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子鶴
“縮略圖”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侵權問題研究
文 / 王子鶴
“縮略圖”因其小巧,加載速度快,故廣泛用于互聯網中快速瀏覽圖片。對于制作“縮略圖”的行為,不同國家由于所處法系不同,適用的制度也有很大差異。我國著作權法中也沒有統一判斷的標準,導致法院在作出判決時雖然結果正確,但判決依據有很大差異。事實上,針對制作“縮略圖”的行為是否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可以通過對現有法律規定分析,得出統一的判斷標準。
縮略圖;合理使用;權利的限制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高效”已然成為現代生活的代名詞,“縮略圖”正是互聯網為適應現代人對“高效”要求的產物之一。然而,對于“縮略圖”是否構成侵犯著作權的問題上,法院在判決理由中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例如“聞曉陽訴阿里”案中,一審法院認為:“故圖片搜索所形成的涉案略縮圖是搜索結果的一種表現方式,并未改變其是搜索引擎搜索技術的本質”。1.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08)朝民初字第13556號。而二審法院則以“為實現照片搜索的特定目的”為由否認了制作“縮略圖”的行為屬于復制,進而,認定制作“縮略圖”并不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2. 參見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09)二中民終字第00010號。“縮略圖”與原網站中的攝影作品相比,雖然尺寸和分辨率都大為縮小,但無疑仍然構成攝影作品的復制件,因此二審法院有關“縮略圖不是對涉案作品的復制”的判斷似難以成立3. 王遷:《搜索引擎提供“快照”服務的著作權侵權問題研究》,載《東方法學》2010年第3期。。 “奧飛動漫”案中,一審法院認為被告行為“未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也未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被告使用小游戲圖標的行為構成合理使用”4. 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判決書(2013)浦民三(知)初字第848號。,因此被告不構成著作權侵權。
上述兩案的判決結果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判決理由有失偏頗。判決理由之所以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其原因是我國著作權法對于“權利的限制”的規定,采取的是非“開放式”的立法模式,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對現行條文進行解釋,從而推斷出解決“縮略圖”的著作權侵權問題的統一標準。
目前互聯網中的“縮略圖”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圖片的內容無實質性變化,直接將圖片的分辨率和尺寸縮小,從而得到占用空間較小的圖片,如上述“聞曉陽訴阿里”案中,阿里巴巴運營的雅虎網站采用此方法將聞曉陽拍攝的照片制作成縮略圖,存儲在服務器中;另一種是選取圖片內容的部分制作縮略圖,如上述“奧飛動漫”案中,被告抓取了原告的動漫人物形象的部分,用來制作游戲圖標,并沒有完全使用動漫人物形象的全部。就目的而言,制作“縮略圖”的意圖并非完全再現作品,而是為了用戶能更加便捷地篩選所需的檢索結果,因此不會對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產生較大影響。目前,各個國家對于“縮略圖”是否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方面,基本持否定的態度,但是由于法系不同,使得在判斷“縮略圖”是否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時,依據也不相同。
(一)“縮略圖”適用合理使用制度
以美國為代表的英美法系國家,在立法中采取了“開放式”的立法模式。合理使用是美國版權法中的一個獨特的制度,其并不同于權利的限制與例外。美國《版權法》在第108條到第122條,規定了權利的限制與例外,而在版權法第107條規定合理使用制度。這就意味著即使行為人復制了或者使用了權利人的作品,且此行為并不屬于《版權法》第108條到122條規定的權利的限制與例外,行為人仍然可以根據《版權法》第107條的規定,援引合理使用進行辯解,若辯解成功則不承擔侵權責任。5. 參見李明德:《美國知識產權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375頁。
美國版權法只規定了法官在判斷實施某種受專有權利控制行為是否構成合理使用的4個因素:(1)使用的目的和性質,即使用是否為商業目的;(2)使用作品的性質,即作品是具有高度原創性的還是包含大量公有領域材料的;(3)被使用部分的數量和質量,即被使用部分占原作品的比例及重要程度;(4)對作品市場的潛在影響,即使用是否會影響原作品的市場銷路。6. 參見王遷:《知識產權法教程》(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19頁。網絡服務提供商對“縮略圖”的使用往往都是出于商業目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玫瑰”案7. Campell v. Acuff-Rose Music, Inc. , 510 U.S. 596 (1994).中,提出了“轉換性使用”(transformative use),轉換性使用的程度越高,對“縮略圖”的使用越接近于合理使用。美術作品強調的是線條、色彩及其組合從而產生的藝術美感,“縮略圖”并非再現了藝術美感,相反,只是起到了指向性的作用。由于“縮略圖”在大小及分辨率遠不及原作品,如果將“縮略圖”尺寸放大到與原圖相同,圖像便因清晰度降低而難以識別。因此,制作“縮略圖”并使用本身是具有較強的轉換性的,而使用的目的與作品的市場又存在一定聯系,“對作品的使用越具有‘轉換性’,替代作品市場的可能性也越小。”8. 同注釋3,王遷文。“縮略圖”難以替代原作品的市場地位。
