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 要:現階段,國內利率市場化已進入最關鍵階段。從國際上看,利率市場化會給商業銀行帶來嚴峻的挑戰,商業銀行應充分認識利率市場化形勢的緊迫性,抓緊研究應對措施,進一步加快經營轉型步伐,提升利率管理水平,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進程 商業銀行 影響 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3-169-02
所謂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市場資金供求雙方自主確定利率水平的利率決定機制。中央銀行不再通過行政命令來決定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水平,但可通過對商業銀行再貸款、再貼現利率來影響市場利率。
利率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核心資源—資金的價格指標,對各類資源配置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利率市場化實質就是放開利率管制,使之反映資金資源的稀缺性,促進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因此,作為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率市場化勢在必行。
一、國內利率市場化的進程
利率市場化一直是國內金融界長期關注的熱點問題,其進程基本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在這一進程中,基本思路為:先放開貨幣、債券市場利率,再逐步推進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按照“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長期、大額,后短期、小額”的順序進行。
利率市場化的第一階段,金融機構之間利率機制的形成。1993年,提出了利率市場化的基本設想。1996年,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聯網運行,由此統一的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形成。1998年9月,放開了政策性金融債券的發行利率。
利率市場化的第二階段,金融機構貸款的利率市場化。1998-1999年,人行兩次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幅度;2000年9月,放開了外匯貸款利率;2002年上半年,將金融機構企業貸款利率上浮幅度提升至30%;2003年,再將金融機構對所有企業的貸款利率浮動幅度擴大到50%;2004年初,擴大貸款利率上浮上限至70%,同年10月28日,央行完全取消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浮的限制,至此,人民幣貸款利率過渡到上限放開、實行下限治理的階段。
利率市場化的第三階段,逐步推進貸款利率放開及存款利率市場化。貸款方面,2005年1月,央行決定房貸利率可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下浮10%;2008年10月,將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擴大到基準利率的0.7倍;2013年7月20日,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存款方面,2005年9月21日,商業銀行可以自主決定存款的計息方式,存款利率市場化邁出第一步;2012年6月,將存款利率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2013年7月20日,央行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場化所需要的各項基礎條件,穩妥有序地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至此,國內利率市場化已經進入最后,也是最關鍵階段,即存款利率市場化。目前,金融界公認,存款利率完全放開是利率市場化最終完成的標志。
二、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利率市場化改革蘊藏著風險,也孕育著機遇,能否用活利率杠桿,能否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銀行資金,是商業銀行能否在未來取勝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利率市場化可能產生多方面的風險,它對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制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國內商業銀行經營有重大影響。
1.利率市場化觸動商業銀行的核心利益。通常所說的利率市場化,就是將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放開,由銀行自己決定。時至今日,商業銀行仍然沒有權限在央行設定的存款基準利率基礎上提高利率。
目前,貸款利率放開,許多商業銀行已感到壓力很大。“放貸款也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輕松,等著別人來求自己。事實上,對于那些央企、國企等資金規模大貸款風險小的企業,銀行還得經常去求他們。現在貸款利率放開后,這些大企業的議價空間變大了,銀行貸款利率不下調,他們可能就不會再找你貸款,錢也不會存在你們銀行。”某商業銀行信貸部負責人說,商業銀行常常四處找關系,希望能多找些優質客戶。
“如果下一步存款利率再放開,對銀行‘核心利益的影響將是顛覆性的。”相關人士坦言,由于現行存款利率普遍低于理財產品收益率,存款利率放開后,實際存款利率肯定大幅上漲,原先依靠價格壟斷形成的存貸款之間的龐大息差收入將縮小,這對于絕大部分利潤來源于息差收入的銀行來說,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查閱上市公司的統計數據,也證實了利息收入對于銀行的重要性。2011年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總計實現利息收入1.3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7萬億元,利息收入在營業收入中占比接近八成。
存款利率相當于銀行的進貨價格,貸款利率相當于銀行的銷售價格,銀行的主要利潤目前都來自于二者的差價。利率市場化后,進貨價提高,銷售價降低,銀行的利潤自然也會降低。有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利率完全市場化,工、農、中、建利息收入平均降幅可能要達到五成。
專家認為,從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利率市場化之后,存貸利差普遍經歷了縮小的過程,這造成了某些中小金融機構經營困難。面對利率市場化的沖擊,商業銀行還要未雨綢繆。
2.利率市場化推動銀行業務轉型和升級。當前金融領域改革的方向是加快金融要素價格的市場化,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并以此推動金融機構的市場化經營。這跟銀行業以前的改革有很大不同。具體來說:
一是時代背景不同。現在主要是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如何尋找新的盈利模式;
二是監管環境不同。目前對銀行業的監管日臻成熟,對銀行監管制度、法規、框架、體系等比較完善;
三是改革動力不同。當前是商業銀行自我推動的改革,主要解決發展方式轉變的問題。
商業銀行經營的目的依然是逐利的,在原先的主營業務利潤空間被壓縮后,銀行不會坐視過去高速的業績增速下滑,試圖利用自己已經積累起來的優勢,發展和深挖其他業務,大力推動銀行業務轉型和升級。
3.利率市場化推動了銀行之間更大程度的競爭,有利于銀行差異化的出現。現在國內的銀行普遍業務模式比較簡單,主要收入還是依賴于存貸差。利率市場化后,這么多銀行不大可能還是就靠這一塊吃飯,需要拓寬思路,爭奪更細分的市場。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倒逼銀行業務改革加速進行,各家銀行開始尋求不同的發展道路,展開差異化競爭,推動經營模式從同質化向多元化轉型。
