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鈺

時代要求我們做一個有效和智慧的教師,不僅要將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在傳授的過程中要學會傾聽與表達。表達與傾聽是相輔相成、交替發展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傾聽與表達,不僅是傳遞信息、接受信息,更是將信息進行整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收集、整理、內化,對其進行情感教育和感情的升華。
一、傾聽是師生互動、教師有效表達的前提
新課改要求在師生互動中,教師除了是一個引導者,還應該是一個好聽眾。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們一貫采用的是“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然而,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見解和答案,有些答案是我們老師備課時不可能估計到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認真傾聽學生的每一句話,從而發現學生的理解角度、思考方式,教師通過課堂生成的資源,更好地進行師生互動。
1.耐心地傾聽學生的想法
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后要留有時間讓學生思考。在此過程中,教師切勿打亂學生的思維;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耐心聽學生講完,即使是一個錯誤的答案。不能將課堂中的問題當成“問題”,尋求與書本相一致的“標準答案”,忽略孩子的真正想法,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有時候錯誤答案可以幫助學生自己、學生之間分析得出正確答案,這樣的思考過程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專心地參與學生的表達
教師專心致志地傾聽學生的回答時,可以帶著一系列的動作、行為來證明你認真聆聽他們的發言,比如說:可以通過口頭表揚、手勢、眼神、面部表情等。學生會從你的這些行為中讀到:你正認真地傾聽并試圖去理解他們的發言。這樣,學生會更加親近你,對你的學科更感興趣。
3.會心地欣賞學生的成長
會心可以理解為教師要帶有欣賞的眼光去傾聽學生的發言。在人際交往中不吝嗇你的表揚,這樣對方才會信任你、親近你。在教學中也一樣,適量的表揚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激起學生的進取心和榮譽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是一個有思維的個體,在他的回答中要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要用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學生的答案。法國教育家盧梭曾經指出:“表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劣跡高明得多。”當學生正確回答問題時,我們應當適時、適當、適度地表揚,以鼓勵其認真思考;當學生認真思考后的答案與老師預期設定的答案不一致時,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發掘答案中的閃光點和有價值的東西。
二、表達是傳播知識,傳遞感情的媒介
教師在傾聽學生表達的同時,根據從學生那里反饋的信息進行適當的交流。這些內容的呈現又必須依賴于教師的表達。教師表達的形式既可以是口頭語言表達,又可以是肢體語言表達,也可以是書面表達。
1.利用口頭語言表達,通過聲音刺激學生的感知
在教學中,使用口頭語言來表達教學內容、思想感情,與學生進行各種交流,我們應當注意語言表達的技巧。首先,教師的口語表達要清晰、流暢、響亮。此外,要注重口語表達的技巧。注重語言節奏的變化,有時候稍稍的沉默也可以獲得、指引、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的停頓有助于將學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掌握好口語表達的技巧,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表達得更好、更理想、更有號召力和鼓舞力。
2.利用肢體語言表達,通過運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們投入激情,適當地利用肢體語言來感染學生,刺激學生的各種認知器官,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投入課堂,拉近學生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從而對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在講“神經元”這一節時,可以伸出我們的一只手臂來模擬神經元。其中,五指模擬神經元的樹突,手掌模擬細胞體,手臂模擬軸突,衣袖模擬髓鞘。這樣的講解方式,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加強知識內容的記憶,而且還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一舉三得。
3.利用書面表達從視覺上促進學生的理解
對于一堂完整的課堂來說,教師的表達除了口頭語言表達、肢體語言表達以外,更少不了書面語言的表達。尤其是當前現代教育技術被廣泛使用于課堂教學。在教學中,適量的板書是教師口語的書面表達形式,是傳遞教學信息的手段,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板書不僅可以完整地、科學地展示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還起到突出重、難點的作用,而且還從視覺上刺激學生強化理解、記憶本堂課的知識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一節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于生物學科而言,在傳授知識內容的同時,我們教師可以通過有關的板書、圖示來呈現教學內容,在很大程度上代替繁冗的語言說明,從而簡化過程。例如,在講解“關節的結構”時,我先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自主學習內容,然后,教師在黑板上逐步畫出關節的結構:
①關節頭和關節窩的結合保證關節的牢固性;②外包有關節囊增加了其牢固性;③關節面上有關節軟骨,減少兩骨之間的摩擦;④關節腔內有滑液,潤滑關節軟骨,減少摩擦。這樣畫圖有助于學生理解關節的牢固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教師的傾聽與表達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教師的傾聽可以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想法,可以使學生更親近自己;能幫助學生表達得更精彩。從教師的各種表達中學生可以獲得知識,體驗情感。我們教師要在觀察中傾聽,在傾聽中思考,在思考中表達,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樂于傾聽、善于表達的習慣。
編輯 黃 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