關于版權作品的性質,“縮略圖”在本質上具有指示原作品的作用,不可避免地會與原作品相同或者近似,從而被公眾熟知,對于合理使用的分析并無太大意義。針對第三個因素,不僅僅要考慮使用的數量,還要考慮使用的質量。就數量而言,“縮略圖”很難不與原作品保持一致,或者部分一致,否則會降低其實際作用。但在質量上,如前所述“縮略圖”并非再現原作品的價值和美感,其藝術價值和美感與原作品相比會大打折扣,創建和展示“縮略圖”的目的并非單純地原樣再現照片,而是為了快速高效地將搜索結果顯示給用戶,提升用戶有效辨別搜索結果的效果。9. 李慧穎:《域外互聯網著作權侵權案件實證研究》,載《電子知識產權》2014年第12期。由此可見,“縮略圖”可以適用合理使用制度,制作“縮略圖”并不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
(二)“縮略圖”適用權利的限制
與英美法系國家不同,大陸法系國家著作權法在規定權利的限制與例外時,采取的是“封閉式”的立法模式,除了規定著作權人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外,在法條中對著作權權利的限制與例外進行列舉,如日本《著作權法》第32條第1款規定,已發表的著作物可以引用,但必須符合公正的慣例,在報道、評論、研究上的引用,其目的也必須限于正當的范圍。匈牙利《作者權法》第17條第1項規定,允許個人在指明作品出處和作者姓名的情況下,引用一部已出版的作品中的某些部分,只要引用的程度與使用引證的作品的特點和目的相稱,而且引證忠實于原作。德國《著作權法》第51條規定了在目的規定的范圍內允許復制、傳播和公開再現,但是其內容限于科學著作、語言著作以及音樂著作。在德國發生的Google案中,對于Google制作縮略圖的行為,法院雖判決Google構成侵權,但同時也指出,搜索引擎對于用戶在網絡中查找信息十分重要,而此判決會使圖片搜索在整體上受到影響,應當由立法者通過制定新的法律來解決這一問題。10. 同注釋3,王遷文。
由此可見,只要對于“縮略圖”的制作符合目的的正當性,制作縮略圖的行為可以認定為對原作品合理的引用,納入權利的限制與例外的范圍內。即使在沒有明確規定的德國,法院也建議通過立法使得制作縮略圖的行為在法律上有正當依據。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于網絡服務提供者提縮略圖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對著作權人作品的再現。11.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5條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以提供網頁快照、縮略圖等方式實質替代其他網絡服務為提供者向公眾提供相關作品,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構成提供行為。換言之,如果沒有例外規定,那么網絡服務提供者未經許可向公眾提供縮略圖的行為將會侵犯著作權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我國現行著作權法與大陸法系國家的做法類似,對于權利的限制采取“封閉式”的立法模式,即《著作權法》第22條規定了12種“例外情形”,如果“縮略圖”適用這12種情形之一,那么制作“縮略圖”將不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反之,則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
我國著作權法有關權利限制的規定來源于《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以下簡稱《伯爾尼公約》),《伯爾尼公約》的第10條之一12. 《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第10條之一規定:1.從一部合法公之于眾的作品中摘出引文,包括以報刊提要形式引用報紙期刊的文章,只要符合合理使用,在為達到目的的正當需要范圍內,就屬合法。和第10條之二13. 《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第10條之二規定:1.本同盟各成員國的法律得允許通過報刊、廣播或對公眾有線傳播,復制發表在報紙、期刊上的討論經濟、政治或宗教的時事性文章,或具有同樣性質的已經廣播的作品,但以對這種復制、廣播或有線傳播并未明確予以保留的為限。然而,均應明確說明出處;對違反這一義務的法律責任由被要求給予保護的國家的法律確定。2.在用攝影或電影手段,或通過廣播或對公眾有線傳播報道時事新聞時,在事件過程中看到或聽到的文學藝術作品在為報道目的正當需要范圍內予以復制和公之于眾的條件,也由本同盟各成員國的法律規定。分別規定了在達到目的的正當需要范圍內進行教學解說的權利和討論已經廣播的作品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也在第22條第2項規定:“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此項規定中,引用的目的應當僅限于“介紹、評論和說明”,而不是單純地向讀者展現被引用的作品的本身。14. 同注釋6,王遷書,第222頁。“介紹、評論和說明”應當是在為達到目的的正當需要范圍內進行的,被引用作品的范圍不僅限于文字作品,其他類型的作品如音樂作品、美術作品等都可能成為被引用的對象。15. 參見李建國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條文釋義》,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頁。
