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丹
在教學中,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是生本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把學習任務交給學生的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探究、交流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
高度尊重學生,全力打造高效課堂新模式。
1. 有目的的編排小組。在編排小組時考慮學生的性格、學習能力、是不是好朋友等多種因素后形成小組。在這個小組里有一個會組織的,有一個會思考的,有一個會表達的,帶著一個在學習上弱勢一些的同學。這樣的安排可以讓小組成為一個獨立運作的小團隊,好的學生有發(fā)展,弱的學生有進步。
2. 創(chuàng)建小組文化,創(chuàng)建和諧學習氛圍。我把班級42人分為7個小組,并讓各組制訂了他們自己的組名、組徽、口號、組規(guī)以及小組目標,并且在班里的墻壁上展示出來,有的組設計的組名、口號和組規(guī)都很有創(chuàng)意,例如一組的組名是“太陽隊”,富有小學生的陽光與活力;五組的組名“飛翔隊”,表現出孩子對生活充滿希望。如第三組的是“力量隊”口號:力量、力量,團結就是力量。小組組員一個不可少,提高學生對集體的凝聚力。
3. 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每個人都會有一種自我表現的欲望。特別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在小組自主合作學習中,其他同學的幫助和他自己的努力會產生明顯的成就感,表達愿望會更強烈,這時只要你給他一個平臺,附以適當的激勵可能會使其對下一步的學習產生更強烈的渴望,從而走向學習中的良性循環(huán)。對于一個教學班來說,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而對于一個人來說可能是一生學習的動力。
完全依靠學生,精心搭建學生自主管理大舞臺。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人人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fā)言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的形成過程,并把自己探究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進行交流。這既能發(fā)現與自己不同觀點的解決問題方式,也為學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真正發(fā)揮團體的合作精神。由于長期受教知識習慣的影響,學生只能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他們不習慣也不會主動思考,不知從何思考,更不知從何說,難以用語言表達,教師要耐心扶助,除教給他們一步一步的思考的方法,還可努力創(chuàng)設便于學生思考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動腦欲望,逐步形成動腦,動口的習慣,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感想,敢做,敢說。
拓寬交流渠道,為教學改革之路科學導航。
小組合作自主學習要與其他多種方式科學結合。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生學習的方式,是針對某個問題而采取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是課堂上的一個教學手段,它不能脫離一些基本的教學方法、手段、模式,否則將毫無價值。像目標教學模式那樣開頭展示目標,學生的學習討論都會有的放矢;對于一些學生很少接觸的知識,設置案例引導探究,甚至閱讀講解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有一點我們要保證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熱情,否則,其優(yōu)勢又會泯滅在學生的惰性中。
適時評價,激發(fā)學習熱情,讓生命之花競相綻放。
為增強學生的合作動力和興趣,評價是必不可少的。當小組在臺上進行班級交流時,與臺下進行互動,可以請臺下的學生來點評,“你說得很正確”、“你們組的方法很好”等等,側重肯定、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進行激勵性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小組間也進行評比,每節(jié)課評出最棒的小組,兩周總評,并進行獎勵。
群策群力,精彩展示,讓團隊智慧散發(fā)耀眼光芒。
小組展示是小組學習關鍵的一環(huán)。它需要小組內的成員都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需要群策群力。在小組展示環(huán)節(jié),展示的學生必須登上講臺,面向聽眾,通過富有激情的語言、饒有興趣的展示方式,實現和全體同學的交流、互動,帶動全體學生參與到展示過程中來。
在教學四年級的綜合活動實踐成果匯報課《大自然的啟示》中,我讓每個小組編排一個組名與大自然相關的,并配上口號和動作,在課上,讓每個小組上臺自信的介紹自己的隊伍,展示小組的風采。然后,把小組分工合作搜集的資料,每一個組員上臺精彩地介紹展示自己的成果,臺下同學耐心聽講,接著提問,臺上的組員解說,補充。這樣由小組到關注到組員,讓每人都有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培養(yǎng)膽量和自信。到了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展示自己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學生興致勃勃地與小組組員里交流,然后,自信地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在場聽課的老師,獲得老師的提問,或評價才是成功。小組在“我自信、我努力、我成功”的口號下,群策群力,讓團隊智慧散發(fā)耀眼光芒。
責任編輯〓龍建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