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
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考試成績的統計與分析,總結近年來《原理》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問題是對這門課的學習熱情較低,沒有很好的發揮主體性作用。教師的問題主要反映在較少去把握學生所關注的實際問題。通過綜合了相關的研究成果,對《原理》課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包括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內涵式提高,推進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考試方式的改革。
教學改革內涵式提高案例式教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以下簡稱《原理》)的教學改革,是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一項前沿性的重要課題。本文試從某校《原理》課考試成績統計與分析的角度出發,總結了教學效果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原理》課教改的幾點具體建議。
一、某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成績統計與分析
隨機選取了2009~2011年級,共8個大班的學生成績來進行分析。該課程共計48個學時,3個學分。考試試題分為單選題30%,多選題10%,簡述題20%,分析題20%,論述題20%;難度方面,容易題35%,中等難度40%,難題25%,應得分數為75~85。考試時間為課程完成后1周。通過分數的平均數和標準差等能清晰明確地顯現出成績的分布特征,進而可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課程的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從8個大班的總體情況來看,除了信科2011外,其他7個大班的考試成績平均值均在75~85之間,說明8個大班對該課程的掌握總體較好,較好的達到了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標準差介于6~13之間,這說明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整體水平較為平衡。
圖1為不同班級考試平均分與標準差的相關性圖表,從圖中可以看出不同班級考試分數平均值與標準差之間的關系:平均值與標準差成負相關關系。這說明,從班級個體來說,班級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僅反應在平均分上,而且反應在標準差上。以信科2011為例,該班級對知識的掌握較差,則平均分較低,班級整體發展不平衡,其中不及格率竟然占到23.85%。另外,從不同年級來看,按照2009,2010,2011的順序,平均分呈現下降趨勢,標準差呈現上升趨勢,這可能是由于學風逐年下降所引起的,應該引起一定的重視。
圖2為不同班級考試各個分數段的分布率。從圖2可以看出,不同班級的成績分布率略有不同,但總體來說,符合正態分布。對于信科2011班級的成績,應該引起重視和思考。
二、《原理》課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
在《原理》課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學時有限而需要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教師盡量向同學提供更多的信息量,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在主要和重點等問題中使用相關的錄像視頻和圖片。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也使學生加深了理解。
但從課堂效果和任課教師的反映情況來看,高校的《原理》課教學效果不甚樂觀。學生的問題主要是大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熱情較低,對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有所反感,學生沒有很好的發揮主體性作用。教師的問題主要反映在較少去把握學生所關注的實際問題。學生的不合作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近年來,《原理》課的教學效果存在的問題,值得高等院校《原理》課教師的深思。
三、《原理》課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和思考
1.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的基本模式可概括為:“案例-探究-反饋-探究-總結”。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應該多角度的調動每個學生發言;為達到總結提高的目的,發言完畢后,應由老師點評,總結出系統性和規律性的知識點。
2.內涵式提高
教師應該提高對《原理》課的認知程度,熟悉世界形勢的最新發展變化,加強任課教師團體的理論修養,積極參加校內外的講課比賽,觀看學習優秀的政治理論課的視頻公開課等。
3.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網絡平臺比如創建教師個人主頁,可以讓老師更好的跟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等。教師應該精心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并使用視頻和圖像資料,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也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考試方式的改革
采用多樣化考核方式,把握主觀性的命題原則,設計開放式的考試方式,形成一整套新的考核方式。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原理》課考試成績統計與分析,從教學經驗出發,系統地總結近年來《原理》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通過綜合相關的研究成果,對《原理》的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思考。主要建議如下: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內涵式提高,推進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考試方式的改革。本文的研究成果對《原理》的教學改革起到了一定的補充作用。
參考文獻:
[1]高丹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案例教學法探究[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2,3(03):58-62.
[2]李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案例教學實效性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08):148-150.endprint
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考試成績的統計與分析,總結近年來《原理》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問題是對這門課的學習熱情較低,沒有很好的發揮主體性作用。教師的問題主要反映在較少去把握學生所關注的實際問題。通過綜合了相關的研究成果,對《原理》課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包括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內涵式提高,推進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考試方式的改革。
教學改革內涵式提高案例式教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以下簡稱《原理》)的教學改革,是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一項前沿性的重要課題。本文試從某校《原理》課考試成績統計與分析的角度出發,總結了教學效果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原理》課教改的幾點具體建議。
一、某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成績統計與分析
隨機選取了2009~2011年級,共8個大班的學生成績來進行分析。該課程共計48個學時,3個學分。考試試題分為單選題30%,多選題10%,簡述題20%,分析題20%,論述題20%;難度方面,容易題35%,中等難度40%,難題25%,應得分數為75~85。考試時間為課程完成后1周。通過分數的平均數和標準差等能清晰明確地顯現出成績的分布特征,進而可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課程的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從8個大班的總體情況來看,除了信科2011外,其他7個大班的考試成績平均值均在75~85之間,說明8個大班對該課程的掌握總體較好,較好的達到了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標準差介于6~13之間,這說明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整體水平較為平衡。
圖1為不同班級考試平均分與標準差的相關性圖表,從圖中可以看出不同班級考試分數平均值與標準差之間的關系:平均值與標準差成負相關關系。這說明,從班級個體來說,班級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僅反應在平均分上,而且反應在標準差上。以信科2011為例,該班級對知識的掌握較差,則平均分較低,班級整體發展不平衡,其中不及格率竟然占到23.85%。另外,從不同年級來看,按照2009,2010,2011的順序,平均分呈現下降趨勢,標準差呈現上升趨勢,這可能是由于學風逐年下降所引起的,應該引起一定的重視。
圖2為不同班級考試各個分數段的分布率。從圖2可以看出,不同班級的成績分布率略有不同,但總體來說,符合正態分布。對于信科2011班級的成績,應該引起重視和思考。
二、《原理》課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
在《原理》課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學時有限而需要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教師盡量向同學提供更多的信息量,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在主要和重點等問題中使用相關的錄像視頻和圖片。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也使學生加深了理解。
