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鳳霞 張志宇(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河北·秦皇島)
《千與千尋》對我國動畫產業的啟示
□文/常鳳霞張志宇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河北·秦皇島)
[提要]《千與千尋》是日本乃至世界動畫史上最成功的動畫產品,它代表了當今日本動畫的最高成就。它是由吉卜力公司全力打造的動畫精品,它的成功創造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人文效益。它的匠心獨運的情節、富含民族特色的舞臺、精益求精的制作,良好的市場宣傳等給我國動畫產業帶來不少重要的啟示。
《千與千尋》;中國動畫產業;啟示
收錄日期:2015年8月21日
《千與千尋》是日本動畫《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千與千尋的神隱)》的中文譯名(英譯Spirited Away),是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長篇動畫電影,于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正式上映。它講述的是10歲少女千尋意外走到靈異世界上發生的故事。這部作品的編劇和導演均為宮崎駿,它的成功令宮崎駿的動畫事業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它不僅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熊獎,還獲得奧斯卡最佳長篇動畫獎。這部動畫展現了動畫大師宮崎駿瑰麗奇異的想象力,具有極其豐富的故事內涵。《千與千尋》是日本歷代電影票房中占第一位的作品,不論是藝術成就還是經濟效益都處于空前絕后的巔峰地位。
(一)精英制作團隊。這部作品的腳本和導演是宮崎駿,制片是鈴木敏夫,總制片是德間康快,音樂是久石讓,動畫制作公司是吉卜力,出資參與制作的公司即制作委員會成員單位有德間書店(5人)、日本TV放送網(9人)、電通(5人)、迪斯尼(5人)、東北新社(4人)、三菱商事(6人)。制作委員會這種機制能使參與該事業的企業各負其責、風險共擔,同時也利益共享。這樣,易于形成合力,共創成功事業。
(二)吉卜力集合了日本最精銳的制作力量。在動畫制作方面,吉卜力公司除了自己制作動畫之外,還根據需要把某些動畫作業發包給下列21家動畫制作公司。他們作為“動畫協力”參與到了制作中去。它們是Anime TOROTORO、OH-Production、Studio Cockpit、Studio Takuranke、Group Donguri、NAKAMURA(中村)Production、GAINAX、動畫工房、九魔工作室、Production I.G.、Studio Musashi(武藏工作室)、Boomerang Studio、Studio Deen、Studio Hibari(云雀)、Radical Party、己龍、夢弦館、AIC、SHAFT、Liberty Ship、Mad House。這些動畫公司都是日本動畫界有名的企業,在動畫制作等方面有獨自的優勢。另外,在背景制作、音樂特效、效果收錄等各個制作環節都使用了日本、韓國(4家)的精英公司,總數近百家。
(一)旅游效果。一部文化產品的成功往往帶來巨大的商業效應。伴隨著《千與千尋》的巨大成功,所有與《千與千尋》的制作有緣的地方都迎來了參觀的熱潮。雖然宮崎駿對《千與千尋》主體舞臺的設計說過“各種各樣的溫泉進入了我的設計,沒有特定的模型”,但位于吉卜力所在地的東京都小金井市的都立小金井公園內的“江戶東京建筑園”(Edo-Tokyo Open Air Architectural Museum)的子寶湯(浴室)、位于愛媛縣松山市的道后溫泉本館(溫泉共同浴場),位于栃木縣日光市的日光東照宮(神社)都融入了宮崎駿的設計。油屋內的宴會場則參照了位于東京都目黑區的結婚場所、高級餐館、旅館目黑雅敘園(株式會社目黑雅敘園K.K.MEGURO GAJOEN)。燒鍋爐爺爺工作場所的藥草箱的原形是江戶東京建筑園的武居三省堂內的抽屜。油屋周邊的飲食店街道則參考了東京新橋的烏森口和有樂町鐵橋下的飲食街。雖然宮崎駿予以否定,但臺灣的九份則有油屋的原型阿妹茶樓和片中隧道的原型。位于群馬縣吾妻郡的四萬溫泉積善館據說也是油屋的原型,其門前的紅色大橋是片中那座紅橋的原型。
