必須首先將相關政策制度落實明確,切實保障農民權益,真正地為農民服務,盡快讓河北省土地流轉制度走向規范化、合理化。
(二)加強對受托人的政策引導和政策扶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各種問題,這就需要加強政府的引導,政府應從管理者角色轉變為服務者的角色,保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順利進行。應該堅持以下三項原則:首先,堅持土地農業用途,確保土地復耕能力,使土地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其次,堅持土地歸集體所有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變,爭取做到確保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搞活使用權;再次,堅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政府在進行政策引導的同時,還應該給予農民政策優惠和政策扶持。尤其是針對具有一定規模、能夠取得規模效益的經營者大戶,充分發揮他們的經濟帶動作用。
(三)實行電商聚土地模式,實現多方共贏。農業是中國最傳統的基礎產業,需要用互聯網技術提升其效率,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農業電商將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進程,通過互聯網交易平臺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農民成本,增加農民收益。河北省毫無疑問是農業大省,面如此巨大的農業市場,啟用新時代的農業電商模式,河北省的土地流轉將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從經濟方面而言,參與電商土地流轉可以為增加農民收入,參與土地流轉的比不參與流轉的農民每年的凈收入要高出約5倍;從社會效益而言,這種模式滿足了廣大非農民的用戶對于定制化新鮮健康蔬菜的物質需求以及成為“私人農場主”的心理需求,同時還拉動了其所在村莊的旅游業發展;從國家利益而言,聚土地開創了土地流轉的新型模式,為國家順利、穩妥、快速地開展土地流轉探索了新路。
主要參考文獻:
[1]胡桂芳,王艷榮.土地流轉和電商結合發展現代農業的探索——安徽省績溪縣“聚土地”項目調查[J].農村工作通訊,2014.13.
[2]劉偉慶.河北省土地流轉問題分析[J].中國市場,2014.12.
[3]普學亮.試論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J].中國集體經濟,2015.1.
本文為石家莊學院科研啟動基金項目(14ZD 005);河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科研合作研究計劃項目(JRSH Z-2015-01078);石家莊學院校級科研平臺:“縣域產業集群與小城鎮發展軟科學基地”研究成果
F30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