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宇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年齡患者冠脈介入手術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為護理提供臨床參考。方法資料隨機選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診治的71例接受冠脈介入手術的不同年齡段患者,按照年齡段構成分為三組,對照A組(36-55歲)27例,對照B組(56-80歲)30例,研究組(21-35歲)14例,記錄并分析相關數據。結果三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均明顯高于術前,比較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且三組患者術生存質量組間比較,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分析冠脈介入手術的不同年齡段患者生存質量受影響的主要因素,并予以相對應的治療與護理措施,以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不同年齡;冠脈介入手術;生存質量;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615【文獻標識碼】B
本研究將對三組不同年齡段患者應用冠脈介入手術的生存質量影響因素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為行該手術患者的臨床治療與護理提供參考,現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診治的71例接受冠脈介入手術的不同年齡段患者,其中男女比例為40:31,病程6個月-16年,平均病程(2.54±0.7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其以下學歷48例占67.61%,高中及其以上學歷23例占32.39%。按照年齡段構成分為對照A組(36-55歲)27例占38.03%,對照B組(56-80歲)30例占42.25%,研究組(21-35歲)14例占19.72%。三組患者性別、病程及文化程度等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分別統計三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生存質量,并進行對比分析。問卷共發放71份,均收回,選用SF-36生存質量評價量表從8個維度(合計36個問題)評價每組患者的生存質量情況,分數范圍為0-100分,若患者分數值越低,表明其生存質量越差,反之患者分數值越高,則其生活質量越佳。
1.3 觀察指標
生存質量指標: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整體健康、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生理功能;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1-2]。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統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年齡段患者手術前后的生存質量情況
三組不同年齡段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均較術前有明顯改善,比較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且術后三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差異明顯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顯示:患者年齡與生存質量呈反比關系,詳見表1。
2.2 影響三組患者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情況
三組患者生存質量均受癥狀發作、社會支持、家庭經濟、心理情緒、日常鍛煉、基礎疾病等因素影響,其中對照A組受嚴重影響20例占74.07%,對照B組28例93.33%,研究組10例占71.43%。組間比較顯示,對照A組與對照B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研究組與對照B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但對照A組與研究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表1不同年齡段患者手術前后的生存質量情況(分)
項目對照A組(n=27)對照B組(n=30)研究組(n=14)術前術后術前術后術前術后精力66.2183.1162.5782.2473.1383.77精神健康64.1782.1060.2580.4170.5582.57情感職能65.1284.7463.2185.1273.7788.57社會功能65.1084.1060.5881.1173.2285.69整體健康65.1184.5574.1490.4768.1485.74軀體疼痛76.1495.1874.2290.2884.6996.14生理職能61.5783.2275.2181.2578.2084.73生理功能60.1482.5557.2180.0777.1080.44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組不同年齡段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均較術前有明顯改善,且三組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比較,表明患者年齡與生存質量呈反比關系。在冠脈介入手術實施過程中,需嚴格根據患者體征、病情等臨床實際情況,給予患者圍術期合理的護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增強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因素的防控,及時發現并予以恰當處理措施,盡早的處理好影響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各種因素[3]。同時,對本研究中影響行冠脈介入手術的不同年齡段患者生存質量的具體因素進行詳細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三組患者均受癥狀發作、社會支持、家庭經濟、心理情緒、日常鍛煉、基礎疾病等因素影響,說明行冠脈介入手術的不同年段患者其生存質量均容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B組受影響率93.33%(28/30)比對照A組的74.07%(20/27)和研究組的71.43%(10/34)高,且差別顯著,提示年齡越大受影響越多。
綜上所述,根據不同年齡患者行冠脈介入手術的體征反應及病情恢復的實際情況,分析影響其生存質量的各種因素,行相對應的護理措施,進而提高冠脈介入手術的臨床治愈率。
參考文獻
[1]張玉玲.冠脈介入手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09):318-319.
[2]楊旭耀.佳木斯地區心血管疾病冠脈介入手術后臨床舒適護理模式研究[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4,37(2):65-67.
