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義光
摘要:迄今為止,新課改已經不是“新”的概念,而是理念教學指導下的一種教學實踐。在新課改的教學下,高中物理教學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在授課時,只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不夠的,應當及時采取有效的方法解決,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探討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方針以及高中物理教學的問題與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物理教學 問題 對策
新課改,顧名思義就是指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主要以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管理、課程評價這六個方面來改善和改革。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同時,新課改也為高中物理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高中物理教學方針
1.教師教育理念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實踐與反思,將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過渡到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而這一轉變的過程將被傳統的教育觀念所束縛,對新課改的理解和實踐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設計者,教學的成敗將直接體現在學生身上,所以教師要加強學習,提升自身各項技能,如才能、風格、組織、管理、指導等技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樹立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創設有利的教育環境,培養好學生的自主能力和獨立能力,以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使每位學生都能夠掌握和運用好知識。
2.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方法整合的必要性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學習欲望。物理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而產生的一門課程,很多學生覺得物理很難理解,很難學習,物理的本身就是以探索未知的物質而形成的,其中的定律、公式、概念等關系錯中復雜,學生學習中難以運用。長久以往,就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實施整合的教學方法來解決高中物理教學,采用科學的教學手法,激發學生對物理內在的興趣,能夠更好的提升教學效率。合理的教學方式,能超越物理本身更多的發展和理解物理知識中的情感體驗。
3.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
(1)對實驗教學不夠重視。高中學校對物理實驗教學不夠重視,學校與教師沒有安排實施具體的物理實驗課程。由于高中學業比較緊張,物理實驗課程只有理論教學,而沒有實際操作。教師在物理教學時,只對物理實驗過程用口頭闡述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只記住實驗結論,而不是在實踐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結果。
(2)實驗設備不完善。雖然有些學校開放了物理實驗課程,但由于實驗器材的數量與學生數量不符,而導致學生要進行分組實驗。這種方式就很難滿足學生對實驗需求,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能力。還有一些設備因存放時間過久,精確度達不到實驗的要求,影響實驗結果,從而失去開設實驗課真正的意義。
(3)以試題代替實驗高中物理教學。有些教師為了節約時間就會編寫實驗試題,從而代替學生實際操作進行實驗課程的開展。例如,實驗步驟填空、實驗注意事項的簡答試題等,這種筆下的實驗,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二、高中物理教學的問題與應對策略
1.高中物理學習困難分析
(1)大部分學生初中物理成績很好,可到高中物理成績就差強人意,成績總是不理想。這一問題說明,初中、高中物理教學的過渡存在著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初中、高中教師缺乏交流。大多數高中教師根本不了解初中學生物理教學情況,更不了解現代初中物理教學課程的革新。尤其是剛剛邁入高中的學生,由于教師不當的教育方法,使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自學、歸納、理解等能力與初中物理教學有著很大的差異。
(2)學生的學習態度對物理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據統計,20%的人對物理內容難以理解,10%的人對物理內容“力不從心”,就這兩點能讓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反感,更不用講學習更多的物理內容。在學生沒打好基礎、基本能力都沒有形成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高難度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會把學生僅有的一點信心和熱情都熄滅。理解不了學習內容,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大障礙。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對學習失去了信心,而產生對物理學習的畏.
2.合作交流分析問題
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學習起來過于被動,而新課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分析和實踐的一個過程。然而,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忽略教師的領導性,相反教師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合作探索知識的形成,學生合作探索之后,教師應當及時的幫助分析與總結。
例如,在教學“勻速圓周運動”時,筆者播放錄像三環過上車。讓學生看到物體的運動有直線和曲線,讓學生向正在做直線運動的乒乓球用力吹氣,體驗球在什么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教師以問題為引導,讓學生在探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能更好的理解知識、運用知識。通過分組形勢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能多方面的了解知識結構。在案例中,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利用角、線速度敘述了圓周運動的快慢,從而達到了學習目的。
3.將教材問題化
在新課改下的物理教學課堂中,要把教材中規定的物理觀念轉化為問題,從而發掘知識的進展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全反射一節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一個實驗:器材很簡單,有燒杯、清水、蠟燭、火柴、試管夾、鍍鉻的光亮鐵球(可夾在試管夾上)。過程也很簡單:將光亮的鐵球出示給學生看,在陽光下很刺眼,將光亮鐵球夾試管夾上,放在點燃蠟燭上熏制,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讓學生觀察。然后將熏黑的鐵球浸沒在盛有清水的燒杯中,現象發生了,放在水中的鐵球比在陽光下更亮。好奇的學生誤以為是水泡掉了鐵球上的黑色物,當筆者把試管夾從水中取出時,發現熏黑的鐵球依然如故,將其再放入水中時,出現的現象和前述一樣,學生大惑不解,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全反射一節的教學就緩緩地拉了序幕……由于學生急于知道答案,所以他們的思維就會被緊緊抓住,接下來的關于光疏介質、光密介質、臨界角這三個問題的講解,學生就會在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下,帶著“我要知道答案”而不是“要我知道答案”的一份探究的熱情,高效地愉悅地完成。此時,時機已經成熟,筆者的第二個問題順勢提出:本實驗現象屬于光的全反射,你能把上述實驗中的物質與光疏介質和光密介質對號入座嗎?于是學生紛紛展開激烈的討論,掀起了本節課的第二次高潮……不一會兒,筆者提問幾個學生讓他們站起來回答,他們大都帶著一份成功的愉悅……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不斷的改變教學方式,還積極地更新觀念,從實際上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開闊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針對銜接問題提出有效對策等,幫助學生跨越物理學的屏障,是物理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只有學生能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將知識牢記于心,才能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呂春富.試論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1,(28).
[2]張開洋.新課標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探究[J].教師,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