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小舟(中國電科第五十五研究所江蘇·南京)
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成本核算探討
□文/張小舟
(中國電科第五十五研究所江蘇·南京)
[提要]近年來,隨著中國對電子產品進口的大幅度增長及國家出臺對集成電路行業的優惠政策,國內集成電路行業取得穩步發展勢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IC設計企業。但技術同源化、產品同樣化問題日益突出,自主創新差、成本競爭劣勢已經成為中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的通病。因此,中國IC設計企業必須持續不斷的改進IC產品工藝流程、嚴格控制產品研發進度、提高產品合格率、合理控制庫存等,通過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管理,我國IC設計企業才能獲得長足發展。
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成本核算
收錄日期:2015年8月30日
集成電路的整個產業鏈包括三大部分,即集成電路設計、生產制造和封裝及測試。由于集成電路行業在我國起步晚,目前最尖端的集成電路企業幾乎全被外資壟斷,因此國家從改革開放以來,逐年加大集成電路產業的投入。近年來,我國的集成電路企業飛速發展,規模逐年擴大。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685.5億元。其中,IC設計銷售額為225.1億元,生產制造業銷售額為184.9億元,封裝測試銷售額為275.5億元。作為集成電路產業的IC設計得到國家的大力鼓勵發展,以期望由IC設計帶動整個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我國的集成電路企業主要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區和西部的重慶、西安和武漢等。其中,長三角地區集中了全國約55%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80%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企業和近50%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該區域已經形成了包括集成電路的研發、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及其相關配套支撐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鏈條。
集成電路行業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和高風險的行業,動輒幾十億元甚至幾百億元的投入才能建成一條完整的生產線。國務院在2000年就開始下發文件鼓勵軟件和集成電路企業發展,從政策法規方面,鼓勵資金、人才等資源向集成電路企業傾斜;2010年和2012年更是聯合國家稅務總局下發文件對集成電路企業進行稅收優惠激勵,2013年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發改高技[2013]234號文,凡是符合認定的集成電路設計的企業均可以享受10%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因此,對于這樣一個高投入、高技術、高速發展的產業,國家又大力支持的產業,做好成本核算是非常必要的。長期以來,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由于行業面較窄,又屬于高投入、復雜程度不斷提高的行業,成本核算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核算方法。
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是一個新型行業的研發設計企業,跟常規企業的工作流程有很大區別,如下圖1。(圖1)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在收到客戶的產品設計要求后,根據產品需求進行IC設計和繪圖,設計過程中需要選擇相應的晶圓材料,以便滿足設計需求。設計完成后需要把設計圖紙制造成光刻掩膜版作為芯片生產的母版,在IC生產環節,通過光刻掩膜版在晶圓上生產出所設計的芯片產品。生產完成后進入下一環節封裝,由專業的封裝企業對所生產的芯片進行封裝,然后測試相關芯片產品的參數和性能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初步測試完成后,把芯片產品返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由設計企業按照相關標準進行出廠前的測試和檢驗,最后合格的芯片將會發給客戶。
對于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來說,整個集成電路生產流程都需要全方位介入,每個環節都要跟蹤,以便設計的產品能符合要求,一旦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例如合格率下降、封裝不符合要求等,設計的芯片可能要全部報廢,無法返工處理,這將會對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帶來很大損失。
傳統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一般有下面幾種:
(一)品種法:核算產品成本的品種法是以產品的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品種法一般適用于大量大批單步驟生產類型的企業,如發電、采掘等企業。在這種類型的企業中,由于產品的工藝流程不能間斷,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劃分生產步驟計算產品成本,只能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