[3]豐桂平.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介人治療圍術期的護理干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1):4016-4017.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年齡患者冠脈介入手術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為護理提供臨床參考。方法資料隨機選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診治的71例接受冠脈介入手術的不同年齡段患者,按照年齡段構成分為三組,對照A組(36-55歲)27例,對照B組(56-80歲)30例,研究組(21-35歲)14例,記錄并分析相關數據。結果三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均明顯高于術前,比較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且三組患者術生存質量組間比較,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分析冠脈介入手術的不同年齡段患者生存質量受影響的主要因素,并予以相對應的治療與護理措施,以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不同年齡;冠脈介入手術;生存質量;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615【文獻標識碼】B
本研究將對三組不同年齡段患者應用冠脈介入手術的生存質量影響因素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為行該手術患者的臨床治療與護理提供參考,現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診治的71例接受冠脈介入手術的不同年齡段患者,其中男女比例為40:31,病程6個月-16年,平均病程(2.54±0.7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其以下學歷48例占67.61%,高中及其以上學歷23例占32.39%。按照年齡段構成分為對照A組(36-55歲)27例占38.03%,對照B組(56-80歲)30例占42.25%,研究組(21-35歲)14例占19.72%。三組患者性別、病程及文化程度等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分別統計三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生存質量,并進行對比分析。問卷共發放71份,均收回,選用SF-36生存質量評價量表從8個維度(合計36個問題)評價每組患者的生存質量情況,分數范圍為0-100分,若患者分數值越低,表明其生存質量越差,反之患者分數值越高,則其生活質量越佳。
1.3 觀察指標
生存質量指標: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整體健康、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生理功能;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1-2]。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統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年齡段患者手術前后的生存質量情況
三組不同年齡段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均較術前有明顯改善,比較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且術后三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差異明顯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顯示:患者年齡與生存質量呈反比關系,詳見表1。
2.2 影響三組患者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情況
三組患者生存質量均受癥狀發作、社會支持、家庭經濟、心理情緒、日常鍛煉、基礎疾病等因素影響,其中對照A組受嚴重影響20例占74.07%,對照B組28例93.33%,研究組10例占71.43%。組間比較顯示,對照A組與對照B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研究組與對照B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但對照A組與研究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表1不同年齡段患者手術前后的生存質量情況(分)
項目對照A組(n=27)對照B組(n=30)研究組(n=14)術前術后術前術后術前術后精力66.2183.1162.5782.2473.1383.77精神健康64.1782.1060.2580.4170.5582.57情感職能65.1284.7463.2185.1273.7788.57社會功能65.1084.1060.5881.1173.2285.69整體健康65.1184.5574.1490.4768.1485.74軀體疼痛76.1495.1874.2290.2884.6996.14生理職能61.5783.2275.2181.2578.2084.73生理功能60.1482.5557.2180.0777.1080.44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組不同年齡段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均較術前有明顯改善,且三組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比較,表明患者年齡與生存質量呈反比關系。在冠脈介入手術實施過程中,需嚴格根據患者體征、病情等臨床實際情況,給予患者圍術期合理的護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增強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因素的防控,及時發現并予以恰當處理措施,盡早的處理好影響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各種因素[3]。同時,對本研究中影響行冠脈介入手術的不同年齡段患者生存質量的具體因素進行詳細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三組患者均受癥狀發作、社會支持、家庭經濟、心理情緒、日常鍛煉、基礎疾病等因素影響,說明行冠脈介入手術的不同年段患者其生存質量均容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B組受影響率93.33%(28/30)比對照A組的74.07%(20/27)和研究組的71.43%(10/34)高,且差別顯著,提示年齡越大受影響越多。
綜上所述,根據不同年齡患者行冠脈介入手術的體征反應及病情恢復的實際情況,分析影響其生存質量的各種因素,行相對應的護理措施,進而提高冠脈介入手術的臨床治愈率。
參考文獻
[1]張玉玲.冠脈介入手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09):318-319.
[2]楊旭耀.佳木斯地區心血管疾病冠脈介入手術后臨床舒適護理模式研究[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4,37(2):65-67.
