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財稅職業學院 吳曉斌 楊瑾錦
“90 后”大學生大部分都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生活狀態下,受到全家人的寵愛。同時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也使“90 后”大學生思想更加開放。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把握住“90 后”大學生的性格特征,結合具體的情況探索適合“90 后”大學生引導教育的有效模式。
“90 后”大學生都處于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信息的多元化發展使“90 后”大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新鮮事物,并使“90 后”大學生擁有較強的接受能力,視野非常開闊,導致“90 后” 大學生的心智發展普遍比較超前。與此同時,他們養成了過分依賴網絡的心理,有些大學生甚至整天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90 后”大學生在遇到學習上的問題時,都會利用“百度”“google” 等網絡工具搜索答案,在日常的生活中,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了QQ、人人網等各種人際交往的平臺中,業余生活在網上玩游戲、看電影。“90 后”大學生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娛樂都過分依賴于網絡。
“90 后”大學生自信、自我意識較強,敢想敢做,更多的是追求獨立自主的生活。在學習上,“90 后”大學生更多的是喜歡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參與實踐從而驗證課本中的各種結論,不會單純地迷戀于書本以及教師的教育。他們具有較強的自主選擇性,不會輕易認同他人的想法,“90 后”大學生過于自我,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認為人人平等,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
對于大部分“90 后”大學生而言,生活的樂趣在于不斷接受新的挑戰。如果說70 后屬于崇尚信仰的一代,“80 后”是崇尚理想的一代,那么“90 后”就是崇尚挑戰的一代。平平淡淡地度過生活中的每一天對于“90 后”大學生來說就是對青春的揮霍,只有不斷接受新鮮事物,不斷接受各種挑戰才會擁有生活的動力。然而,“90 后”大學生普遍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些負面的情緒諸如自卑、焦慮甚至是嚴重的抑郁成為大部分“90 后”大學生面對困難時所持有的態度。
“90 后”大學生處于經濟迅猛發展以及信息多元化的時代,他們自身都具有時代的特性,盡管“90 后”大學生自身存在一定的問題,但同樣具有非常可貴的優點,隨著“90 后”大學生的逐漸成熟,必將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作為教育者,必須結合“90 后”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做好教育引導工作。
目前,教育大學生的教師團隊由班主任和輔導員組成,大部分班主任或者是輔導員基本都是“70 后”和“80 后”。作為“90 后”大學生的引導者,他們缺乏對“90 后”社會閱歷的認識,無法準確把握住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因此,需要加強對班主任以及輔導員進行相關內容的培訓。首先,引導教師走職業化的道路,對班主任以及輔導員進行的培訓需要結合現代“90 后” 大學生具體的思想情況,了解“90 后”學生主要的思想觀念; 其次,把握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將哲學的相關理論與實際的生活相互結合;最后,正確地引導“90 后”大學生認識社會,了解自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90 后” 大學生最重要的人際交往方式變成了發短信、上網聊天或者是打電話,改變了以往聚會或者是寫信件的溝通交往方式。因此,想要做好“90 后”大學生的教育工作就需要結合他們具體的生活習慣,利用有效的方式和途徑開展引導教育。對教育的內容選擇“90 后”大學生愿意接受的內容,在教育方式上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
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不難發現,很多大學新生普遍與教師溝通比較困難,缺乏共同話題,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將教育團隊中注入更多的新鮮元素,讓大二、大三的學生輔助教學。例如,選拔一些表現突出的高年級學生作為教師的助理,讓這些學生助理幫助新生解決存在的各種生活、學習問題。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助理了解新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各種思想動向。
綜上所述,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新時代,“90 后”大學生難免會遇到學習以及生活中的各種困惑和挫折,這就需要高校教育者能夠結合“90 后”大學生具體的特點,制定適合“90 后” 學生新的教育引導模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最終為社會發展的注入活力。
[1]崔 丹,王曉琳,賀東建.“90后”大學生思想特征及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的對策——基于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的調查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12
[2]高 博.“9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及教育管理的新途徑[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6
[3]王 晶.“90后”大學生心理特性分析及其對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啟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