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根敏
摘 要:就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相關知識展開論述,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口語表達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注重學生語言的感悟,要能夠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把語言作為語文能力的載體,要能夠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讓學生從心理上重視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長期以來,初中語文都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就考試而言,也是簡單地以書面的形式完成。同時,初中不同于小學階段,學生在初中階段會面臨嚴重的學業負擔,他們的生活環境會顯得十分單調。通常情況下,是“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會使學生缺少與社會的交流,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口語表達的能力。為此,學校、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能夠通過課堂、課下以及課外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從心理上重視自身語言能力的培養。
二、借助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語文課堂,它是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主戰場。為此,學校以及教師必須從能力本位的角度出發,積極地去設計課文,要真正意義上地強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采取新穎的教學方式,不斷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讓學生不斷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實踐。比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借助多媒體等為學生播放與課文有關的文件、視頻等,然后再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鼓勵學生大膽地去演繹,表現課文中的內容。
三、引導學生學會合作探究
在課程標準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詞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作為新型的學習方式,他們在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中,教師必須自覺地轉變教學方式,這既有利于誘發學生之間的“語言交鋒”,又有利于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勢在必行,它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師必須積極地引導、幫助學生,確保語文教學效率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能夠齊頭并進。
參考文獻:
管永霞.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4(12):2-3.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