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海軍潛艇學院 張亦楠 武志東 許兆鵬 李 博
留學生潛艇教學工作面對的對象主要是外國青年官兵這一思想比較活躍、生活習慣差異大、被迫面對新環境的群體;要想準確有效地把握其心理規律實施教學,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講究藝術和科學。交往教學論是舍費爾首先提出的側重探討師生關系的教學論思想;交往教學模式把教學過程視為一種交往過程,即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借助各種中介而進行的認知、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等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留學生教員可以借鑒這一理論的“交往”特征,在對外國青年官兵進行施教的過程中,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探索一種互動性的新型教學模式。
“交往式”教學將“相互交流”作為教學的軟件環境,教學的過程也是師生互動、中外互動交往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員不應唱“獨角戲”搞“一言堂”,應尊重外國官兵的主體性,積極地同學生進行溝通與對話,沒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舍費爾把交往分為兩種相互作用的形式,即對稱的形式和補充的形式。留學生課程教員應學會這兩種交往方式,以期深入留學生官兵的內心實際,挖掘到學習中存在的瓶頸問題與矛盾,針對性采取應對措施。
一要溝通了解留學官兵們最為關切的知識內容。不難發現,留學官兵們出于肩負的責任以及接艇的壓力,對實際操作指揮的相關問題關注比較多,教員是否會解答這些問題,直接關系到該批學生對當期留學的滿意度。然而,按照教學設計環節,相關理論知識必須在同時甚至先于實際操縱以及戰術知識進行教授,如果事先溝通不夠充分,外國留學生將會由于“自由”的習慣在課堂上對教員唐突責難,筆者便切身遇到過這種情況。在后批次的教學中,筆者改變了教學方式,增加了仿真模擬訓練系統的操作時間,并將部分理論授課內容調整到實驗室,隨操作演示一并講授,如此一來,學員感覺到他們在一步到位的學習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教員也在針對遇到的問題給他們講授“有用的”知識。二要適應國外教育方式的側重點與國內的差異。教員在自己不卑不亢的同時,也不能使受教官兵產生“卑”或“亢”的心理。很多人抨擊國內九年制義務教育太過填鴨,但正因如此,我國的國民基礎教育非常扎實。在應用題練習里,筆者盡量設置了整十的角度加減,留學生們仍舊坦然地攤開計算器。筆者忍不住提醒道:“非常簡單,不需要使用計算器。”學員們毫不理睬,并有抨擊教員的表現,學員認為教員是在歧視他們。因此,提醒習慣給國內大學生軍官上課的教員,面對留學生,好為人師的熱情有時不僅毫無必要,甚至會引起反感。
盡管每一批次留學官兵比例都不盡相同,但都是官少兵多。他們的職級不同,學識修養不同,擔負的任務與承擔的責任也不同。舉個簡單的例子,但凡不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留學生中士兵的英文水平就比較薄弱,教學過程中較難的詞匯士兵聽不懂,溝通時由于發音問題往往需要軍官再次翻譯給教員。結合實際的需要,任課教員要有層次地分析官兵的特點,然后有所側重的采用交往式方法施教。對士兵們的意見和問題,可以委派同班軍官代為收集整理,教員的意思也最好通過軍官傳達到全體留學生中。這種方式可以稱為“遞進式交往”,即發揮骨干的橋梁與紐帶作用;軍官骨干是潤滑劑,是聯絡中外師生關系的重要途徑,起著兵頭將尾的作用,他們的協調工作是“交往論”教學中的重點。上面說到官與兵一方面是分層次,另一方面就是分類別。軍事留學生不同于地方普通留學生,基本都是各自國內的現役軍人前來學習。每一批次的軍人都包括各個部門的官兵,即使修學同樣課程的同一個班,也存在機電、后勤、動力、通信、戰術等細化的類別。因此對任課教員而言,課前務必要調查清楚,哪些學員是來自所教授的這一門課程正相關的職能部門,課前積極溝通了解留學生的需求,課上則重點關注其掌握的情況。經過教學實際應用,筆者發現其他與課程不太相關的學員,對理論學習的積極性的確不高,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更可以安排與課程了不相關的學員去練習操作輔助設備,為與課程完全對等的學員做戰術操作配合。
普遍問題一般號召,個別問題具體指導,這由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決定。而采取交往式教學,則需要教員心甘情愿地去做艱苦細致的挖掘工作,查漏補缺;特別應該指出,當個別學員的問題涉及敏感問題、涉密問題,則必須謹慎處理,必要時要請示上級機關。畢竟,留學生軍官與我方教員各自所處的角度不同,必須時刻牢記國與國、軍隊與軍隊的巨大差異。
這里主要把握兩個方面的原則。一是私人交往方面。交往式教學不等同于私人交往,單獨吃飯、約會等行為應該絕對杜絕,在通信聯絡方面,筆者的經驗是郵箱E-mail 可以酌情互留,當被索要私人手機號碼時,則應婉言相拒。無論課堂內外,皆應注意國體形象,不過分親密,不卑不亢;要做到不失察、不失控、不失管,使雙方行為始終處于國家、軍隊對外交往的約束范圍內;要懂得什么樣的交流、交往是合宜的,什么樣的玩笑是無傷大雅的,注意分寸,防止和杜絕“交往”過度現象發生。二是教學資料保密度方面。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社會,使用傳統的全板書教學顯然不太現實,事實上幾乎全部的教員在授課時都會采用多媒體。多媒體資料的上傳途徑有嚴格規定,不能通過網絡傳輸,不能將其拷貝至非涉密計算機,應使用專用的涉密計算機(筆記本電腦)連接投影器材。這部分已有定規,一般不會出錯。然而,一些軟性的問題也要提前設防。
筆者親身經歷過這樣一件事。第一次課后,有留學生士兵到講臺前誠懇詢問教員上課的課件可否給予其副本,以便其進一步復習研究。當時,筆者考慮到課件內容已經過領導審核,便詢問該生:“其他課程的教員給過你們課件光盤嗎?”對方回答非常肯定。筆者便放心地說:“那明天課后給你吧。”筆者為保萬全,詢問機關時,得到的回復是:“已經無數次跟他們講過,整個學期結束,統一給他們刻盤。根本沒有其他教員單獨給過他們光盤。”次日當筆者對索要者課件說:“You tricked me yesterday.”該生面紅耳赤。此經歷是對“保密無小事”的很好教訓。
[1]羅逸東.論課堂教學信息組織的原則和策略[EB/OL].http://edu.china.com/news/jiaoyu/2008-7-28/3509.html
[2]鐘啟泉,崔允漷,張 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l
[3]李其龍.德國教學論流派[M].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