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要】目的 總結探頸椎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減壓內固定術護理配合的要點,難點。方法 對25例頸椎椎管狹窄患者實施頸椎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減壓內固定手術,按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做好術中的護理配合。結果 25例患者手足麻木明顯減輕,肢體運動無障礙,療效滿意。結論 科學嚴謹的護理配合是手術成功的保障。
【關鍵詞】頸椎后路;椎管擴大減壓;內固定;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R472.3,R473.6【文獻標識碼】B
頸椎病是現代社會的常見病、多發病,對于單一節段的頸椎病一般采用前路減壓、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但是多節段頸椎病、頸椎椎管狹窄者,單純前路手術無法解除臨床癥狀,往往需要行后路椎板減壓內固定術[1]。現將我院自2013年1月~12月所實施的椎管后路椎管減壓內固定術的手術配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齡45~67歲。
1.2 方法:患者行全身麻醉,氣管插管,取俯臥位持續牽引,后正中切口。分離組織暴露C3~7椎體行單開門椎管擴大減壓,頸椎后路單開門支撐板內固定術。徹底止血沖洗,逐層縫合傷口。包扎傷口,待患者清醒拔管后送回病房。
2. 結果
手術成功結束,術后隨訪患者手足麻木減輕,3例消失。患者對療效滿意無并發癥。
3. 手術配合
術前準備:術前一日訪視患者,向其介紹手術室環境,術中體位,麻醉方式。告知患者禁食禁飲的時間和配合方法。手術開始前2h開啟手術室空氣凈化系統,濕度50%~60%溫度22~24℃。將術中所需的電刀,氣動磨鉆,C臂機放置在合適的位置并保證其功能良好。器械準備有一般手術器械,頸椎后路手術器械,頸椎后路單開門支撐板內固定裝置。護理人員配合麻醉醫師為患者實施全身麻醉氣管插管。
術中配合:①器械護士護理配合:建立無菌臺,嚴格無菌技術操作,預防感染,了解手術醫生的習慣,熟悉手術器械的使用方法及手術流程。該手術取后正中切口,切開后逐層分離組織。準備好帶有鋇線的條形紗布填塞棘突兩側,可充分暴露C3~7節椎體,還可以起到壓迫止血的作用。與巡回護士一起安裝氣動磨鉆,調整合適的鉆速備用。C3~7椎體做單開門椎管擴大減壓時器械護士準備好薄而鋒利的椎板咬骨鉗,精細的刮匙,收集骨質較好的碎骨以便植骨時使用。椎管擴大減壓時風險較大,出血量多,護士備好雙極、棉片、止血紗及明膠海綿等。減壓完成后將C3~7棘突及椎板輕輕向右后側掀起,使脊髓向后飄移。用頸椎后路單開門支撐板固定,植入準備好的骨屑幫助其融合,減輕壓迫癥狀。徹底止血,沖洗放置引流管。使用2-0可吸收線分層縫合,最后用一次性皮膚縫合器縫合皮膚包扎傷口。
巡回護士護理配合:迎接患者進入手術室,與麻醉醫師共同核對患者信息,建立靜脈通路。協助麻醉醫生實施麻醉插管及中心靜脈置管和撓動脈穿刺。麻醉成功后協助手術醫生擺放手術體位。本院頸椎后路手術通常采取俯臥位,頭部安放于頭架的馬蹄形頭托上用寬膠布加以固定或使用頭架直接用頭釘固定。胸廓及髂前上棘兩側放置水袋使胸腹部懸空,避免術中壓瘡保持呼吸通暢。腳踝處放置圓柱形軟枕,腘窩處使用約束帶固定。與洗手護士共同清點手術器械、紗布、棉片、縫針等。密切關注手術進程,及時供應所需物品。手術結束后幫助患者取平臥位,協助麻醉醫師拔出氣管插管。待生命體征平穩后護送患者回病房。
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幫助手術醫生將患者置于平臥位。待患者清醒肌力恢復后,囑其抬腿勾腳順利完成后可拔出氣管插管。觀察0.5h無異常后送回病房。
4. 小結
頸椎后路手術對手術體位要求較高,擺放后注意保護易受壓部位。女性患者注意保護乳房,男性患者保護陰莖和陰囊還要注意前額眼睛及骨骼隆凸處。
翻動患者時3人以上共同協作,保持脊柱軸線穩定。術后應立即給患者帶上頸托加以保護。
嚴格無菌技術操作,保持環境清潔,減少人員走動。術中所用器械須經高壓蒸汽滅菌。
參考文獻
[1]任素珍,劉秀蘭,張杰敏,等.頸椎后路單開門加側塊釘棒內固定術的手術配合[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9):864-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