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洋
(沈陽工業大學 遼寧·遼陽)
奧運會經過較長的發展歷程后,當前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活動,在和平、友誼等奧林匹克精神原則的指導下,通過每四年一度的體育經濟活動的開展,宣揚和促進身心及社會道德的全面發展,其深厚的文化及思想內涵受到各國的推崇,并能產生很大的經濟、文化及政治效等多元化價值及影響,尤其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一改往昔奧運會虧損多于盈利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舉辦城市的經濟發展?,F代奧運會作為多國參與的盛典,除了能夠很好地展示體育發展成果外,也是舉辦城市及舉辦國向世界展示和營銷自身的大好機會和平臺,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存在著消極的影響。
(一)奧運會對經濟的直接影響。奧運會對經濟的影響主要是直接經濟影響,主要是指在奧運會比賽期間因奧運會設施、服務、環境等方面取得的經濟收益,比較常見的有門票、奧運會紀念物、企業贊助等。首先,奧運會收入大大增長。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奧運會的全球轉播十分迫切,而電視轉播權及出版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并成為奧運會經濟的一項主要經濟收入項目。同時,奧運會門票也是其重要的收入來源,但該項收入在奧運收入中所占比重日漸降低。門票主要由奧運會組委會以預售為主進行銷售,受比賽項目、觀眾項目、場地設施等影響較為顯著。另外,奧林匹克標志、紀念郵票、彩票、書刊畫冊等奧運會相關紀念物等也能帶來很大的經濟收入;其次,奧運會工作人員的經濟收入。一方面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教練等人員會有一筆可觀的獎金收入,而裁判等會有一定奧運收入;另一方面運動員、教練以及新聞記者、觀眾等的消費行為也會給舉辦城市及國家帶來直接經濟效益;最后,奧運會贊助商及供應商經濟效益。為奧運會提供資金、技術、人員、物質、服務等支持的贊助商及供應商的投入比重很大。贊助商以巨額投入換取的廣告及促銷優先權,供應商獲取的營銷權等作為回報,與此同時會產生可觀的廣告費、贊助費等,進而增加了奧運會經濟收益。
(二)奧運會對經濟的間接影響。奧運會對經濟的間接影響是相對于其直接影響而言,主要是指奧運會的舉辦對舉辦城市和舉辦國家經濟發展的作用及連帶效應,間接經濟影響的更加廣泛深遠。
1、加快經濟全球化進程。奧運會從申報到舉辦的過程,共同的追求能夠很好地將民眾凝聚在一起,而對愛國主義、集體意識等思想和文化的大幅度宣揚和傳播,在很大程度上能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提升城市和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及地位,并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進而為經濟結構的調整等經濟問題的改善和解決奠定堅實的基礎。奧運會作為國際性的活動,為了更好地促進奧運會的順利舉辦,需要舉辦國加強與各參與國家、國際組織等的交流和合作。同時,舉辦國與各跨國公司等的各項商業及業務往來也會不斷增加。這就需要舉辦國根據國際慣例不斷地優化和完善本國經濟及市場結構和現狀,以適應國際化發展形勢。在此過程中,有利于舉辦國國際品牌的打造,刺激并帶動本國企業的品牌化轉型發展的過渡,增強和提升其國際形象和影響力,有利于舉辦國盡快與世界接軌,積極的參與到國際經濟之中,進而促進本國經濟的全球化發展。
2、優化城市建設,增加就業。奧運會的舉辦和籌建需要一定的比賽場地、奧運村等基礎條件,這就需要舉辦國不斷地改建、新建各種城市基礎設施,以滿足奧運會相關組織和奧運會舉辦的要求。為此,舉辦城市和國家需要加強對市政公共基礎設施、道路交通系統、社會公共服務及文化、環境及資源建設以及消費市場等方面的城市建設,進而在保障奧運會各項活動順利進行的同時極大地促進了本地區和國家的城市建設,同時,很好地改善了城市和國家的生態環境狀況,促進了本地區交通、衛生、文化等的完善,優化了城市形象,并提高其國家知名度和地位。而奧運會對就業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舉辦城市和國家進行的各項城市建設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來實現,而建筑、房地產、環保、旅游、衛生、飲食、交通等行業需要更多的人員,這就為城市和國家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很好地緩解了城市和國家就業壓力及就業緊張的現狀。