[3]豐桂平.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介人治療圍術期的護理干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1):4016-4017.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年齡患者冠脈介入手術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為護理提供臨床參考。方法資料隨機選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診治的71例接受冠脈介入手術的不同年齡段患者,按照年齡段構成分為三組,對照A組(36-55歲)27例,對照B組(56-80歲)30例,研究組(21-35歲)14例,記錄并分析相關數據。結果三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均明顯高于術前,比較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且三組患者術生存質量組間比較,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分析冠脈介入手術的不同年齡段患者生存質量受影響的主要因素,并予以相對應的治療與護理措施,以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不同年齡;冠脈介入手術;生存質量;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615【文獻標識碼】B
本研究將對三組不同年齡段患者應用冠脈介入手術的生存質量影響因素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為行該手術患者的臨床治療與護理提供參考,現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診治的71例接受冠脈介入手術的不同年齡段患者,其中男女比例為40:31,病程6個月-16年,平均病程(2.54±0.7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其以下學歷48例占67.61%,高中及其以上學歷23例占32.39%。按照年齡段構成分為對照A組(36-55歲)27例占38.03%,對照B組(56-80歲)30例占42.25%,研究組(21-35歲)14例占19.72%。三組患者性別、病程及文化程度等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分別統計三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生存質量,并進行對比分析。問卷共發放71份,均收回,選用SF-36生存質量評價量表從8個維度(合計36個問題)評價每組患者的生存質量情況,分數范圍為0-100分,若患者分數值越低,表明其生存質量越差,反之患者分數值越高,則其生活質量越佳。
1.3 觀察指標
生存質量指標: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整體健康、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生理功能;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1-2]。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統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年齡段患者手術前后的生存質量情況
三組不同年齡段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均較術前有明顯改善,比較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且術后三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差異明顯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顯示:患者年齡與生存質量呈反比關系,詳見表1。
2.2 影響三組患者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情況
三組患者生存質量均受癥狀發作、社會支持、家庭經濟、心理情緒、日常鍛煉、基礎疾病等因素影響,其中對照A組受嚴重影響20例占74.07%,對照B組28例93.33%,研究組10例占71.43%。組間比較顯示,對照A組與對照B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研究組與對照B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但對照A組與研究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表1不同年齡段患者手術前后的生存質量情況(分)
項目對照A組(n=27)對照B組(n=30)研究組(n=14)術前術后術前術后術前術后精力66.2183.1162.5782.2473.1383.77精神健康64.1782.1060.2580.4170.5582.57情感職能65.1284.7463.2185.1273.7788.57社會功能65.1084.1060.5881.1173.2285.69整體健康65.1184.5574.1490.4768.1485.74軀體疼痛76.1495.1874.2290.2884.6996.14生理職能61.5783.2275.2181.2578.2084.73生理功能60.1482.5557.2180.0777.1080.44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組不同年齡段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均較術前有明顯改善,且三組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比較,表明患者年齡與生存質量呈反比關系。在冠脈介入手術實施過程中,需嚴格根據患者體征、病情等臨床實際情況,給予患者圍術期合理的護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增強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因素的防控,及時發現并予以恰當處理措施,盡早的處理好影響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各種因素[3]。同時,對本研究中影響行冠脈介入手術的不同年齡段患者生存質量的具體因素進行詳細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三組患者均受癥狀發作、社會支持、家庭經濟、心理情緒、日常鍛煉、基礎疾病等因素影響,說明行冠脈介入手術的不同年段患者其生存質量均容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B組受影響率93.33%(28/30)比對照A組的74.07%(20/27)和研究組的71.43%(10/34)高,且差別顯著,提示年齡越大受影響越多。
綜上所述,根據不同年齡患者行冠脈介入手術的體征反應及病情恢復的實際情況,分析影響其生存質量的各種因素,行相對應的護理措施,進而提高冠脈介入手術的臨床治愈率。
參考文獻
[1]張玉玲.冠脈介入手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09):318-319.
[2]楊旭耀.佳木斯地區心血管疾病冠脈介入手術后臨床舒適護理模式研究[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4,37(2):65-67.
[3]豐桂平.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介人治療圍術期的護理干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1):4016-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