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陰啟峰 王 哲(.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安徽·蚌埠)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對外貿易發展建議
□文/陰啟峰1王哲2
(1.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安徽·蚌埠)
[提要]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的提出為西北地區發展提供了機遇。本文結合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經濟發展現狀,分析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建議。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對外貿易;新疆庫爾勒;建議
收錄日期:2015年8月26日
絲綢之路是由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至今已有2,000余年歷史,東起長安,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并聯結地中海各國。在21世紀初,貿易和投資在古絲綢之路上再度迸發出生機。中亞各國希望在交通、能源、化工、農產品加工、消費品生產、機械制造等行業開展大規模的合作。2013年9月7日上午,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作重要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本文結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的經濟和貿易發展現狀和當地社會特點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特色優勢,分析庫爾勒市經濟發展較慢和外貿規模較小等實際問題的原因和內在聯系,旨在對庫爾勒市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對外貿易的發展提出建議。
(一)庫爾勒市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庫爾勒市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獨特的旅游資源,并入選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名單。在其周邊有國家一級文物保護點14處,二級文物保護點40處,納入國家文物檔案的文物古跡有240處,其文化旅游資源特色明顯,有利于促進庫爾勒外貿發展。同時,庫爾勒盛產香梨、棉花、葡萄、紅棗、野生羅布麻等,特色農業發展強盛,其中野生羅布麻享譽國內外。目前庫爾勒香梨種植面積42萬畝,掛果面積23萬畝,產量近40萬噸;庫爾勒市是全國百強產棉縣市之一,棉花種植面積56萬畝,產量26萬噸,所產的長絨棉品質效益俱佳,是全國優質棉種植基地之一。
(二)庫爾勒市政策保障有力。庫爾勒市是自治區確定的新疆3個副中心城市之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支點城市。2014年國家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調研組在庫爾勒市調研時,初步將庫爾勒市納入全國商貿流通節點城市規劃。近年來,庫爾勒市圍繞建設新疆重要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努力打造區域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服務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醫療服務中心“五大中心”,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支點城市邁出了實實在在的步伐。
(三)庫爾勒市區位優勢突出。庫爾勒市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的首府城市,位于亞歐大陸和新疆腹心地帶,北倚天山支脈、南臨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南疆交通樞紐和門戶城市,是古絲綢之路中路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庫爾勒距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480公里,據南疆喀什市1,000公里,是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在全疆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中,具有“承北啟南”的戰略地位。
(四)庫爾勒市交通快捷便利。庫爾勒建設并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順暢、技術先進、安全環保”的公路、鐵路、民航綜合交通走廊。南疆鐵路穿城而過,已開通庫爾勒至烏魯木齊、阿克蘇、喀什、西安和鄭州的直達列車;庫爾勒火車站改擴建項目總投資2億元,2015年5月份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庫爾勒火車站將成為集鐵路、公路長途客運、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多種交通形式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國家批準的庫爾勒——格爾木——成都鐵路即將開工建設,這是新疆第二條出疆大通道,庫爾勒航班直達烏魯木齊、成都、北京、上海、鄭州,2014年客運吞吐量超過100萬人次,是新疆除烏魯木齊機場外唯一客運吞吐量超百萬城市;庫爾勒——哈密——北京、庫爾勒至濟南、深圳、廣州航班即將開通;屆時,庫爾勒市承南啟北、東進西出的交通要沖和物流集散地位將更加凸顯,也將更加有力地增強庫爾勒市對外開放和輻射帶動能力。
(五)庫爾勒市產業支撐有力。目前,庫爾勒已初步形成”一主兩翼”的新型工業化發展格局,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以自治區級“上庫綜合產業園區”和自治州級“塔什店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為補充,形成較為完善的新型工業化發展格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初步形成了石油天然氣化工、油田裝備制造和技術服務、棉紡化纖、特色農副產品、現代能源、礦產品及建材等六大主導產業體系,現已入駐企業500余家,2014年實現產值達到190億元;上庫綜合產業園區已完成招商引資選址項目200余個,已入住企業100余家,2014年全年實現總產值105.5億元;塔什店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已入住企業40余家,2014年完成總產值45億元。
(一)2014~2015年庫爾勒市外貿進出口額以及下降原因。2014年庫爾勒外貿出口總額為1,317萬美元。具有代表性的幾家外貿公司,例如鑫眾力農產品有限公司,其外貿出口額2014年為12萬美元,2015年1~5月份為136萬美元。經濟環境不好,匯率低導致其外貿出口額下降;中林甘草經銷站,2014年外貿出口總額為140萬美元,2015年1~5月份為190.68萬美元;近幾年國外經濟環境不好,市場需求低,訂單減少,拓撲農產品有限公司,2014年外貿出口總額為1,155萬美元,2015年1~5月份為305萬美元。受經濟下滑壓力影響,以及銀行貸款收縮,香梨出口增加,其他農副產品出口相對減少。
