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惠杰 宋培東
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非常重要,教學也要面向全體學生,但數學學困生在初中生中占有相當比例,尤其是學困生的逆反心理。所謂逆反心理,即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對某種事物產生厭惡、反感情緒,做出與事物發展的常理背道而馳的舉動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在后進生中出現較為普遍,他們一旦出現逆反心理,對學習的消極態度和厭惡情緒便油然而生,有的甚至產生嚴重對立情緒。目前,中學數學教學普遍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兩極分化現。對學困生多鼓勵少批評;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公平的競爭機制。
數學學困生逆反心理義務教育新修訂的初中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逐漸顯現出來,教學也要面向全體學生,但數學學困生在初中生中占有相當比例,尤其是學困生逆反心理,所謂逆反心理,即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對某種事物產生厭惡、反感情緒,做出與事物發展的常理背道而馳的舉動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在差生中出現較為普遍,他們一旦出現逆反心理,對學習的消極態度和厭惡情緒便油然而生,有的甚至產生嚴重對立情緒。目前,中學數學教學普遍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倘若學困生再出現逆反心理,那不是雪上加霜嗎!鑒于此,數學教師對此切不可掉以輕心。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又如何預防呢?
一、對學困生多鼓勵少批評
學困生一般指學習和行為上存在較多不足的學生,因為他們經常受批評,又常受同學的歧視,在家里也得不到父母的喜愛,因此極易產生自卑心理,不能平心靜氣的把精力用在學習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要善于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多鼓勵發揮其特長,創造讓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在讓學生看到自己進步的同時,給予分析對比,指出不足,鼓勵上進,使其樹立信心,這樣,微小的成功就能引起他們的滿足和興奮,產生一種繼續努力的愿望,一次成功的經驗又推動第二次成功,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發獎要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行動要顯得莊重一些。平日這類學生聽多了批評之言,這時在眾目睽睽之下,走上講臺領獎,耳聽老師熱情鼓勵的話語,此時此該對學困生的鼓勵效果是任何空洞的說教所不及的。要知道,學困生比一般的學生更需要信任、真誠與鼓勵。每期都要開展一、二次這樣的活動,這樣學困生的逆反心理得到了預防,面積相對會減少,對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從而逐步樹立起積極的自我觀,心向老師靠攏,有效地預防了逆反心理。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是前進的心理動力,興趣可以促使一個學生不斷追求,努力探索,要培養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必須采用良好的教學方法。學困生由于基礎差,上課學習主動性也差,因此教師在處理教材教法時應充分考慮學困生的接受能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授課要盡量讓他們感到新鮮,使其不產生厭煩情緒。例如,在學習列方程級解應用題教學中,我采用像“一伙老頭趕集,路上碰到一堆梨,一人一個余兩個,一人兩個差一梨,問有幾個老頭幾個梨”等激發學生興趣,此時學生議論紛紛,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猜測,激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此時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異常活躍,我緊緊抓住這個有利時機,通過大量直觀形象的東西,如畫圖、列表、實例等引導他們看圖看表,同時要求他們逐步用自己的語言分析題意,引導他們從求知到需知,從需知到已知的分析數量關系,結果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困生對列方程解應用題也基本開竅了。還有,學困生對公式的記憶也較緩慢,于是我根據公式特點,編了一些“順口溜”幫他們記憶,如記整式乘法中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時,根據公式左右邊特點,我把它說成是“首(項)平方,尾(項)平方,首尾乘積兩倍居中央”,結果這些學生不用一分鐘就背熟了,且在展開形如(a+b)2的式子時不再漏掉中間的一項了。
大凡數學成績差的學生,對數學教師均有較深的成見和誤解,這樣數學教師就有責任幫助他們化解。一般來說,學困生中普遍存在一種自卑心理,平時受表揚少,對批評較為敏感,若他們學習上出現錯誤,教師一味地批評、責怪,必定會形成逆反心理,這樣要他們學習你的課是不可能的。為此,教師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學生學不好數學,不能責怪學生,教師首先要檢查自己,教師的責任就是把學生從不懂到教懂,從不會到教會。學生回答不好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首先要檢查自己的教學工作有沒有疏漏,教師發現學生作業中有普遍性錯誤,先要做自我檢討,對他們作業中出現的疑難點要注意個別輔導,多寫激勵性的評語。每次考試爭取盡量當場講評,這樣通過教師熱情的教學態度去溶化學生逆反心理的堅冰,使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
三、建立公平的競爭機制
第二學期初,我在上學期數學統考的基礎上,將所教班級學生按數學基礎程度能力強弱程度分為A、B、C三類,讓同類學生之間公平競爭。分類前,我先向學生們講明分類的目的是要使每個人通過學習都有所得,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再則以后可根據各人發展情況將類次適當調整。這樣一講,學生們都很愿意接受,特別是學困生,他們表現得很激動,并立即選好了自己的競爭對手。他們的對手并非不可超越,只需稍加高要求。自己就會成為勝利者,當然,教師要為學生的競爭創造條件,如平時布置作業,把作業題相應分成三類:A類題既要保證學生掌握“雙基”,又有稍高要求,如部分題目綜合性強或有一定技巧要求探索最佳解題等;B類作業要符合大綱和教材對學生的一般要求;C類作業要滿足學習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而這三類作業的設計基本是C類附加題為B類,B類附加題目為A類,這種設計基本是建立在上類學生對下類學生的作業有把握通過的基礎上。平時的測試題也基本如此設計。與此同時,還讓C類同學自己從A類或B類同學中聘請“小先生”,幫他們解答疑難問題或督促檢查當天所學基本內容。
隨著學生學習程度的不斷提高,他所在的類次也作適當的調整,并且對作業要求也相應提高,如C類同學在感到負擔不太重的情況下,可以選做B類題目。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每有一個小小的進步,教師都要適時給予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特別是對于學困生,教師更要注意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并且表揚鼓勵時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態度要真誠,且給予掌聲鼓勵,這種效果,是其他任何空洞的說教都無法代替的。要知道,學困生比其他學生更需要信任、真誠與鼓勵,以此增強其前進的信心與勇氣,而且還可以讓他們通過體會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對更大成功的追求,從而形成新的良性循環。
總之,本人覺得切實做好預防學困生的逆反心理的工作,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且方法因人而異、多種多樣,還有待于同行們更進一步的探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