此外,《伯爾尼公約》第9條第2款16. 《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第9條第2款規定:本同盟成員國法律得允許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復制上述作品,只要這種復制不損害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致無故侵害作者的合法利益。與《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以下簡稱TRIPs協定)第13條17.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13條規定:締約方應將對獨占權的限制或豁免局限于一定的特殊情況之下,這樣的情況和作品的正常利用不相沖突,并且也不會不合理地損害權利所有人的合法利益。都允許成員國對“專有權利”規定限制與例外,但是這種限制與例外必須在特殊情況下做出,且不能損害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能無故侵害作者的合法利益,這就是“三步檢驗標準”。我國已經加入上述兩個條約,同時,為了使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與《伯爾尼公約》和TRIPs協定保持一致,18. 參見董濤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釋義》,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0頁。我國在《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1條規定:“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使用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的已經發表的作品的,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三步檢驗標準”中的“特殊情況下”,在《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中指的是“使用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的已經發表的作品”,這里“使用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的已經發表的作品”與《著作權法》第22條第1款中的“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是一致的,由此,“三步檢驗標準”中的“特殊情況”在我國的體現,即是《著作權法》第22條所列舉的12中情況。
綜上所述,判斷“縮略圖”是否適用我國著作權法權利的限制,要考量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是否為“介紹、評論和說明”而引用。“介紹、評論和說明”應當是在為達到目的的正當需要范圍內進行的,由于將縮略圖放大就會犧牲圖片的清晰度,使其藝術價值大打折扣,對縮略圖使用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提高對網絡信息的獲取,而不是去表現藝術,19所以,縮略圖引用原作品的內容是為了“說明”原作品的內容,并且引用的范圍是在為達到目的正當需要的范圍內。另一個方面是引用不能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能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美術作品的功能是表現藝術價值,給人以藝術美感,縮略圖因其本身大小和分辨率的限制,即使是對作品的完全復制,也不能夠準確表現出原作品的線條、色彩以及其組合所表達的藝術美感。換言之,縮略圖不能替代原作品,難以取代原作品的市場地位,也就不會對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因此,可以依據《著作權法》第22條第2項、《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1條的規定,認定縮略圖符合著作權法有關權利的限制的規定,制作縮略圖并使用不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
Research on Thumbnail Copyright Infringement
Thumbnail was wildly used in the Internet, because it’s special features. To judge the conduct that making the thumbnail, dif f erent countries had dif f erent systems, which is because they are in distinct systems. Also in Chinese Copyright Law, there is no unif i ed standard exist, which result in the Court use various reasons to draw a conclusion, in spite of which is correct. In fact, to decide whether making the thumbnail is infringing the copyright, we can make a unif i ed standard through the existing laws.
Thumbnail; Fair use; Limitation of rights
王子鶴,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2013級民商法研究生。
2.本同盟成員國法律以及成員國之間現有或將要簽訂的特別協議得規定,可以合法地通過出版物、無線電廣播或錄音錄像使用文學藝術作品作為教學的解說的權利,只要是在為達到目的的正當需要范圍內使用,并符合合理使用。3.前面各款提到的摘引和使用應說明出處,如原出處有作者姓名,也應同時說明。
19. Kelly v. Arriba Soft, 336 F.3d. 818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