(二)票房、受獎及海外出口。《千與千尋》的制作費用為15億日元,在日本公映期間票房超過304億日元,是日本電影歷史上票房最好的巨作,它超過了美國的《泰坦尼克號》。截止到2013年,《千與千尋》穩居票房第一位(304億日元),《哈爾的移動城堡》居第二位(196億日元),《幽靈公主》居第三位(193億日元)。《千與千尋》作為動畫電影,第一次獲得第52節柏林電影節最高獎金熊獎,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千與千尋》在日本播出后很快就走向世界。2001年12月28日在臺灣公映、2002年6月28日在韓國、9月20日在美國和墨西哥、11月6日在加拿大、12月12日在澳大利亞、2003年7月18日在巴西,9月12日在英國相繼公映,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千與千尋》在日本國內獲得了眾多獎項。在日本獲得的獎項有15個,它們是第25屆日本ACADEMY獎:最優秀作品獎、會長功勞獎、協會特別獎(主題歌);第26屆報知電影獎、導演獎;第14屆日刊體育電影大獎:作品獎;第56屆每日電影會演:日本電影大獎、動畫電影獎、日本電影粉絲獎、導演獎、音樂獎;第44屆藍帶獎:作品獎;第75屆影院旬報Best 10:日本電影讀者選出導演獎、讀者選出日本電影Best 10:第一位;第5屆文化廳媒體藝術節:動畫部門大獎、特別獎;第6屆動畫節(神戶):作品獎·劇場部門;第19屆Golden Cross(全國興業環境衛生同業組合聯合會)獎:最優秀金獎、特別獎、最掙錢(Money-making)導演獎、全國興業環境衛生同業組合聯合會(Japan Association of Theatre Owners)特別大獎;第10屆Elan Dor獎:作品獎、制片人獎;新世紀東京國際動畫節21 Grand Prix(最高獎);第39屆Golden Allo獎:特別獎;電影鑒賞團體全國聯絡會議:作品獎、導演獎;2001年日本因特網電影大獎:日本電影作品獎;第2屆日本OTAKU大獎:赤熊獎。
《千與千尋》在國外同樣獲得了眾多的獎項,共有12項,它們是第75屆奧斯卡獎:長篇動畫電影獎;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第30屆動畫獎(國際動畫電影協會主辦):4部門獲獎,長篇動畫電影、導演、腳本、音樂;衛星獎(Satellite Awards):動畫電影獎;放送電影批評家協會獎:最優秀動畫電影獎;在線電影批評家協會獎:最優秀動畫電影獎;波士頓電影批評家協會:特別獎;第28屆洛杉磯電影批評家協會獎:動畫電影獎;舊金山電影節:最佳故事部門觀眾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動畫部門獎;200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優秀亞洲電影獎;第29屆Saturn動畫電影獎(Saturn Award for Best Animated Film)
《千與千尋》在電視臺播出,同樣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千與千尋》在日本TV系列的“星期五Road-show”節目播放期間,在日本關東地區創造了劇場電影的最高收視率46.9%,關西地區為46.1%。《千與千尋》雖是10多年前的作品,但仍然受到一代又一代觀眾的喜愛,2014年在電視臺播放時,收視率仍高達19.6%。它在2009年4月Oricon公信榜網絡票選中,被評為歷屆日本電影金像獎(Academy獎)歷代最優秀作品中最想重看一次的電影。(表1)

表1 《千與千尋》電視播放收視率
《千與千尋》本土票房為30,058,915,500日元,美國首映票房為449,839.00美元,海外累計票房為254,600,000美元。《千與千尋》的映像制品銷售業績也非常好,到2005年3月,VHS(Video Home System)銷售250萬張,DVD銷售300萬張。《千與千尋》的音樂制品也有很好的銷售業績。《千與千尋》的音樂集(Sound Truck)于2001年7月18日發售后,到2006年共銷售35張,主題歌《永遠常在》單曲CD銷售量達51萬張。
(三)人文效果。《千與千尋》問世以后,一直保持著很高的熱度,似乎已經形成了《千與千尋》學。2015年8月10日,打開谷歌網,鍵入“千與千尋”,可以得到2,220,000件的查詢,鍵入日文原文“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可以得到580,000件,鍵入英文譯名“Spirited Away”,可以得到3,280,000件的查詢,在百度網站上,鍵入“千與千尋”可以得到375,000條查詢結果。百度貼吧的“千與千尋吧”,注冊用戶9萬人,累計發帖151萬。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在被千尋感動著,還將會有更多的人不斷地認識著這個豆餅臉女孩。《千與千尋》已經成為世界文化產品寶庫中的不朽作品,永遠閃耀著它的光芒,而且也永遠給它的制作者、投資者帶來源源不斷的利潤。僅以我國為例,在《中國知網》能看到題目含有“千與千尋”字樣的文獻161篇(2002~2015年),人們從各個方面研究《千與千尋》,但沒有從經濟學方面研究的論文。《千與千尋》已經成為很多學者研究的對象。
