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敦霄霄 郭 晴 張 瑤 陳 璐 趙 雯
(河北金融學院 河北·保定)
土地問題是農業的根本問題,自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度使農民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確立與成熟,這一制度也開始顯露頹勢,呈現出諸如土地過于零散、地塊過于細碎化、農村土地產權不明晰、權力尋租、生產效益低下等一系列的問題。針對家庭農場承包責任制帶來的諸多問題,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了發展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的農業生產富裕農民。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同樣鎖定于此。基于我國家庭農場模式推進的現狀,需要依靠完善的土地流轉制度來實現。
曲陽縣隸屬于保定市,位于華北平原西部,是一個半山區縣,俗稱“六山一水三分田”,總面積1,072.267平方公里,總人口62萬。全縣總土地資源面積為1,075.7523平方公里,折合1613,628.45畝。其中,耕地共有572,830.65畝,占總土地面積的35.5%,人均0.91畝;水田5,659.35畝,占總土地面積的0.35%;園地共有26,742.6畝,占總土地面積的1.66%,全部為果園;林地共有149,528.4畝,占總土地面積的9.27%。在家庭農場發展態勢中也頗具代表性。(圖1)
邸村鄉東邸村位于邸村鄉中部,系鄉政府所在地,該村現有人口4,876人,耕地5,685畝,上年度人均收入3,300元,現任“兩委”班子成員8人(含大學生村官1人),現任支部書記田金亮,該村“兩室”建于2009年。該村主導產業為種植業和零星雕刻板材業。近年來,該村在“兩委”班子的帶領下,各項工作均走在了全鄉的前列,該村黨支部曾獲保定市委組織部“百面旗幟”村稱號。該村近年來按照上級基層民主制度的要求,在重大投資、重大決策和其他重大村務運行方面能夠做到公開透明,目前該村總體形勢和諧穩定。
根據現狀,我們將對當地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的改革進程中出現的主要障礙及制度性不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當地政府完善土地流轉制度的改革建言獻策。
根據新農網有關新聞報道,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有天潤、建亮、曲華等多個家庭農場。在此次社會實踐中,我們選取了在家庭農場發展態勢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曲陽縣邸村鄉作為實踐地點,通過多種方式,調查土地流轉情況以及家庭農場在農村的發展前景,為我國以后土地流轉改革指明方向,并且結合當地的農業生產方式,結合理論,為家庭農場的發展提供有幫助的指導。
存在問題:1、農村土地過于零散不集中、地塊過于細碎,缺乏合理管理,農村土地生產效益低下,土地資源存在一定的浪費;2、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3、農戶獲取信息的渠道比較單一,對土地流轉制度和家庭農場的認識不足。

圖1 曲陽縣土地利用情況

圖2 相關政策了解情況

圖3 轉移土地使用權的意愿情況
對于政策性問題,農村土地流轉缺乏具體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導致農村發展沒有依據政策可循,且農戶對于新改革新措施不能馬上理解與接受,造成農業發展緩慢。
結合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問題,從中我們可以知道,在當地,有73%的農民表示不了解土地流轉制度,只有9%的農民基本了解該制度。由此可以得知,土地流轉制度還沒有被農民普遍了解;78%的農民不了解或者不怎么了解家庭農場,只有8%的農民比較了解或者完全了解家庭農場,這說明家庭農場的概念不被農民熟知;另外,43%的農戶愿意通過租入或買入的方法擁有更多的土地,僅有6%的農戶不愿意將自家土地出租或賣出,其他持無所謂或愿意的態度,這一方面說明土地在當地需求量大,側面反映土地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反映出土地流轉制度在當地實施的可行性。(圖2、圖3)
對于問題二,我們通過查閱資料發現:首先,一些地區只明確耕地和林地的產權,沒有明確農村宅基地和住房等資源的財產權利。其次,農村產權交易和租賃市場不完善。目前,只有少數經濟相對比較發達的地區建立了比較規范的土地產權交易市場。很多試點地區對于很多具體問題都沒有明確規定。主要原因:一是流轉信息不靈通;二是合同簽訂不規范,很容易產生矛盾和糾紛,同時也缺乏爭端解決機制和仲裁機構再;三是農業投入保障制度、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和農業保險機制等制度建設滯后。
分析問題三,農村發展相對落后造成獲取信息的渠道狹窄,農民缺乏教育,視野相對不寬廣,科學知識上相對缺乏,農業發展只是依靠傳統的耕種,沒有創新技術。
我們通過查閱資料,分析問題四得出:一方面農村土地流轉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個別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如蘇州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并給予財政支持和獎勵。但更多的地區,還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不能有效地調動農民和其他經濟組織進行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農村土地流轉缺乏有力的資金支持。目前,政府能夠投入的資金非常有限,經濟落后地區更加突出。
針對以上問題,通過討論與研究,我們給出以下幾點建議:1、農戶可以通過有效的手段,如租賃、買賣等,將自己管轄的土地整合在一起,便于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人力、物力、財力;2、擴充農戶獲取信息的渠道。通過宣講、交流會等形式;3、有關部門出臺具體政策,為農村農業發展提供具體的發展策略;4、向農戶普及科學知識,提供新興的農業技術和專業人才,加快農村發展;5、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的制度建設,完善土地流轉機制。
正是由于所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更加意識到土地流轉制度的改革對推動家庭農場發展的重大作用,我們應落實土地流轉制度的改革,使其推動家庭農場快速發展,促進農村與城市的協調發展。
[1]韓愛營.曲陽縣志,1998.
[2]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EB/OL].新華網,2011.12.1.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