總體來看,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其浮動區間的調整,不僅有利于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釋放有效投資需求,支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同時,也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定價空間,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加快完善定價機制建設,提高自主定價能力,并開展差異化競爭,推動經營模式從同質化向多元化轉型。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另一個巨大的市場是小企業貸款業務,貸款利率的差異化使得商業銀行更加關注小微企業。大部分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只能通過抵押來獲得,而抵押貸款的利率是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30%。對于擴大銀行貸款下浮的幅度,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大企業,大企業本身的議價能力較強,則可以進一步要求銀行加大優惠幅度。總之,在利率市場化的推動下,銀行對于優勢市場的確定和優質客戶的爭取將繼續分化,同質化競爭的局面將逐步改變。
三、利率市場化后的商業銀行應對策略
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利差一般要經歷大幅下降的過程,使商業銀行面臨巨大挑戰,但利率市場化使商業銀行獲得機遇,銀行業可獲得更大的自主定價空間,增加了銀行的轉型動力,通過內部挖潛、管理提升、業務轉型、加大創新等方式,在經受住了利率市場化的考驗,能最終走上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所以,對商業銀行來說,利率市場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應及早籌劃應對之策。
1.商業銀行要大力推進綜合化經營步伐,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轉型綜合服務商業模式,調整收入結構。
利率市場化及金融脫媒趨勢下,以融資為核心紐帶的銀企關系將不斷弱化,以客戶為中心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將成為維護客戶關系的基本要求,銀行必須盡快實現從融資中介向服務中介,從“融資”向“融資+融智”轉變,推進綜合化經營步伐,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提高貸款利息以外的多元化收入占比。
重塑最廣泛客戶服務理念,提高客戶市場占有率。目前,商業銀行最大弊端是重視大客戶,輕視中小客戶,給社會公眾造成負面印象。現代經濟條件下,已完全可實現對各類客戶的平等優質服務,更何況客戶質量永遠是在動態發展變化中,應充分學習敞開大門、以“公開、平等、高效、交互”的互聯網精神,以高科技手段支持每一位客戶,對不同的客戶,都有相應的服務手段,適時適度開展資產業務。
2.商業銀行要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加強金融創新,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
打造全金融服務平臺,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完善存、貸、匯、卡、代理、租賃、信托、債券、顧問等綜合服務手段,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提高全方位綜合服務能力,滿足不同層次、規模、領域客戶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
一是資產業務創新。在貸款業務方面的創新,要積極研究和參與試點資產證券化。這是解決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前銀行管理流動性、盤活不良資產等方面的現實需求。
二是負債產品創新。利率市場化對負債業務影響最大,當前負債產品單一問題十分突出,利率市場化的過程必將是銀行負債產品創新與監管逐步放松的過程,是商業銀行必須抓住的機遇。繼續創新理財業務,理財是和存款利率市場化對接最緊密的產品,盡管監管部門不斷加強監管,但仍是帶動儲蓄的有效工具,不排除監管部門通過規范理財資金運用的方式實現理財業務負債化,在合規、風險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實現客戶和銀行雙贏。
三是拓展中間業務及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利率、匯率市場化以及人民幣國際化將創造出巨大的金融交易需求,商業銀行是主要的受益者,大有可為。
其一是圍繞結算平臺服務的創新。適應電子支付結算技術的發展,不斷跟進和創新相應產品,其二是圍繞“融智”業務的創新,在財務顧問、IPO、發債、并購等投行業務創新。
其三是圍繞交易環節的金融創新。密切抓住國際貿易、商圈、產業鏈等開展貿易金融、交易融資業務創新,加強電子商務開發,實現資金流穩定,甚至封閉式運轉等目標。交易業務不僅是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增收的重要途徑。
3.商業銀行要提高利率定價及風險管理能力。
一是商業銀行明確利率風險管理目標。利率風險管理目標的目的是盡量不承擔利率風險,但可以通過承擔利率風險來獲取利潤。
二是商業銀行要提高利率定價能力。在存款利率確定上,銀行必須綜合考慮宏觀經濟形勢、資金流動性充裕情況、利率市場競爭狀況、重要對手利率定價、自身經營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深入分析資金的供需狀況和資金成本,包括貨幣市場的流動性變化和債券收益率的變化,根據期限結構確定合理的存款利率。
三是提升利率風險管理水平。利率作為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其走向與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具有重要關系,因此,商業銀行要想科學地治理好利率風險,就必須關注宏觀經濟的運行態勢。利率市場化將會使利率波動的頻率和幅度提高,使利率風險管理成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核心內容,應切實提升利率風險管理水平,積極借鑒國外商業銀行的成功經驗,建立專業的利率風險管理部門,建立適合國情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系統,提升對利率風險的識別、度量、處置、管理和對沖能力。
4.商業銀行要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商業銀行長期以來面臨的利率風險較小,對利率風險管理沒引起高度的重視,缺少掌握利率風險管理基本原理、精通利率風險控制技術的人才。各種管理利率風險的金融工具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需要具有專門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商業銀行必須要趕快抓緊對人才的培養,為迎接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挑戰做好準備。
總之,利率市場化對銀行業來說不僅是挑戰,更是機遇,只有通過改革創新,商業銀行業才能實現轉型的成功。
參考文獻:
[1] 黃憲,王靜然,王棟.中國利率政策效果分析[J].金融分析,2008(2)
[2] 朱廣德.利率市場化改革相關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議[J].重慶金融,2009(3)
[3] 王廷科.利率市場化效應與我國商業銀行的策略[J].財貿經濟,2007(9)
[4] 周小川.穩定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J].中國金融家,2008(2)
[5] 麥金農.(Ronald I.Mckinnon)經濟自由化的次序,2010
[6] 姚莉.簡論利率市場化[J].企業研究,2006(9)
(作者單位:寧波東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寧波 315010)
(責編: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