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
現實主義下的課堂評價,往往有多項評價指標,少則五六項、多則十數項,這不僅使得評課很難把握,備課也受到了很多制約。而在后現代主義里有個“至簡”的設計理念,也就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因此,我校提出了“用一個指標評價課堂”的設想。
一、后現代主義的二個校徽
一個學校同時使用兩個校徽,恐怕是絕無僅有。但是如果細想一下,教師一個徽、學生一個徽也未嘗不可?古人既然有雌雄雙劍,同樂學校就可以有雌雄雙徽。同樂學校的雄徽與雌徽在圖案及色調上都不一樣,由古代“樂”字的兩種象形寫法演變而來:
其中:雄徽寓意同樂學校價值觀——有勞而獲才幸福,雌徽演繹同樂學校方法論——混沌分形可化簡。
兩個校徽的使用規范也做出了界定:雄徽是教師徽、文科徽、學術交流徽,雌徽是學生徽、理科徽、素質教育徽。并由此再設計出了學校的“對旗”,擺在辦公桌或掛在墻上,都是很漂亮的校園文化裝飾品。
二、后現代主義的三個文明
缺乏技能狀態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靜態的文明。而靜態的文明要發展,只有靠拿來主義,很難有自己的獨創性成果。唯有重視公民的技能,并將技能也提升到文明的高度,與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并列,才能構建成鮮活的、動態的文明體系。因此同樂學校提倡三個文明建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技能文明。
而針對師生技能文明的培養,我校正在創建一個叫做“師生同樂大舞臺”的素質教育平臺。“師生同樂大舞臺”不拘一格地為任何特長的學生提供舞臺,她面向全體師生,內容可涉及人類全部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尤其重視技能文明。所以,“師生同樂大舞臺”絕不是一場文藝演出,而是一個以全年全校為時空的廣義概念。活動踐行一年來,有學生學會了做飯,有老師學會了裁縫;有學生恰恰舞跳得飛轉,有老師葡萄酒釀得醇香。如此這般,從最簡單的生活技能出發,我們希望學生經過九年“師生同樂大舞臺”熏陶,具備更多更高的生活技能、體藝技能、學習技能和創造技能。
三、后現代主義的同樂個性
如果用少量關鍵詞詮釋后現代主義,可以聚焦為創新性、批判性和建設性。后現代主義提倡:在創新時大膽隨性,體現人性化的自然情感;在批判時極具勇氣,向傳統甚至經典挑戰;在建設時不拘一格,多元及個性的隨機重構。以上的詮釋,針對后現代主義建筑及藝術還是十分準確的,但是若引入到教育領域,我們認為還需要增加一個關鍵詞,那就是“預見性”(或前瞻性)。
后現代主義原本反對邏輯推斷,但教育不可不納入預見性。因為,建筑或藝術作品是“死的”但教育是“活的”。活的事物就有后續發展,盡管教育可以標新立異,但卻不能違背事物發展的趨勢。故此,同樂學校后現代主義教育具備兩對關鍵詞:預見性和創造性、批判性和建設性。
下面分享我校關于師生關系的兩個觀點:
1. “哭的老師教不出笑的學生”
2. “沒有教師的生活豐富,就沒有學生的課堂精彩”
不難看出這兩句話具有后現代主義色彩,不僅表達了對傳統的“蠟燭成灰淚始干”,以及教師“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強烈不滿,也同時表現出對人性均等、效率提升、文明進步的十足信心和必然推斷。所以,在同樂學校后現代主義教育理念的關鍵詞中,補充一個“預見性”是非常重要的。這既是為了保證在批判之后的創造正確和建設成功,又涉及到了后現代主義的自然科學背景,即量子理論中的不確定性以及混沌原理中的數學分形法則。其中,量子論、混沌原理說的是:復雜事物在短時間、小空間是沒有規律的隨機生成,既難以預見也不能苛求。比如同一棵樹上也長不出兩片一樣的樹葉(而人造物件卻經常是清一色的);但在事物個性化的同時,又有著簡單的分形規則,比如什么樹一定長什么葉。即在混沌的基礎上,我們對事物發展的趨勢又能夠有所本質的把握。
總之,后現代主義理念的核心價值,不在于提供一套大而全的嚴密理論體系或模型,而在于提供一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新發展的思維方式。因其人性化、自然隨性、不拘一格、注重預見未來趨勢等特征,當我們以后現代主義的特征方式進行思考,我們能輕而易舉的掙脫現實主義思維弊端的束縛,很容易發現現存的問題關鍵,以及解決問題和創新發展的正確途徑。
責任編輯〓邱〓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