(二)庫爾勒經濟發展概況。庫爾勒市地處歐亞大陸和新疆腹心地帶,是古絲綢之路中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以及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2014年,全市生產總值實現741.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6.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6億元,增長14.0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305元,增長14.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16,259元,增收1,202元。庫爾勒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以自治區級“上庫綜合產業園區”和自治州級“塔什店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為補充,形成較為完善的新型工業化發展格局。
(一)缺乏港口海岸,嚴重阻礙對外貿易發展。沒有港口海岸,在當地無法報關,報關手續繁雜,直接影響外貿發展。新疆富麗達纖維有限公司年產32萬噸粘膠纖維,是全國最大的粘膠纖維生產基地,其產品出口歐盟、南美、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并深受青睞。在“新絲路”經濟帶提出之前,富麗達纖維主要通過汽運方式從庫爾勒到寧波港,然后再通過海運到達歐洲市場,耗時較長、成本較大,遇到農產品旺季,運力嚴重不足,產品出疆困難,大量的國際訂單無法接單,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和銷售。由于沒有海岸港口,庫爾勒市對外貿易無法在本地報關,報關手續繁雜直接影響了對外貿易的發展。
(二)信息閉塞,進出口貿易產品單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我國西北邊陲,遠離國內中心市場,大宗產品市場多在自治區外,區內市場容量小,依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空間十分有限,而庫爾勒又位于新疆中部,相比于邊境地區,對于境外業務以及經濟合作缺乏一定的信息量,信息較為閉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同時,鑫眾力農產品有限公司、中林甘草經銷站、拓撲農產品有限公司、庫爾勒苑鑫商貿有限公司等是庫爾勒市具有代表性的對外貿易公司,而他們的集中出口物品大多是林果業,進出口產品單一。
(一)把握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所帶來的千載難逢的機遇。庫爾勒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支點城市,把握“新絲路”所帶來的機遇,將有助于實現新疆的戰略地位由邊緣轉移到中心,發揮其自身所具備的資源優勢、地理優勢等。而且也會給庫爾勒市的發展注入新的外生動力,對資金、技術、人才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投入,促進鐵路、公路、能源、管網的發展,不斷開拓海內外市場。同時,不斷促進庫爾勒對外開放程度,增強與周邊國家的交流與合作。
(二)企業要迅速拓展業務,增大信息量,改變單一的進出口產品。庫爾勒市不應當只局限于一些固定的單一的進出口產品,充分發揮庫爾勒市能源、交通、地理位置等優勢,實施進出口市場多元化,物品多元化的策略,積極開拓新的市場,拓展企業自身的業務。從而降低進出口市場以及物品的集中度,降低對主要進出口貿易市場和物品的依賴性。
(三)加強海關合作,簡化報關和檢驗手續。實施通關區域一體化改革,賦予當地直接報關的權利,通過海關的通力合作,形成便捷通道。2014年7月31日,經過18天運行,滿載著22個集裝箱的國際貨運測試班列終于順利抵達萬里迢迢的土耳其梅爾辛港。這是從新疆發往西亞的首趟國際貨運班列。此班列的始發地是庫爾勒,標志著新疆正成為內陸通往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便捷出口。此次班列成功測試開通運行,連通了新疆產品進出中亞、歐洲的運輸渠道,降低了成本,提升了運力,促進了進出口貿易,開創了出口貿易商由內地采購轉為新疆本地采購、內地貨物在烏魯木齊中轉出口的新局面,重塑并豐富了“絲綢之路”物流大通道內涵,為庫爾勒1,000萬錠紡織服裝城產品打開了向西開放的通道。
(四)培養進出口貿易專業人才。發展進出口貿易需要具有國際貿易、國際商法、計算機、全球資本和國際商務代理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庫爾勒可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職業培訓學校的教學資源,在政府及教育結構的統一安排下對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和素質課程拓展混合的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培養具有豐富外貿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復合型外貿人才。
(五)建立相應中介服務機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庫爾勒市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專門機構,負責庫爾勒市對外貿易的發展,負責庫爾勒市進出口產品的管理,制定發展規劃,掌握行業發展現狀,指導庫爾勒市與國內外的貿易友好往來。負責庫爾勒市域內石油化工、紡織、造紙、食品、制藥、建材、機械、化工、包裝等行業管理,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協調行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庫爾勒市要大力爭取國家的資金、技術支持和幫助,在道路、交通、通訊、能源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超前建設。努力爭取國家財力、技術支持,優化對外合作交流的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環境,不斷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
本研究是基于閱讀文獻、發放問卷、采訪個別企業以及從政府所得到的信息得出結論,但是信息以及各種數據仍然不全面,分析沒有達到精確;由于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仍在政策框架的搭建階段,問卷調查的數據過于薄弱,不少市民對其不了解。新絲路經濟帶上城市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繼續探索,政府和企業在為之拼搏,人民翹首以待,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學好專業知識、培養專業素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投身于國家的建設事業,為實現一個又一個“中國夢”做出貢獻。
主要參考文獻:
[1]葉進.搶抓世紀機遇重振絲路輝煌[N].蘭州日報,2013.10.
[2]東方汛,庫爾勒.張騫出使西域在此觀賞雄偉壯觀的天山石林[J].中國地名,2013.12.
[3]何一民.機遇與挑戰: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戰略與新疆城市的發展[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
[4]權曉燕.新疆大城市的構建和發展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5.
[5]陳軍,龔新蜀.基于區域可達性定量模型的新疆出口加工貿易基地選擇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1.1.
[6]李曉玲.中國新疆接連開通國際班列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出海口”[J].中亞信息,2014.8.19.
[7]卓爾洛.蒙古國進出口貿易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
F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