但從課堂效果和任課教師的反映情況來看,高校的《原理》課教學效果不甚樂觀。學生的問題主要是大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熱情較低,對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有所反感,學生沒有很好的發揮主體性作用。教師的問題主要反映在較少去把握學生所關注的實際問題。學生的不合作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近年來,《原理》課的教學效果存在的問題,值得高等院校《原理》課教師的深思。
三、《原理》課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和思考
1.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的基本模式可概括為:“案例-探究-反饋-探究-總結”。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應該多角度的調動每個學生發言;為達到總結提高的目的,發言完畢后,應由老師點評,總結出系統性和規律性的知識點。
2.內涵式提高
教師應該提高對《原理》課的認知程度,熟悉世界形勢的最新發展變化,加強任課教師團體的理論修養,積極參加校內外的講課比賽,觀看學習優秀的政治理論課的視頻公開課等。
3.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網絡平臺比如創建教師個人主頁,可以讓老師更好的跟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等。教師應該精心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并使用視頻和圖像資料,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也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考試方式的改革
采用多樣化考核方式,把握主觀性的命題原則,設計開放式的考試方式,形成一整套新的考核方式。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原理》課考試成績統計與分析,從教學經驗出發,系統地總結近年來《原理》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通過綜合相關的研究成果,對《原理》的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思考。主要建議如下: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內涵式提高,推進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考試方式的改革。本文的研究成果對《原理》的教學改革起到了一定的補充作用。
參考文獻:
[1]高丹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案例教學法探究[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2,3(03):58-62.
[2]李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案例教學實效性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08):148-150.endprint
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考試成績的統計與分析,總結近年來《原理》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問題是對這門課的學習熱情較低,沒有很好的發揮主體性作用。教師的問題主要反映在較少去把握學生所關注的實際問題。通過綜合了相關的研究成果,對《原理》課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包括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內涵式提高,推進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考試方式的改革。
教學改革內涵式提高案例式教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以下簡稱《原理》)的教學改革,是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一項前沿性的重要課題。本文試從某校《原理》課考試成績統計與分析的角度出發,總結了教學效果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原理》課教改的幾點具體建議。
一、某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成績統計與分析
隨機選取了2009~2011年級,共8個大班的學生成績來進行分析。該課程共計48個學時,3個學分。考試試題分為單選題30%,多選題10%,簡述題20%,分析題20%,論述題20%;難度方面,容易題35%,中等難度40%,難題25%,應得分數為75~85。考試時間為課程完成后1周。通過分數的平均數和標準差等能清晰明確地顯現出成績的分布特征,進而可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課程的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從8個大班的總體情況來看,除了信科2011外,其他7個大班的考試成績平均值均在75~85之間,說明8個大班對該課程的掌握總體較好,較好的達到了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標準差介于6~13之間,這說明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整體水平較為平衡。
圖1為不同班級考試平均分與標準差的相關性圖表,從圖中可以看出不同班級考試分數平均值與標準差之間的關系:平均值與標準差成負相關關系。這說明,從班級個體來說,班級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僅反應在平均分上,而且反應在標準差上。以信科2011為例,該班級對知識的掌握較差,則平均分較低,班級整體發展不平衡,其中不及格率竟然占到23.85%。另外,從不同年級來看,按照2009,2010,2011的順序,平均分呈現下降趨勢,標準差呈現上升趨勢,這可能是由于學風逐年下降所引起的,應該引起一定的重視。
圖2為不同班級考試各個分數段的分布率。從圖2可以看出,不同班級的成績分布率略有不同,但總體來說,符合正態分布。對于信科2011班級的成績,應該引起重視和思考。
二、《原理》課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
在《原理》課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學時有限而需要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教師盡量向同學提供更多的信息量,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在主要和重點等問題中使用相關的錄像視頻和圖片。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也使學生加深了理解。
但從課堂效果和任課教師的反映情況來看,高校的《原理》課教學效果不甚樂觀。學生的問題主要是大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熱情較低,對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有所反感,學生沒有很好的發揮主體性作用。教師的問題主要反映在較少去把握學生所關注的實際問題。學生的不合作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近年來,《原理》課的教學效果存在的問題,值得高等院校《原理》課教師的深思。
三、《原理》課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和思考
1.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的基本模式可概括為:“案例-探究-反饋-探究-總結”。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應該多角度的調動每個學生發言;為達到總結提高的目的,發言完畢后,應由老師點評,總結出系統性和規律性的知識點。
2.內涵式提高
教師應該提高對《原理》課的認知程度,熟悉世界形勢的最新發展變化,加強任課教師團體的理論修養,積極參加校內外的講課比賽,觀看學習優秀的政治理論課的視頻公開課等。
3.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網絡平臺比如創建教師個人主頁,可以讓老師更好的跟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等。教師應該精心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并使用視頻和圖像資料,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也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考試方式的改革
采用多樣化考核方式,把握主觀性的命題原則,設計開放式的考試方式,形成一整套新的考核方式。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原理》課考試成績統計與分析,從教學經驗出發,系統地總結近年來《原理》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通過綜合相關的研究成果,對《原理》的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思考。主要建議如下: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內涵式提高,推進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考試方式的改革。本文的研究成果對《原理》的教學改革起到了一定的補充作用。
參考文獻:
[1]高丹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案例教學法探究[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2,3(03):58-62.
[2]李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案例教學實效性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08):148-1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