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
摘要:大數據時代下,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大地拓展了學習空間,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和發展。借助“微課”,融合信息技術,實現課堂翻轉,提升整體教學水平,正在成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教學趨勢。
關鍵詞:“微課” 政治課堂 教學變革
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必須緊緊抓住“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結構和構建新型課堂教學結構”這個中心。借助“微課”資源,進行課堂教學,教師應當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建構概念的促進者、幫助者,探索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模式,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
一、“微課”的特點及優勢
“微課”是以短小的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時間在10分鐘左右,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絡課程資源。其教學設計,是在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結合教學實際,把各個知識點用聲音和靜態畫面相融合,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添課堂活力。
教學改革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思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實施有效教學。在網絡Web2.0時代,“微課”將現有的教學資源轉變成微課程的形式,使之契合學生學習、教師講授、教師評教中的實際需求,提升資源的實用性。“微課”依靠新的教學思維方式并借助新的技術手段,在多個維度實現了學習方式的重要變革,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產生了積極地影響,對教師而言,一方面,使得教師的課前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又成為校本研修、區域網絡和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新路徑;對于學生而言,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
二、基于“微課”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高中政治課程具有不同于其它學段、其它課程的獨特規律特點。高中政治“微課”在準備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確定明確的主題,盡可能地把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切入到“微課”中,讓學生充分學習與了解。
1.課前學習,建構新知
首先,用“微課”構建學習任務單。任務單的設計是由教師以“三維”目標為驅動,以問題為導向,通過紙質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的學習資料,主要包括學習目標、重難點、自學導航、合作探究、典例精析、達標測試和總結反思等方面的內容。
其次,教師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課前,讓學生自主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在自主學習環節中,教師可鼓勵學生扮演主講人的角色,引導學生對知識不同角度的思考;學生通過“微課”直觀易懂、啟迪有意的演示,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帶著疑問提出新的問題,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并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學習領悟,以便更好地初評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
最后,教師依據網絡數字平臺就課前自主學習及任務單的完成情況進行匯總,在了解學生哪些知識點還需要熟悉,哪些需要老師在課堂上輔助講解,在進行第二次備課的過程中就會著重對這個知識點進行梳理、分析。
2.課堂內化,探究知識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創造有利條件,引導學生開展協作探究學習;知識講解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每個知識點位的適時掌握情況都會通過一個個教學任務和隨堂測驗反映出來,對于沒有掌握到位的學生,老師有針對性地給予輔導,確保每位同學都能夠很好地掌握。教師講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混合式課堂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強化反饋和實踐應用中,真正地成為信息的加工者,從而有利于實現知識的內化。
在獨立探究、協作學習后,一方面,教師要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學習效果進行展示,與其它小組進行分享交流,實現知識的輸出;另一方面,教師要及時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挖掘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求知、求新意識,做好建設性的指導與評價。
3.課后復習,鞏固已知
課后,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有針對性地調用和觀看“微課”視頻,進行復習鞏固、突破難點,起到良好的地查漏補缺作用,進而達到學習目標。
這樣就形成了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微課”教學,使抽象的知識變的具體化,難點知識簡單化,學生在“微課”輔助下,加深對事物本質的理解和掌握,進而使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上升到激發學生學習意愿上來。
三、“微課”助力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變革的效果
運用“微課”教學,大大豐富了知識點展示的形式;針對政治課教學的特點,教師要結合實際生活,運用多種形式和多種素材,來制作“微課”進行課堂教學和展示,使政治課堂教學更加豐滿。
首先,打破了傳統學習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傳統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是以班級為單位,上課時間為40分鐘,每位老師一般要教2~3個班,同樣的知識點就要講3遍,老師講起來枯燥無味,而學生在短時間也不能對新講授的知識內化;而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學習,這就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對于學習相對薄弱的學生,就可以通過“微課”反復觀摩和學習,直到真正理解、消化、吸收。
其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高中政治學科的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在傳統課堂教學中,老師只注重講解知識、課后背誦,學生對該概念的理解比較模糊,而“微課”則利用多媒體中的聲、光、影等技術的綜合運用,發揮其感染力,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臨其境”。從而,克服了教師單憑語言空洞講述的弊端,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再次,有利于教學相長,促進師生共同進步。“微課”開發的主體是教師,對教師而言,授課場所不局限于教室,教室通過錄制“微課”視頻,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而這不僅需要教師具備學科知識與教學技能,還需教師提高信息技術水平,并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微課”制作的過程,是一個教學反思研究的過程,通過觀看自己制作“微課”或者讓同行教師、學生通過觀看“微課”,之處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促進其專業發展。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技術,是在實踐教學中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也是啟發和引導學生認知的過程,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被激發出來。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有創新精神,善于運用“微課”資源進行教學,并在“微課”的輔助作用下,進一步地完善教學手段,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創新思維的習慣,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岑健林,胡鐵生.微課:數字化教學惜緣新形式[J].教育信息技術,2013,(4).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10):61-65.
[3]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