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曉川 楊海艷 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
我國作為檸檬酸產業的出口大國,在歐美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然而,我國的檸檬酸和檸檬酸鹽產品卻是遭受國外貿易救濟措施打擊的重災區。根據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統計,自1994年以來,共有10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產檸檬酸和檸檬酸鹽產品累計發起貿易救濟調查14起,在石化行業單類產品中涉案數量僅次于輪胎,居第二位。2008年,美國三大原料公司實施了貿易救濟行動,對我國的檸檬酸及檸檬鹽酸展開了“雙反”調查,這一舉措導致了我國的檸檬酸產業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使得我國對美國的檸檬酸出口量暴跌,損失異常嚴重。本文側重分析美國“雙反”調查結果對我國檸檬酸產業的影響,并結合其他產業得出幾點啟示。
2008年4月14日,美國3大原料公司——Ar cher丹尼爾斯Midl and(ADM),家集(Cargil l)和泰特代表美國產業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請愿書,要求對原產于中國的檸檬酸和檸檬鹽酸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三大公司經過了傾銷幅度的計算,計算中國的檸檬酸產品的傾銷幅度約156.87%,相比于補貼率,高出了不少。美國商務部在2008年的5月6日正式宣告了對我國出口的檸檬酸展開了反傾銷調查,其中涉及傾銷產品的海關編碼為29181400.00,29181510.00和29181550.00,強制應訴企業為安徽豐原生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檸檬生化有限公司和宜興協聯生物化學有限公司。
2008年5月28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對我國檸檬酸“雙反”案件進行了初審,確定了原產于中國的檸檬酸產品給美國國內產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構成了傾銷與補貼。在同年的9月15日,經過美國商務部的調查統計,裁定我國的檸檬酸產品補貼幅度為1.41%-97.72%。11月13日,美國商務部對山東省出口的檸檬酸“雙反”案進行了初步裁決,對外宣布產品的傾銷幅度為119.41%-156.87%,山東檸檬生化有限公司的傾銷幅度達到了150%。
2009年4月7日,美國商務部對該“雙反”案件進行了終裁,裁定的結果為:傾銷幅度為94.61%-156.87%,補貼率為3.6%-118.95%。其中山東檸檬生化有限公司的補貼率為129.08%,傾銷幅為12.68%。2009年5月8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維持原裁定,確定了中國產品的補貼和傾銷行為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實質性損害威脅。
2014年4月1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檸檬酸及檸檬酸鹽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日落復審立案調查,將審查若取消反傾銷措施,在合理的、可預見的期間內,涉案產品是否會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的實質性損害。
據海關數據顯示,2007年山東省檸檬酸對全球出口金額達到35000萬美元左右,其中對美國的出口金額位居首位,為5213萬美元,出口量達10萬多噸,占我國出口總量的15%左右。在2008年我國遭受了美國的“雙反”調查后,我國的檸檬酸產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2008年我國對美國出口檸檬酸金額嚴重縮水一半,僅有2601萬美元,在2009年對美國的出口幾乎停止,只有僅僅的472萬美元。雖然在2010年對美國的出口金額有所回升,達到1957萬美元,但是和“雙反”調查以前相比,差距明顯。可見“雙反”調查前與“雙反”調查后的出口局面相距甚遠,從出口金額方面,我們就能最直觀的了解到美國的“雙反”調查行為顯著影響我國對美國檸檬酸的出口。
據海關數據顯示,2007年,也就是“雙反”調查的前一年,我國檸檬酸出口平均單價為741美元/噸,而在2010年“雙反”調查后,檸檬酸和檸檬鹽酸的出口單價都有了相對的提升,檸檬酸鹽出口單價約為995美元/噸,提升了7.2%,其中檸檬酸出口單價約為935美元/噸,提升了14.9%。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雙反”調查使得美國貿易保護方面的政策更加的嚴格,我國不能繼續采取低價策略搶占市場,不得不提高價格。
根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顯示,2008年美國對華“雙反”之前,我國為檸檬酸的第一大出口國和生產國,年產能高達140萬余噸,占世界總產能的4/5,生產檸檬酸的企業也多達數百家。而2008年之后,我國的檸檬酸企業數量不斷減少,到2012年全國只有20余家檸檬酸企業,檸檬酸企業經營困難,大量工廠倒閉和工人失業,使中國的檸檬酸出口已經失去了競爭力,直接影響了中國檸檬酸出口企業的經濟效益。
2000年時,我國便遭遇了許多國家的反傾銷調查,例如泰國、烏克蘭等國。在美國的雙反調查過后,受到美國的影響,更多國家對我國陸續發起了反傾銷調查。例如2012年1月泰國商業部外貿廳便對我國的駐泰大使館發出通告,稱已對我國的檸檬酸傾銷案作出了裁決。就在當月,中國檸檬酸又遭受了烏克蘭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調查時間為期一年。中國檸檬酸對外貿易發展在此情況下遭受巨大的影響,使我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急劇下降。在市場多元化和我國產品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縮減,影響了我們優勢產品的出口能力。
我國檸檬酸的主要生產地在山東,據海關統計顯示,2007年山東省檸檬酸出口的三大市場是歐盟、美國、東盟,出口總額達到18000萬美元。2010年,山東省檸檬酸出口的三大市場是歐盟、東盟、中東,出口總額達到25000萬美元。2007至2010年年間,山東省對歐盟出口量高居首位,一舉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出口總額增長了55.5%,占比34.3%;其中對東盟的出口增長最為明顯,增長率達到97.5%,由第四大市場升至第二大市場,占比10.8%;美國因“雙反”調查的影響,出口量大幅下降五分之三,僅占比4.1%,由第二大市場降至第七大市場,其中,2008年對美僅出口472萬美元,幾乎退出美國市場。
