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國義 王芳菲
摘 要:商業銀行是一類經營風險的特殊企業,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其作用越來越突出,同時其風險也日益體現出全局性的特征,因此必須加快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國外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相對較低,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因此,我國應該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風險管理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構建合適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關鍵詞: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5-0185-02
隨著銀行業規模的日益擴大,銀行業對整個宏觀經濟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銀行的風險也日益體現出全局性的特征。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和公司治理機制改革的深化,風險管理對于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要。然而,與國外相比,我國的風險管理水平相對較低,因此,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是提高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和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一、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含義
目前,銀行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家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合規風險和戰略風險九大類。據商業銀行本身的特性和行業特點,銀行全面風險管理就是提供了一個強大的模型框架,對商業銀行各類風險進行通盤管理,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各類風險,在對風險進行科學量化的基礎上,以“風險調整后的資本收益率”為核心,從而先在內部實現對風險的通盤管理,同時借助監管部門和市場力量的約束,形成一個包括銀行自身、監管者及市場的三位一體的風險管理體系,有效地覆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各種風險。
全面風險管理,由于其更加契合商業銀行的高風險經營的特點,具有更好的風險管理效果,因此,得以在各種風險管理方法中脫穎而出,成為更為優越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方法。
二、我國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長期的發展,到目前為止,中國基本建立健全了銀行機構體系,銀行基本實現了從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的轉型,各主要商業銀行也基本實現了股份制改造,大大提高了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效率。盡管如此,由于基礎差、底子薄、發展快、從業人員素質較低和市場環境較差等原因,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還存在許多問題。
1.尚未形成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
風險管理理念決定了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風險管理的行為模式,它滲透到銀行業務的各個環節,影響到銀行內每個員工的行為,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理念還比較落后,“重業務、輕管理”的情況比較普遍,科學發展模式和全面風險管理理念亟待建立。并且我國商業銀行普遍缺乏差別化的管理理念。不同地區、不同業務、不同風險之間是存在差異的,這就要求在實施風險管理的時候需要區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我國商業銀行普遍缺乏這種理念,這不僅不能降低銀行的風險,反而容易增加新的風險。此外,我國商業銀行沒有形成全員風險管理的意識,風險管理意識還沒有滲透到全部員工,沒有貫穿到業務拓展、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依法、合規經營意識薄弱,大多數員工對風險管理的認識不夠充分。
2.缺乏完善的風險管理組織結構
在我國,絕大部分的商業銀行缺乏能夠進行獨立經營與有效管理各種風險的管理部門和管理體系,風險管理需要的運行機制與組織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我國風險管理的重點仍然是信用風險領域,而操作風險以及市場風險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風險管理的組織結構不夠優化合理。除此之外,我國銀行的分支行普遍存在綜合風險管理部門缺失的問題,內部的審計職能還有很大的空白需要補充。
3.風險管理的方法與技術手段落后
國外商業銀行為實現全過程監督和控制風險管理,大量運用金融工程、數理統計模型等先進方法,而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尚處于初級管理階段,主要依賴專家管理,主要手段是質量控制,以主觀經驗的定性分析為主,科學的量化分析不足。在風險識別、度量、監測等方面不夠精確和科學。在國外廣泛使用的一些計量模型,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并沒有采用。另外,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工具的開發相對滯后,風險計量技術達不到要求。例如,許多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尚未進行公司、國家、銀行、零售貸款、專項貸款、股權投資方面的細分;評級體系仍實行 5 級甚至 4 級分類法,與先進銀行 10 級以上分類方法有較大差距。
三、構建我國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對策建議
1.制定清晰的風險管理戰略
風險管理戰略是指從經營管理全局和長期發展的角度,對銀行風險傾向和風險防范與化解的總體安排和原則,它是銀行具體風險管理政策和操作的基礎。風險管理戰略的主要步驟包括風險辨識與評估、風險測繪、風險定量、風險機會辨識、風險降低行動方案規劃、資本調整決策等。
2.建立運行有效的風險組織結構
好的風險管理結果要靠科學的風險管理流程來實現,科學的風險管理流程要靠嚴謹的風險管理組織結構來保障。風險管理流程的設計必須與風險管理組織結構相互呼應,如美國銀行的6σ管理方法等。中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流程大多分為風險識別、風險測量、風險監測、風險控制等幾個環節,很少將這些流程和組織結構的職責和崗位相關聯,不能很好地體現出流程和組織之間的支持關系。這就需要中國商業銀行業在對風險管理體系進行整體規劃的基礎上,調整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和部門職責的相互關系,并建立相應的監督和考核機制,務必使流程的每一個環節落實到確定的部門。
從組織結構方面來看,風險管理工作必須從上而下推動,有必要設立“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辦公室”的組織架構。董事會決定商業銀行的經營策略、風險管理與控制策略、監督策略,并對銀行所承擔的風險富有完全的責任。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董事會制定的風險管理戰略和決策、擬定銀行年度風險限額、從風險管理角度審批銀行重大經營活動等重大風險管理事宜。風險管理辦公室則作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委員會的常設機構,主要承擔銀行的日常風險管理工作,對銀行的各類風險進行監測和評估,并形成風險報告。
3.構建審慎的風險管理文化
商業銀行管理層需要在全體員工、全體部門和全部業務流程中建立風險成本的概念,風險管理的過程應該讓每個員工都參與,從上到下各個階層的人員都要有風險意識,將風險管理文化發展成為商業銀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還應該將風險管理融入到商業銀行日常的業務活動和經營管理之中,在日常的工作中創造風險文化與合規文化。
4.加大商業銀行IT系統的投入,提高風險計量水平
信息系統可以為量化風險提供有力支持,而量化風險是商業銀行落實全面風險管理的必然要求。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許多學者提出了多種測量風險的模型,如摩根的VaR模型,目前,受到金融界的廣泛認可,是應用最多的風險管理模型。此外,還有KMV模型和RAROC模型等。這些模型的應用,對于風險計量水平的要求很高,需要我國商業銀行加大對IT系統的投入,同時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提高對風險的前瞻性預測的準確程度。
5.加強風險管理專業的人才隊伍建設
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能力的高低最終體現為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高低。全面風險管理對員工的素質要求很高,不僅是在量化風險的方面,還有對宏觀經濟走向的預測,對經濟周期和經濟政策的分析等方面,都要求風險管理人員具備很高的理論素養和綜合素質。因此,風險管理對員工的理論知識和計量技術的要求都很高,這對我國商業銀行的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不僅要招聘到這樣的人才,還需要在銀行內部建立科學完善的培訓體系,加快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隊伍建設。
結語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我國商業銀行在全面風險管理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我國在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方面還存在著諸多挑戰。為了彌補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方面的不足,我國銀行業應該努力在風險管理戰略、風險組織結構、風險管理文化、風險管理人才建設等方面進行優化,改正風險管理方面的不足之處,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谷秀娟,葉金.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及其在我國的構建分析[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0(4):98-102.
[2] 林云.試論商業銀行全面風險控制管理[J].經濟師,2014,(7):151-152.
[3] 劉芳瑩.我國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問題探討[J].江西社會科學,2013,16(8):109-110.
[4] 王建.中國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學刊,2012,10(3):145-146.
[5] 李穎.我國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2,15(6):127-128.
[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