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濰坊市水利局,山東 濰坊 261061)
濰坊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秦良
(濰坊市水利局,山東 濰坊 261061)
【摘要】通過對濰坊市水資源、水利工程、開發程度等現狀的分析,提出了濰坊市特別是中心城區水資源短缺、過度開發、利用效率不高、客水利用不足等存在的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如何利用長江水和黃河水等客水資源來解決的途徑。
【關鍵詞】濰坊市;水資源;客水;解決對策
2013-08以來,濰坊市遭遇嚴重干旱,特別是中心城區供水水源出現緊張,市委、市政府科學預判,提前謀劃,先后建成城區抗旱應急調水工程、應急調水延伸工程、方家屯泵站改造工程,調峽山水庫水、黃河水保障中心城區及寒亭、濱海、昌邑等區域供水,至2014-12已調水量3500 萬m3,其中調引黃河水量1500萬m3。但隨著旱情的進一步發展,缺水程度仍在加劇,深化對水資源戰略價值的認識,科學開發利用水資源,對保障濰坊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1水資源稟賦
濰坊市流域面積在50km2以上的河流有103條,其中流域面積大于1000km2的河流12條,骨干河道有濰河、彌河、白浪河、膠萊河和小清河5條。濰坊市是極度缺水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64.8mm,水資源總量為27.28億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298m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7,水資源多年平均可利用量為20.59億m3。
濰坊市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時間上:降水年際變化大,最大與最小年降水量相差近4倍;降水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占年降水總量的70%左右。空間上:降水總體分布趨勢是自南向北遞減,東部的濰河、西部的彌河流域水資源量較為豐沛,中部的白浪河流域水資源量較少。
1.2水利工程
全市建有大中型水庫27座、小型水庫663座、塘壩4707座、攔河閘壩258座,總庫容達到40.29億m3,興利庫容18.33億m3。建成防潮堤116.9km,建設了白浪河水系聯網、高密五河三庫串聯、諸城引涓調水等19處跨流域調水工程。全市建成萬畝以上灌區69處,建成固定揚水站525處、機電井47.64萬眼。發展有效灌溉面積54.53 萬hm2,高標準農田47.33萬hm2,節水灌溉工程面積26.67萬hm2。加快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建成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50處,覆蓋率達到94.7%。
“十一五”以來,實施了52個重點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62km2。建設了四河串聯、北部水網等生態調水工程。加強了骨干河道重點河段的治理,治理了15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治理總長度560km。建成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4處,省級水利風景區17處。
2.1水資源短缺是濰坊市基本市情
濰坊市屬水資源嚴重短缺地區,多年平均水資源量27.28億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298m3,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7,且時空分布不均。濰坊市經濟社會發展一般年份需水量20.87億m3,水資源總量中扣除損失和不能利用部分,年可供水量只有18.92億m3,缺口1.95億m3。濰坊市的大中型水庫蓄水主要用于工業和城鄉生活用水,被擠占的農業用水只能靠抽取地下水來補充,生態用水幾乎被忽略。這種僅僅依靠本地水,向內挖潛,犧牲生態用水的方式既不科學,也不可持續。在2014年嚴重旱情形勢下,問題顯得更為突出,若不采取應急調水措施,市區白浪河水庫目前已無水可供,如果2015年春仍沒有有效降水,峽山水庫水量只能供到2015-03。
2.2水資源過度開發帶來生態危害不容忽視
由于地下水長期處于超采狀態,全市平原區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平均地下水位埋深由1980年的5.41m下降到2015年的10.59m。集中開采區形成了大范圍的地下水下降漏斗。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漏斗區的形成,造成了平原區大批機井報廢,機井的成井深度不斷增加,成井及提水成本直線上升。而且由于地下水漏斗的長期存在,導致海水入侵,到2011年海咸水入侵面積達到762.8km2。海咸水入侵導致地下淡水水質惡化,造成灌溉機井變咸報廢、土壤鹽漬化、土地生產能力下降、農業生產受阻。同時,由于生態水的嚴重不足,濰坊市的河流基本處于斷流狀態,有的景觀河道甚至抽取地水下來保障。
2.3水資源利用效率不高
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從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上規劃水資源開發利用,而忽視水資源的生態價值。產業政策上沒有做到量水而行,一些高耗水行業不僅大量存在,2013年濰坊市的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13.4m3,與山東省內的煙臺、青島等地的5m3有較大差距。濰坊市作為農業大市,農業灌溉用水消耗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僅為0.64,與國內外先進水平0.7~0.8差距較大。強調水資源的公共屬性,水價不能充分反應水資源的稀缺程度,濰坊市城區供水原水價格為0.15元,從山東全省范圍來看是最低的。
3.1積極引進客水彌補水資源不足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對水資源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重視并考慮客水資源的利用問題。將以往目光向內、本地挖潛的水資源利用模式,轉變為內外結合、統籌配置、先用客水的利用模式。山東省膠東調水工程途經濰坊市,這是濰坊市得天獨厚的條件,擁有3.07億m3的引黃河水指標,1億m3的引長江水指標,將這一部分水資源作為常規水資源的一部分,常態化地利用起來,能夠改善濰坊市的水資源保障條件。堅持先用客水,就是優先使用長江水和黃河水,盡量將本地水留存下來,用于農業和生態,彌補以往在這兩方面的欠賬,減少農業對地下水的過度消耗,保持一定的河道生態基流。
3.2加快推進引黃引江工程建設
依托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和山東省膠東調水工程,濰坊市規劃了壽光、濱海、昌邑、昌樂、高密、峽山水庫、白浪河水庫7個單元的配套工程,通過建設平原水庫、攔河閘壩等蓄水工程,以及提水泵站、調水管道、渠道等調水工程,實現與濰坊市水網的對接融合,統籌利用長江水、黃河水。中心城區主要建設引黃入峽工程和引黃入白工程。引黃入峽工程是將黃河水調入峽山水庫,引黃入白工程主要是將黃河水直接調入市自來水公司白浪河水廠、浩博公司白浪河水廠、坊子供水總公司取水泵站、濰城符山水庫水廠以及昌樂實康自來水公司取水泵站,富余水量入白浪河水庫。這兩大工程建成后,濰坊市的水網工程就會進一步完善,水資源調配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區的供水保障率就會大大提高。
3.3建立科學有效的保障機制
要做到有限水資源的高效、科學利用,就需要配套機制來保障。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按生產、生活、生態相互兼顧的原則,科學配置水資源。嚴把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關,搞好計劃用水過程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積極推進綜合水價改革,平衡客水與本地水之間的價差。建立節水技術開發應用的激勵機制和自律節水機制,從政策、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大農業節水改造支持力度,鼓勵企業主動進行節水改造,鼓勵居民采用節水器具,加強宣傳教育,形成珍惜、節約、保護水資源的良好氛圍,建設節水型社會。
(責任編輯崔春梅)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4-0005-02
收稿日期:2015-01-15
作者簡介:秦良(1975—),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