(一)制作帶民族特色的動畫,堅信“只有民族的,才是國際的”信條。《千與千尋》之所以獲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這部作品富含日本人文元素。《千與千尋》從環境設定、人物形象設計、故事內容、哲學含義等各方面都充滿了鮮明的日本特色。雖然在舞臺設計方面充滿日本風味的設計隨處可見,但結合了許多西洋的潮流,如咖啡廳、霓虹燈等。根據對宮崎駿的采訪,故事中的眾神洗澡的“湯立神樂”祭典,結合了長野縣下伊那郡天龍村的傳統祭典“霜月神樂”、長野縣飯田市遠山鄉(舊南信濃村、舊上村)的“遠山霜月祭”(這兩個均為日本國家重要無形文化遺產)、靜岡縣靜岡市的“清澤神樂”、靜岡縣御殿場市的“湯立神樂”、靜岡縣佐久間町的“花祭”。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可用于動畫創作的題材非常多。
(二)編劇、情節力求引人入勝、富含哲理,做到“有趣、有意義”。編劇是一部動畫的靈魂,我國的動畫制作技術已經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但在編劇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宮崎駿為了創作這部動畫,閱讀了大量書籍,根據宮崎駿的披露,關于《千與千尋》的創作,日本作家柏葉幸子的《霧中的奇幻小鎮》(『霧のむこうのふしぎな町』)、美國小說家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roeber Le Guin)的《地海巫師》(A Wizard of Earthsea)、德國兒童文學作家奧飛·普恩樂(Otfried PrenBler)的德文小說《鬼磨坊》(KRABAT)、英國作家查爾斯·路德維希·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的《愛麗絲夢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以及日本作家宮澤賢治的《銀河鐵道之夜》(『銀河鉄道の夜』)等都給予作者很大的靈感啟發。對我國動畫產業界來說,重視動畫產業鏈條中的第一節——編劇,在資金、人員、時間等方面下工夫,創作出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的劇本為整個動畫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是極為重要的。一個乏味的劇情,即使再好的動畫制作技巧和效果,都難逃失敗的結局。
(三)在制作動畫方面,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千與千尋》的制作周期從2000年2月1日到2001年7月2日,制作的片長為124分35秒,作畫枚數為1,415部分(Cut)、共112,367張。在動畫制作方面,以吉卜力公司為主導,主要原畫由吉卜力制作,原畫之間的動畫則由吉卜力公司發包給日本21家動畫公司,動畫的質量驗收由吉卜力負責。此外,動畫電影的首映日因為市場營銷的原因早已定下來,吉卜力在制作后期,進度有趕不上首映日的危險,便采取了首次向海外的動畫公司請求支援的預案。吉卜力向韓國曾經參與過手冢治蟲《大都會》制作的動畫工作室D.R.Digital求援,韓國的這家公司27位動畫人參與了動畫制作。從11萬余張的畫稿,我們可以看出吉卜力公司為《千與千尋》制作付出了多大的勞動。
(四)吸收“制作委員會”制作體制的優點,橫向聯合,群策群力,聚合資源,打造精品。出資參加到《千與千尋》企劃、制作、銷售、衍生品開發的企業有10家,它們在“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下團結起來。德間書店進行廣告推廣等營銷活動;日本TV放送網對《千與千尋》事業進行出資,進行商業廣告片的播出;電通公司和雀巢公司一起通過廣告進行推銷,包括在商店、報紙、電視上做廣告、舉辦試映會等;迪斯尼日本公司,把《千與千尋》等吉卜力作品做成DVD進行銷售,東北新社通過衛星電視進行節目宣傳和廣告宣傳;三菱商事和24小時便利店LAWSON一起,進行電影票的預售、吉卜力關聯商品的銷售,和雀巢(Nestle)連攜進行推廣;東寶公司負責《千與千尋》的發行以及宣傳。這么多企業參與到一部作品的創作、制作、銷售、衍生品的開發制作中去,形成了上下游一體的有機鏈條。
(五)下大工夫做好市場推廣工作。《千與千尋》作為吉卜力已經推出數部在日本動畫界很有影響的(《風之谷》(1985)、《天空之城》(1986)、《龍貓》(1988)、《魔女宅急便》(1989)、《紅豬》(1992)、《幽靈公主》(1997))的作品后,仍然堅持不懈地大力做市場營銷工作。《千與千尋》在日本國內外獲得了很多獎項,這充分說明了《千與千尋》的市場營銷和宣傳做得非常好,因為沒有一家組織會為沒有參選的電影授獎。
日本一部動畫《千與千尋》創造的票房超過我國動畫產業所有動畫的票房,這不能不令人深思。一部《千與千尋》為動畫制造商和投資商帶來了巨大利潤,同時作為一部成功的精神文化產品將永遠發揮它的經濟作用和文化作用,我國動畫界應該向日本學習,手繪和電腦技術結合,發揮我國手繪人才多的優勢,動員多方力量,為打造既能帶來滾滾財源又能流芳百世的動畫精品而不懈努力。■
F062.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