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
(甘肅省天水市天水四0 七醫(yī)院骨科 甘肅 天水 741000)
在骨折中,肩胛骨骨折的臨床發(fā)生率為0.6%左右[1],該病癥的致病因素多為暴力損傷等,可對患者的肩關節(jié)功能造成嚴重損傷,進而可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在以往臨床治療肩胛骨骨折時,非手術療法如牽引、懸吊以及外固定等均屬于常用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肩部受損情況,但是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遲緩,效果難以令人滿意[2]。隨著臨床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手術療法在肩胛骨骨折治療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為了深入地分析其臨床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100 例該病癥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結果理想,現作如下匯報。
2013 年7 月~2014 年12 月,共計100 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來我院就診,按照隨機的方式將其列入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為50 例。對照組中,男36 例,女14 例,患者的年齡為19 ~52 歲,平均年齡為(35.5 +3.4)歲,病程為2 ~17d,平均病程為(8.3 +0.5)d,患者的受傷類型為:墜落傷、擊打傷、車禍傷分別為14 例、25 例、11 例,合并癥:肋骨骨折并發(fā)血氣胸、脊柱骨骨折、腦外傷、肱骨骨折、鎖骨骨折分別為9 例、11 例、5 例、10例、15 例;觀察組中,男35 例,女15 例,患者的年齡為21 ~55 歲,平均年齡為(35.6 +3.5)歲,病程為3 ~18d,平均病程為(8.5 +0.5)d,患者的受傷類型為:墜落傷、擊打傷、車禍傷分別為13 例、24 例、13 例,合并癥:肋骨骨折并發(fā)血氣胸、脊柱骨骨折、腦外傷、肱骨骨折、鎖骨骨折分別為8例、14 例、7 例、8 例、13 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如性別、平均年齡以及病程等相比,比較差異不具有顯著性(P >0.05),因此可進行組間對比研究。
對照組患者使用非手術療法,主要包括牽引、懸吊以及外固定等,觀察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具體方法為:手術前,使用三角巾對患者的患肢進行頸腕懸吊固定處理,并對患者行全麻;針對并發(fā)鎖骨骨折的患者,需要先實施鎖骨骨折的切開及復位內固定術[3];選取患者的肩關節(jié)后方處,并常規(guī)建立Judet 入路,以便于行肩胛體骨折的固定手術針對合并鎖骨骨折的患者,需選取3 ~4mm 的固定鋼板[4],對患者進行復位以及固定以后,需要使用拉力螺釘常規(guī)進行固定;手術過程中,需要適量地活動患者的肩關節(jié),以優(yōu)化固定效果[5];手術結束后需要使用三角巾對患者的患肢進行有效保護;術后需依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適量的被動肩關節(jié)康復鍛煉;手術結束5 周后,可以依據患者骨折的愈合情況指導其進行功能鍛煉。
(1)肩關節(jié)功能:治療后,使用Neer 量表[6]對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估,其中,優(yōu)為患者的肩關節(jié)活動已基本恢復正常,且其肩周不存在疼痛情況;良為患者的肩關節(jié)活動情況有顯著改善,患者在劇烈活動時可伴有輕微的肩周疼痛現象;中為患者的肩關節(jié)活動有一定改善,患者在進行日常活動時伴有明顯的肩周疼痛現象,可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產生顯著影響;差為患者的癥狀無任何明顯好轉或加重。優(yōu)良率=(優(yōu)+良+中)/總病例數* 100%。
(2)疼痛評分:治療后使用VAS 量表[7]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嚴重。
(3)滿意度:使用我院自制量表對患者對臨床治療的滿意度進行評估,問卷中共計20 個項目,主要包括治療后的疼痛感受、肩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情況等,滿分為100 分,非常滿意為得分大于或者等于90 分,基本滿意為得分大于或等于60 分,且小于90 分,不滿意為得分小于60 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病例數* 100%。
本研究應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X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優(yōu)良率相比,觀察組要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的統(tǒng)計學的意義(P <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優(yōu)良率的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相比,觀察組要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的統(tǒng)計學的意義(P <0.05),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的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的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 P <0.05.
?
兩組滿意度相比,觀察組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的統(tǒng)計學的意義(P <0.05),如表3 所示。

表3 兩組滿意度的比較
在肩胛骨骨折的治療中,手術療法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骨折部位,并對該部位進行復位和固定,對于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有著顯著的療效,且患者術后疼痛較輕[8]。但是需要選取適宜的手術入路,尤其是在對患者的肩胛骨外側緣的骨折部位進行固定時,需要結合患者的骨折特點選取適宜的手術切口,主要的手術入路有:前方入路、后上入路以及后方入路,在臨床實際手術操作中,如果患者的肩胛骨骨折合并有肩胛頸等多部位的骨折,那么需盡量選取Judet 后入路[9]。有研究指出,后入路能夠使患者的骨折部位充分暴露于術野內,便于對患者的病變部位進行復位固定處理,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最廣,但是手術后患者容易產生瘢痕,可影響治療效果[10]。所以,在對肩胛骨骨折患者實施Judet 后入路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需要避開患者的肩胛上神經走行區(qū)域以及肩胛上動脈處等重要的危險部位,以免損傷患者的血管神經,同時也有助于減輕患者術后的疼痛。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肩關節(jié)功能的優(yōu)良率、疼痛評分以及滿意度均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的統(tǒng)計學的意義(P <0.05),這表明,在肩胛骨骨折的治療中,與非手術療法相比,手術治療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肩關節(jié)功能,緩解患者的疼痛情況,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推廣使用。
[1] 王鵬飛,張堃,宋哲等.肩胛骨骨折手術治療最新進展分析[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3,34(1):26 -28.
[2] 尹弘霽,李宏偉,梁鉑堅等.肩胛骨骨折13 例的臨床診斷與手術治療[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6):1382 -1384.
[3] 劉劍.手術治療肩胛骨骨折31 例的臨床療效[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7(21):75 -75.
[4] 郭上,張長青.肩胛骨骨折手術治療的相關研究進展[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4,35(1):41 -43.
[5] 張克強.肩胛骨骨折手術治療41 例的臨床效果分析[J].哈爾濱醫(yī)藥,2012,32(1):27 -28.
[6] 陳昌勝,徐明勇,徐眾華等.肩關節(jié)后方入路手術治療肩胛骨骨折24 例療效觀察[J].東南國防醫(yī)藥,2013,15(4):401 -402,404.
[7] 龔健,吳月堅,楊迪等.經改良Judet 入路手術治療112 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淺議[J].當代醫(yī)學,2014,23(31):24 -24,25.
[8] 覃武鵬,蘇偉.112 例肩胛骨骨折的手術治療效果淺析[J].廣西醫(yī)學,2012,34(2):195 -197.
[9] 何平,李詩,林景波等.肩胛骨外側緣入路與標準Judet 入路手術治療肩胛骨骨折的療效[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4,12(3):277-279.
[10] 施多偉,謝肇,羅飛等.觀察并分析150 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J].臨床骨科雜志,2013,16(1):49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