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利娟
習作能力是小學生綜合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綜合能力,但是不少學生在習作上對“寫什么”和“怎樣寫”苦惱不已。如何攻堅克難,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成了每個語文老師窮盡一生職業生涯的實驗課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這無疑為語文老師在寫作教學上指出了方向,誰掌握了“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的金鑰匙便能開啟習作這扇“阿里巴巴”的大門。
一、讀寫結合是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的基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小學階段語文教材有300多篇課文,入選其中的大量篇目是經典美文,集人文和工具于一身,是學生習作的優秀范文。但是閱讀教學中不少老師只注重引領學生讀悟文本,忽視了對課文、尤其在精彩片段進行寫作指導上的挖掘,以致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割裂成兩張皮。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珍視每一篇佳作,引導學生讀得其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前置習作訓練,為習作教學打基礎,為單元的習作訓練降低難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
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習作課上的引據例子不如閱讀課時用好教材來得易懂省事,在引導學生感悟文思的時候,感受作者的取材、立意、構思、觀察、表達的方法和規律,進而逐步掌握處理素材的方法。
在習作訓練中“寫得生動、具體”是令師生都頭痛的難點,如何將這一空泛的要求落到實處,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例子?我們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閱讀課中做到讀悟寫三結合,或擴寫,或續寫,或改寫,片段式,語句式,詞句式,將習作中的主體部分的技能訓練分散到閱讀中來。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文章主體是鳥兒和樹根、大門、小女孩的對話,語言風格樸實,全文泛著淡淡的憂傷。王崧舟老師在處理“對話”部分時,引導學生在感悟人物內心活動的同時,要求學生在人物對話的句子里填充情態語句,充實了人物的神態、心理活動、動作。這一改傳統讀悟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具體情境中,插入了寫作生動性、具體性地描繪,前置了寫作訓練,有效地降低單元寫作的難度。我們在處理教材時,在生動中刪減情態描寫與原文比較閱讀,引導學生在一節節閱讀課中感受“生動、形象”帶來的心靈觸動同時,更重要的是在平淡中插入描繪,階梯式地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走向“生動、形象”地表達。
二、體驗生活,是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的保障
葉圣陶先生認為:(文章)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發明,一種享受。惟有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就會作成什么樣的文字。所以只有“生活充實,才會表白出、發抒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可見,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只有從生活找到答案。
粗枝大葉是小學生的特點,為防止一次次的生活體驗變成模糊的影子,我們還要引導學生要善于用亮晶晶的眼睛去發現、去觀察,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欣賞身邊美,感受身邊愛,留心身邊事;引導學生從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次守侯中去用心體會。為了增強學生的觀察興趣,我在課室的“學習園地”開設了“我今天的發現”欄目,學生將自己當天觀察到的自然現象、人、事、物的一個片段或一個細節寫上去,每天評議一次,營造愛發現、愛觀察的氛圍。
三、呵護童真,是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的關鍵
習作是一項創造,她需要真實,還需要一點靈氣。我們只有保有孩子的童真,才能創造出動人的篇章。我們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積極營造一個讓學生能暢所欲言的環境,還他們原本的生活樂趣,珍視個人的獨特體驗,尊重奇思妙想,放手讓學生自主寫作,勇于說真話、吐真情,學生才能寫出情感真摯、富有意趣的文章。在教學中,我們要提倡多寫觀察日記、生活筆記,不拘篇幅,重在鼓勵多寫,寫出真情實感。我們還要多鼓勵學生想象和幻想,童話故事和科幻故事是學生愛寫的題材,寫完了還可以舉行學生自己的童話、科幻故事會和表演,感受創作的成功和喜悅。
責任編輯〓龍建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