品種法除廣泛應用于單步驟生產類型的企業外,對于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類型的企業或者車間,如果其生產規模小,或者按流水線組織生產,或者從原材料投入到產品產出的全過程是集中封閉式的生產,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產步驟計算產品成本,也可以采用品種法計算成本,如小型水泥廠、磚瓦廠、化肥廠、鑄造廠和小型造紙廠等。
按照產品品種計算成本,是產品成本計算最基礎、最一般的要求。不論什么組織方式的制造企業,不論什么生產類型的產品,也不論成本管理要求如何,最終都必須按照產品品種計算出產品成本。因此,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
(二)分批法:分批法亦稱訂單法,它是以產品的批別(或訂單)為計算對象歸集費用并計算產品成本法的一種方法。分批法一般適用于單件小批生產類型的企業,如船舶、重型機械制造企業以及精密儀器、專用設備生產企業。對于新產品的試制,工業性修理作業和輔助生產的工具模具制造等,也可以采用分批法計算成本。在單件小批生產類型企業中,通常根據用戶的訂單組織產品生產,生產何種產品,每批產品的批量大小以及完工時間,均要根據需求單位加以確定。同時,也要考慮訂單的具體情況,并結合企業的生產負荷程度合理組織產品的批次及批量。
(三)分步法:分布法是以產品的品種及其所經過的生產步驟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生產費用,計算各種產品成本及其各步驟成本的一種方法。分布法主要適用于大量大批復雜生產的企業,如紡織、冶金、造紙等大批量、多步驟生產類型的企業。例如,鋼鐵企業可分為煉鐵、煉鋼、軋鋼等生產步驟。在這種企業里,其生產過程是由若干個在技術上可以間斷的生產步驟組成的,每個生產步驟除了生產出半成品(最后步驟為產品)外,還有一些處于加工階段的在產品。已經生產出來的半成品及可以用于下一生產步驟的再加工,也可以對外銷售。

圖1 集成電路設計生產流程
(四)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是一個以作業為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它以作業為中心,作業的劃分從產品設計開始,到物料供應;從工藝流程的各個環節、總裝、質檢到發運銷售全過程,通過對作業及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最終計算出相對準確的產品成本。同時,經過對所有與產品相關聯作業的跟蹤,消除不增值作業,優化作業鏈和價值鏈,增加需求者價值,提供有用信息,促進最大限度的節約,提高決策、計劃、控制能力,以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獲利能力,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
由于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特殊生產工藝流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主要生產和封裝、測試都是在第三方廠家進行,分批法、分步法和作業成本法都不太適合作為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所以品種法將作為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基礎成本核算方法。
品種法作為一種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在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里是十分實用的。由于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生產流程比較特殊,產品從材料到生產、封裝、測試,最后回到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都是在第三方廠商進行,每一個環節的成本費用無法及時掌握,IC產品又有其特殊性,每種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不僅依賴于設計圖紙,而且依賴于代工的工藝水平,每個批次的合格率并不盡相同,其成品率通常只有在該種產品的所有生產批次全部回到設計企業并通過質量的合格測試入庫時才能準確得出,然而設計企業的產品并不是一次性全部生產出來,一般需要若干個批次,或許幾十上百個批次加工,在最后幾個批次返回設計企業時,早期的許多批次產品早已經發給客戶使用了,因此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按品種進行成本核算應該是有一定預期的品種法,即需要提前預估該種產品的成品率或廢品率,盡量準確核算每一個IC產品的成本。
集成電路設計是個技術發展、技術更新非常迅速的行業,IC設計企業要在這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站住腳跟或者有更好的發展,就必須緊密把握市場的變化趨勢,不斷的進行技術創新、改進技術或工藝,及時調整市場需求的產品設計方向,持續不斷的通過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手段,從技術上和成本上建立競爭優勢;同時,充分利用國家對于集成電路產業的優惠政策,特別是對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優惠政策,加大重大項目和新興產業IC芯片應用的研發和投資力度;合理利用中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集成電路、電子信息領域的研究資源和技術,實現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思路,縮短項目的研發周期;通過各種途徑加強企業的成本控制手段,來達到提高中國IC設計企業整體競爭實力,擴大市場份額。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www.csia.net.cn.
[2]劉勝軍.精益化生產現代IE(第一版)[M].海天出版社,2006.67.
[3]焦躍華.現代企業成本控制戰略研究(第一版)[M].經濟科技出版社,2001.80.
F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