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浩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 杭州 310018)
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工作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順利進行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證。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對新時期的黨建工作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重大的創新和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和論斷,緊緊圍繞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求,努力推進黨的作風建設、反腐倡廉等各方面建設,積極探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的新方略、新思路和新舉措,全面推進了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習近平同志在一系列的重要講話中非常關注黨的建設工作,并把加強黨紀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作為深化黨建工作,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和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抓手。明確指出“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強調“要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堅定不移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提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一再強調“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等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同志關于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等重要論述對于新時期的黨建工作無疑具有非常深遠的現實指導意義。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們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可以認為,習近平同志關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方式現代化和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的一系列思想論述為我們解答當前的黨建問題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思想啟迪和理論參考。顯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深入加強黨的建設,進一步推進黨建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就必須用現代社會治理的核心理念——堅持用法治的精神和理念來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努力實現黨建工作的法治化。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提出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的五大建設任務。在全面實現依法治國的過程中,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依法治國和依法治黨的關系是一個值得重視的一個重大問題。可以認為,新時期推進依法治國的核心問題在于依法治權,而依法治權的關鍵是要依法治黨。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進一步深化黨的建設?如何才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 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在黨的工作中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法治這一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是當前黨建工作過程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用法治的思維和精神來加強和完善黨的建設,既是實現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法治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依法治國是我們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方略,也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模式,法治的思想和理念對于現代社會具有普適性的意義和價值。在當代中國,法治作為一種國家治理的基本方略正逐步得到全社會的廣泛認同,不僅對我國的政治建設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而且現代法治思想和理念對于深化和完善新時期的黨的建設工作同樣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可以認為,用現代法治的基本思想和精神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是實現新時期黨建工作科學化的必由之路,是深入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推動黨的建設工作法治化的現實途徑,也是實現黨建工作制度化的本質體現,是黨建工作規范化的必然要求。
首先,用法治精神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是實現黨建工作科學化的必由之路。“法治”和“人治”相對,它是現代社會的國家治理區別于傳統國家統治方式的基本標志。法治是現代社會核心的價值理念,在現代社會中,法治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被認為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基本價值標準。新時期要實現黨建工作的科學化,就是要在對當前世情、國情、黨情深刻把握的基礎上,使黨的建設工作適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和要求,充分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并且富于創造性。改革開放以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目標之一。正是在法治思想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結束了長期的社會動蕩局面,社會面貌和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踐證明,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的全面貫徹落實,要實現黨建工作的科學化也應該用現代法治的精神和理念來指導和推進黨的建設,這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用法治精神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是依法治國方略的具體體現和深化發展,是推動黨建工作法治化的現實途徑。所謂黨建工作的法治化,就是說我們不僅要堅持依法治國,而且還要堅持“依法治黨”。它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基本內涵:一個方面是指黨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要使黨的各項行為和活動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下進行,而不能違反和突破法律的界限,這也是依法治國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另一方面是指要把現代法治精神中的核心價值和基本理念深入滲透并貫徹落實到黨的建設和各項活動之中,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管黨治黨和建黨。習近平同志在推進黨的反腐倡廉建設過程中,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強調“要堅持‘老虎’和‘蒼蠅’一起打”,在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黨員要嚴格遵守黨章和黨的各項紀律,任何人都不能凌駕于黨紀國法之上,堅決依法懲處黨內的各種貪腐分子,就充分體現了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也是新時期加強黨建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
再次,用法治精神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是實現黨建工作制度化的本質體現和要求。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要努力探索新形勢下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長效機制。可以說,黨的制度建設是黨的建設工作中至關重要的核心環節,對于黨的健康發展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意義和作用。鄧小平同志曾經深刻地指出:“ 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在黨的建設實踐過程中努力創設良好的制度,積極完善黨建工作的各項體制機制,是推進黨建工作制度化的前提和基礎。
長期以來,我們黨在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黨的各項制度體系不斷地健全和完善,發揮著日益重要作用。同時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黨的制度建設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亟需重視和解決的突出問題。例如,在黨建工作中存在黨的相關制度權威性不足,不能得到充分的貫徹落實以及在嚴肅黨風黨紀方面執行力和操作性不夠強,各項制度之間相互配套、銜接不夠,整體作用發揮不足等問題,并且在黨建制度創新方面存在滯后于形勢發展需要和要求的現實矛盾。而現代法治理念具有穩定性、系統性和整體性的基本特征,注重制度建設的權威性、操作性及實踐性,現代法治講究規則意識,講證據、重程序、注重權力制衡等思想理念,有利于更好地維護我們黨鐵的紀律,更好地維護廣大黨員的權利和義務,進一步增強黨員黨性修養,提高我們黨拒腐防變、有效應對和化解各種挑戰與風險的執政能力建設。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用法治的思想來創新黨建工作,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的制度建設,是新時期黨建工作制度化的本質要求和體現,也是形成長效機制的重要思路和途徑。
最后,用法治精神深入推進黨的建設,也是黨建工作規范化的必然要求。黨建工作的制度化是黨的建設規范化的前提和基礎,黨建工作的規范化是黨建工作制度化的必然要求。黨建工作的規范化,就是要盡量減少因少數人的個人意志和偶然因素對黨建工作的非正常干預和影響,讓黨建工作走上規范化、法治化的發展軌道,就是要讓黨的建設的各項制度和要求不會輕易地因為某些領導的變更而變更,也不會因為某些領導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并且保證黨的建設的各項制度和要求在具體的實踐和發展過程中不變形、不走樣,將法治的精神和理念推向黨建工作的各個環節和領域,用法治代替各種無序性、隨意性和以人治為特征的傳統黨建工作的不合理之處,這也是我們堅持用法治精神推進黨建工作的基本目標和要求。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如何深入加強黨的建設方面已經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系列新時期管黨治黨和建黨的重要經驗和作法,并把制度建設提到新的戰略高度,形成了新時期加強黨建工作常態化、制度化、科學化的一整套新舉措,強調用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體現的正是用法治思想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實現新時期黨建工作規范化的必然要求。
[1]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4.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3]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