反傾銷措施危害極大,與此相比,反補貼對一國的影響也同樣具有威脅甚至有過之而不及。補貼是與一個國家的政策與貿易情況息息相關的,是一項政府實施的措施,當面臨一個國家的反補貼調查時,那么這個國家的貿易政策就會被動搖甚至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戰略。反補貼的調查比反傾銷調查的范圍更加廣泛。前者會影響涉及到產業的多方面甚至會影響到產業鏈的結構,而后者只是針對某個產品。所以在應對反補貼調查時,政府必然會對產業的政策和貿易的結構進行調整,但所花費的時間是漫長的,這樣的改變對于一個國家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例如,2008年“雙反”發生之后,我國制定了淘汰檸檬酸落后產能的相關政策,規模迅速擴張的傳統工藝已很難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審批。
一些企業為了獲得收益使用了一些不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的手段,造成了環境的嚴重破壞,甚至有些企業還利用價格使得市場的穩定受到了威脅,給檸檬酸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他行業如化工企業等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一方面給環境造成了破壞,另一方面也使企業自身面臨“雙反”的危險。例如,莒縣宏德檸檬酸有限公司就和這些公司不一樣,它是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環境保護部公告環保達標的檸檬酸生產企業之一。在環境保護方面,該公司始終堅持走循環經濟的路子,截至目前已累計投資3500萬元,實施全市首家沼氣發電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公司生產的系列產品質量穩定,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享有較高聲譽。
我國出口企業在如今的經濟背景下更應正視國外“雙反”調查,不應去躲避問題,做到見招拆招。要想直面問題,積極應訴便是最好的辦法。應訴才有可能降低甚至避免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如果不應訴,整個行業都會面臨高額的反傾銷稅。例如,1999年12月25日的美國對華反傾銷案中,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立即組織企業進行應訴,然而,180家企業只有12家參與了應訴,他們聘請了有應訴經驗的PARRY作為該案的律師。最終,美國商務部做出裁決,12家企業不必加征反傾銷稅,其余168家企業加征82%的關稅。可見,積極應訴在雙反調查中的重要性。
我國檸檬酸產業在被“雙反”調查之前,其出口戰略是向規模化集中,擴大企業規模,增大產能進行大規模出口,以產品數量和低價來覆蓋市場。但在美國“雙反”調查后,我國的檸檬酸被擋在了美國的國門之外。對此,山東省企業轉變戰略,轉變了市場開發的方向,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增加,并取得了成果。例如,山東檸檬生化有限公司一邊在歐洲和亞洲市場進行穩定的發展,一邊在拉美市場進行大力的拓展,在智利增加了24%,哥倫比亞上升14%,在墨西哥同比增長27%。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由于美國對我國的“雙反”調查措施,我國的檸檬酸企業銳減了80%,盡管如此,檸檬酸企業的產能卻不斷地向規模化集中,目前全國僅存的20余家檸檬酸企業的生產規模均較大,平均產能達到8萬噸,年產能達到2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多家,最大的企業年產能達到30余萬噸,全國前十家企業的產能和產量已占到全國的90%以上。因此,美國的“雙反”調查盡管給我國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優勝劣汰的作用,為我國檸檬酸行業的規模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這些都是企業品牌化的重要條件。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以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企業合資或獨資在國外建立工廠,就地生產和銷售,為許多企業找到了另一條開拓市場的道路。“走出去”戰略是我國一直提倡與支持的一項對外開放政策、“走出去”的計劃與政府、行業協會等機構是分不開的。在政府的支持下和企業的積極配合下,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難,將“走出去”戰略完美的實施。另一點好處便是“走出去”戰略能使得我國企業有效的避免國外貿易壁壘的限制,能更好的在國外發展,減少貿易壁壘帶來的經濟損失。
中國的檸檬酸生產企業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應學習國外的發展策略,尋求多種途徑來對檸檬酸的產品進行開發利用,了解市場,抓住重點,發現國際市場的需求。如無水檸檬酸不結塊,利于運輸、貯存和使用。我國也應大力開發和應用這些下游產品從而提高競爭力,這樣給我國的中小企業較多的發展空間,使得檸檬酸產業向多元化、精細化和系列化道路發展。此外,我國檸檬酸產品加工的種類相對較少,使得我們一直不能廣泛的占領國際市場,在國外,許多國家都掌握了相對較多的下游產品,并利用其技術的優勢開發生產,提高效益,這些都是我國各行業應該借鑒的經驗。▲
[1]楊海艷,陳曉川.我國林業產業涉美“雙反”案與應對之策[J].對外經貿實務,2014(7):78-80
[2]韓偉.論美國反補貼法對非市場經濟國家的適用 [J].法學研究,2009(23):147-149
[3]常國平,劉文明.淺析我國貿易摩擦頻發的原因及對策[J].當代經濟,2007,14(5):109-110
[4]楊海艷,楊仕輝.印度反傾銷對中國產業的影響:以氧化鋅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2006(19):40-41
[5]武國慶,羅虎,鄧立康.中糧生產企業對工業生物技術發展的若干思考 [J].中國基礎科學,2009,11(5):100-104
[6]楊海艷,楊仕輝.歐盟反傾銷對我國產業的影響:以焦炭為例[J].科技和產業,2006(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