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理
摘 要:文章以中國傳媒業發展為研究對象,從產業經濟學視角出發,對加強相關研究的必要性及當前中國傳媒業發展現狀作出分析。隨后以此為基礎結合自身所學,就如何更好地促進中國傳媒業健康發展提出幾點見解。
關鍵詞:傳媒業發展;產業經濟學;發展現狀;措施
一、引言
長久以來傳媒業一直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產業之一,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自2003年以來,在美國與傳媒也相關的核心版權產業年增產率不斷提升且均高于同期美國GDP增長率。而在中國,2013年傳媒業總產值規模達到了8902.4億元達到了全國GDP總值的2%左右。
但就傳媒業性質而言,其既是政治實體又是經濟實體,這使得政府、民眾乃至傳媒業自身對其商業屬性的認識極為模糊,尤其是我國相對國外更加復雜的國情使得對中國傳媒業的研究變得極為困難。但在當前中國文化政策逐漸發生歷史性的變革的時刻,基于政府自上而下總體改革思路趨勢的影響,從產業經濟學視角,探析中國傳媒業如何迎合時代潮流,促進自身的做大做強是十分必要的。
二、當前中國傳媒業發展現狀
1.產業定位認識上
傳媒業自身的文化精神屬性使得其明顯有別于一般產業,既因其可復制性有著流通的復雜性又因自身的社會影響力而兼具社會性,這使得其在牟取商業效益的同時還需兼顧一定的社會責任。因此,我國長久以來對傳媒企業的定位一直模糊不清,很長一段時間內政府對傳媒業一直采取雙軌制的管理模式,這使得中國傳媒業一直徘徊在政治屬性與文化屬性之間,而忽略了自身的經濟屬性,多年發展下成為了有著諸多弊端的“畸形體”。
2.國家管制上
由于我國傳媒機構的事業單位性質使得國內傳媒業一直存在機制僵化、陳舊的問題,極大的限制了傳媒業的發展。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管理體制存在缺陷。長期以來,我國傳媒業一直處于“條塊分割”與“多頭管理”的發展格局,傳媒業不僅受到當地政府的管理,還會應自身性質的多個不同部門的監管,例如新聞出版總署、文化部、廣電總局等,使得傳媒業發展失去了靈活性與多元性,傳媒業難以做大做強;二是法制建設不健全。我國長久以來對傳媒業多依靠地方政府或各別管理者進行管理與約束,在有關傳媒業發展的立法上進展緩慢,傳媒業人治為主的現象極為普遍,從而使得傳媒業發展中“顯規則”與“潛規則”交叉運行,阻礙了其健康、有序的發展。
3.企業自身管理上
中國傳媒業因長期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運行,企業現代化的管理體制建設嚴重滯后,特別是人才的儲備上格外匱乏,使得企業在市場化發展中存在方向偏離的情況。一是過分追求自身經濟效益而忽略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二是重復建設現象嚴重;三是企業發展缺少定位,盲目性強。這些問題的存在可以說為傳媒企業的長久可持續發展埋下了嚴重的隱患。
三、促進中國傳媒產業健康發展的措施
1.需全面推動增量改革
“增量”與“存量”并存是當前我國傳媒產業發展現在,有效激活存量的同時促進增量增長是傳媒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但受限于我國“存量”發展水平的滯后及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傳媒產業增量潛力十足,即新型媒體對傳媒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難以估量。但國家政策上對其卻缺少扶持。因此,政府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大力推動新型媒體的發展,提升其在我國傳媒產業中的主動性與話語權,通過新型媒體的進步帶動傳統媒體的改革,進而推動傳媒產業的整體前進。
2.著重處理好傳媒業發展的幾個關系
伴隨全球傳媒發展環境的改進,中國傳媒產業要想更好的參與全球競爭就必須處理好六個關系:一是處理好事業與企業的關系,為企業發展確立明確的市場主體地位;二是好規模與結構的關系,發展規模的同時促進產業結構多元化,強化傳媒企業核心競爭力;三是處理好業主與多元化發展的關系,為資本的正確使用提供保障,避免決策失誤;四是處理好大眾與小眾的關系,提升創新力,推動內容差異化競爭;五是處理好內容與渠道的關系,擴寬發展新媒體業務,尋求新的效益增長點;六是處理好國際與國內兩個市場關系,實現兩者的相互促進,實現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3.立足社會資本,推動資本多元化
在我國傳媒產業市場化水平相對較低,實現其資本的多元化發展對于推動其長久可持續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具體來說,政府應充分發揮其調控作用,不斷優化傳媒產業投融資環境,積極構成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基礎,銀行與民間資本為主題、股市與海外資金為輔助的多渠道、多形式的文化產業多元化投融資體系。與此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與監管機構,通過“銀文聯合”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四、結語
新世紀的頭十年已悄然過去,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傳媒業在波折中日益成長,并初步獲得了世界傳媒業的尊敬。但面對早已實現產業化與商品化的進程的世界傳媒,中國傳媒業仍有著艱巨而迫切的使命。文章從產業經濟學的視角出發,就是希望探尋中國傳媒業發展的缺陷在哪里,并提出幾點見解,以期為中國傳媒業的發展提供些許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康燕.中國傳媒產業發展方向與策略選擇[D].復旦大學,2010.
[2]譚維旭.我國民營傳媒業制度創新與發展研究[D].復旦大學,2012.
[3]張洋.中國傳媒業的資本運營研究——以電視傳媒產業為例[J].傳播與版權,2014,03:114,116.
[4]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中國傳媒發展指數藍皮書》課題組,喻國明,王蘭柱,杜國清,姚林.中國媒介業信心指數報告——中國媒介經濟景氣度調查報告之一[J].國際新聞界,2009,0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