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學生軍訓基地是新時期學生國防教育工作發展的客觀要求。本文從目前學生軍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探尋學生軍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具體的實施措施。
關鍵詞:學生軍訓;國防教育;基地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規范國防教育,提高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繼續搞好軍訓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在新形勢下,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學生軍訓工作開展的新途徑,并使之規范化、制度化、系統化、科學化。通過軍訓基地開展國防教育,探索出一條“吃、住、學、訓、管”為一體的基地化道路,讓學生軍訓工作成為深化學生國防教育強有力的保障,并不斷躍上新的臺階。
一、目前學生軍訓工作的現狀分析
1.對學生國防教育工作的認識不高。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應試教育思想仍然存在。部分學校領導、教師對加強中小學生國防教育的意識不足,站位不高,認為軍訓只是促進學校學生管理的手段,對于人才的培養無關緊要。在把學生升學率作為頭等大事的學校里,并沒有把軍訓納入工作和教學計劃。
2.學生軍訓的內容與形式過于單一。
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于2007年3月22日制訂印發的《學生軍事訓練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規定了軍事理論教學和軍事技能訓練是學生軍訓的必修內容。相當一部分學校的軍訓內容安排卻緊緊圍繞整理內務、隊列訓練、軍隊紀律、閱兵等形式展開,訓練內容單一,訓練科目枯燥,技術含量低,直接導致軍事理論學習和軍事技能訓練缺乏完整性,影響國防教育的效果。
3.學生軍訓考核方式不夠科學。
現階段,由于學生軍訓缺乏軍事理論課程的學習,軍事技能訓練項目少,學生軍訓成果的考核方式也簡化為內務評比、閱兵式,考核方式簡單難以全面檢驗軍訓的成果,無法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
4.學生軍訓經費、場地和幫訓教官缺乏。
軍訓經費的短缺是各學校普遍遇到的問題。由于經費短缺,無法承租訓練場地,大部分學校的軍訓都是在校內進行,往往存在與非受訓學生爭場地的現象。場地有限、專業器材少、聘請幫訓教官難,直接影響訓練內容和效果。如:軍事地形學、人民防空、輕武器射擊、戰地救護、野營拉練等專業技能的訓練無法完成,從而制約學生軍訓的廣度和深度。
二、依托軍訓基地開展學生國防教育的優勢
第一,依托基地開展軍訓工作可以有效解決學校軍訓過程中存在的場地、專業教官隊伍匱乏的難題。基地的訓練場地不用承擔學生體育教學活動,能夠配備軍訓專用器材設施,場地專業、設施完備、軍訓科目豐富。由基地統籌本轄區的學生軍訓工作,國防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協調,避免學生軍訓時間過于集中,改善聘請幫訓教官難的現象。
第二,基地能夠培養或聘用專業化國防教育理論教師隊伍,致力于軍事理論和技能的研究,有效提高學生軍訓的教育效果。依托基地開展軍訓不僅能夠完成《高級中學學生軍事訓練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中規定的國防法規、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性質、宗旨和光榮傳統、共同條令、單兵戰術、戰傷救護、識圖用圖等集中訓練科目,還有能力完成軍事思想、軍事科技、現代國防、高技術戰爭等方面的教學任務。
第三,軍訓基地的管理實施準軍事化管理,使得軍訓環境如同軍營一般。學生在基地受訓,身臨其境,團結、緊張、嚴肅的氣氛油然而生,在教官嚴格地訓練下,學生們一絲不茍,積極向上,軍訓效果顯著提升。軍訓同時,學生們既鍛煉了身體,又學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個人綜合素質得以提高。
三、關于學生軍訓基地建設的幾點建議
1.切實加強學生軍訓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國防教育主管部門、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學生國防教育重要性,積極爭取政府財政支持,加強中小學綜合實踐基地建設,完善其國防教育師資配備、設備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基地中小學生國防教育功能,對本轄區的中小學校制定好軍訓實施的計劃、方案,推進學生軍訓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發展。
2.規范和創新軍訓內容與形式
堅持按照《大綱》的要求,開展教學和訓練,讓學生從一貫的、重復的整理內務、隊列訓練中走出來,完成軍事技能訓練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的轉變。根據參訓學生的年齡特點,靈活調整軍訓的內容與形式,合理分配教學時間,科學調整訓練內容。在保證安全第一的情況下,穿插野外生存、戰地救護、擒拿格斗等訓練內容,努力培養學生組織、協調、配合能力以及吃苦耐勞、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對參訓學生實行準軍事化管理,明確規定學生的行為舉止、作風紀律,嚴格要求學生做到紀律嚴明。
3.完善學生軍訓評價
軍訓成果的考核應該多樣化,不能簡單的以內務評比、閱兵式作為檢驗軍訓成果的唯一途徑。學生評價要依據《大綱》的要求以及軍訓基地開展訓練的內容和形式制訂,使之科學化、合理化。編制學生軍訓手冊,體現學生參訓過程中的出勤、內務、紀律、分工協作、態度等內容,加強過程性評價;通過每日《軍訓隨筆》或《軍訓日記》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評價體系中增加學生互評,尊重教師和教官的綜合評價,最后由基地確認學生獲得社會實踐課程學分。
學生軍訓基地是學生軍訓的場所,實行“基地化”訓練是新形式下軍訓工作以及開展國防教育的客觀需要。軍、地、校三方通力合作、齊抓共管、相互配合,不斷加強和完善軍訓基地的建設,軍訓工作和國防教育就會更加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共同開創學生國防教育工作的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倪福全,李昌文.《大學生社會實踐教程》[M].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1
[2]顧宏倫.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17)
[3]王霞.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發展研究現狀(基于發展學生體質視角)——以成都市國防教育訓練基地為例[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
作者簡介:李琳(1979-),女,漢族,山東泰安人,碩士,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主要從事教學研究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