3、推動各行業發展,優化經濟結構。奧運會為城市和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投資商機,國內外各企業對其投入了很大的資金、人力等,并刺激和帶動了城市及國家各行業的發展,特別是體育產業、房地產、城市交通、建筑、餐飲、服務、旅游等行業的發展。其中,建筑業是收益最為突出的行業,主要是因為奧運會的順利進行需要大量的體育場館及相關配套設施的支持,便為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同時,國內其他地區人員向舉辦城市和地區,及各國運動員、裁判等在內的國外人員的大量涌入也直接帶動了舉辦城市和國家的旅游業的迅速發展。相應的,為人們的吃穿用住行等提供各種便利和服務的第二、第三產業也隨之迎來巨大的消費需要和發展高潮,進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舉辦城市和國家各行業的發展。同時,奧運會的舉辦使得舉辦城市和國家與國家人員、技術、資金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更加頻繁,最突出的表現在于本地區和國家的各行業需要及時的調整和改變自身的發展方式、優化升級其產品和服務以適應國際合作伙伴的發展要求。從更深層次上講,國家能夠以此為契機不斷地優化、調整本國本地區的經濟結構,以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加速本國經濟和產業結構轉型發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促進本國經濟全面協調發展。
(三)奧運會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首先,大量體育設施過分閑置??v觀各屆奧運會的舉辦,普遍存在著奧運會結束后大量比賽場地等體育設施閑置的現象。奧運會舉辦城市或地區通常是經濟實力較為雄厚的國家或地區,原本的市政體育設施通常已經滿足市民的需求,而大量體育設施的興建主要是為了滿足奧運賽事及人員的需求,其所在位置常遠離城市中心地帶,且其使用上又有較為嚴格的限制,這就使得盡管大量的奧運體育設施可以作為旅游觀賞之用,但其閑置現象仍然很嚴重,也增加了后期維護工作量和難度;其次,過分商業化現象。隨著各種商業化比賽的出現,使得運動員承受過重的心理負荷,也使得奧運體育項目的發展、競技比賽等出現兩極分化,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奧運賽事的安排;最后,社會額外支出增加。奧運會的舉辦會首先給舉辦城市和地區帶來了大量的人口,直接加劇了城市交通、衛生、環境、消費等方面緊張程度,同時,也帶來了治安混亂、教育及醫療短缺等問題,這就需要舉辦城市和地區投入更多的成本和費用來改善現狀,進而滿足人們的各項需求。另外,奧運會的舉辦也會直接影響舉辦城市和地區部分低收入人群、無家可歸等群體的生活,增加其生存成本。
奧運會舉辦城市及國家應當及時把握奧運契機,進一步推動本國經濟的發展,同時,針對奧運會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應當在進一步提高現有體育設施的基礎上,從城市及國家長遠角度出發進行奧運體育設施的修建,將體育設施與奧運會所需的餐飲、住宿、休閑消費機娛樂等設施進行合理的配套建設,并在賽后采取向市民開放、開發其旅游價值等措施,以降低和避免體育設施閑置現象;應當在維持公平合理的市場經濟秩序下,更加規范奧運會的各種商業贊助等活動,以保障賽事的公平公正;還應當積極向民眾宣傳保護環境、維護治安等思想,提高市民覺悟,促進城市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以減少社會不必要的支出;另外,應當做好城市非收益人群的社會保障工作,積極穩定物價,加大對中低收入人群及無無家可歸等群體的生活關心和就業幫助等。奧運會對經濟的影響需要加以辯證看待,揚長避短,以促進奧運會舉辦城市及國家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1]王坤.舉辦奧運會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2.7.
[2]孫睿哲.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經濟的影響[J].經營管理者,2011.22.
[3]李镕臣.奧運會對中國和韓國經濟發展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