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潔
(甘肅省審計廳計算機信息中心 甘肅 蘭州 730030)
民間金融是經濟主體為滿足融資需求的自發開展和形成,游離于政府金融監管之外的非官方的較為原始的資金融通活動。它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波動和社會資金供求狀況而呈現出活躍或萎縮的形態,但始終規模不同的存在著。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近期許多地方的民間融資漸趨活躍,引起各方的關注。民間融資作為體制外金融行為,勢必對縣域金融穩定形成影響,必須加以規范和引導。從這個角度上講,妥善解決民間融資問題是有效維護縣域金融穩定的必要手段。
1.經濟金融發展的基本情況
涇川縣位處隴東,屬欠發達地區。現有35 萬人,其中城鎮居民8.06 萬人,農村居民26.94 萬人,是一個農業大縣。全縣經濟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農村經濟在經濟總體中占絕對優勢,城市經濟十分弱小。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0%,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依托農業經濟而展開。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業經濟發展迅猛,農民收入不斷提高。二是工業結構老化,產品缺乏競爭力,沒有具有明顯帶動效應的龍頭企業。三是商貿流通比較發達,推動了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
截至2014 年12 月,全縣有縣級金融機構7個,分別為農發行、工商行、建行、農行、甘肅行、農村信用聯社和郵政儲蓄行。全縣各項存款70.7 億元,其中企業存款10.5 億元,占14.9%;儲蓄存款58 億元,占82%。各項貸款共42.3 億元,估算居民戶貸款5.7742 億元。從以上數據看,涇川縣貸款投向傾斜于農業經濟方面。考慮到投入農村經濟的資金項目還包括私營個體部分,這部分資金投入占比應該會超過70%。而對企業的貸款投放則集中于短期貸款上,由于受到信貸管理體制的限制,中長期貸款增長緩慢且規模較小。
2.民間融資總量估算的樣本調查情況
為了擴大樣本的代表性、提高數據的有用性,我們按照客觀抽樣、兼顧重點的原則進行了樣本的篩選調查工作。在企業的選擇上,5 戶樣本篩選企業分別為制造業、餐飲業、農產品加工業、采掘業和商貿流通業,基本上代表了涇川縣各行業發展的現狀和特點。在樣本農戶的選擇過程中,綜合考慮了地域、產業、收入差距等因素,選擇的樣本農戶在地域上涵蓋了經濟較發達的城關、窯店等鄉鎮和黑河、紅河等經濟不發達鄉鎮;產業方面包括了畜牧、蔬菜等專業戶和傳統農業戶。
企業方面,調查的五戶企業總資產14089 萬元,樣本比重為43.6%,基本滿足重點調查的代表性要求。固定資產8741 萬元,銀行存款813 萬元,總負債6927 萬元,企業資產負債率為49.1%;企業負債中銀行貸款為2654 萬元,占總負債38.3%,應付賬款6145 萬元,占總負債的88.7%;企業利潤230.1 萬元,資本利潤率為3.2%,處于較低的水平。
家庭方面,選擇了5 戶城鎮家庭和10 戶農村家庭。這15 戶農(居)民家庭總借出資金1.7 萬元,總借入資金26 萬元,距調查期間最近的一次融資總額為21.15 萬元;從金融機構貸款的總額為9.5萬元,存款總額為10.5735 萬元。樣本調查家庭貸款與其總借入資金總額對比為1:2.7。
1.相關數據
被調查的5 戶樣本企業中,發生民間融資的企業2 戶,占40%;有3 戶與銀行機構有信貸業務往來,占60%。企業民間融資借入總額為799 萬元,與其銀行貸款的比例為1:3.3,占其總負債的11.5%。總負債結構分析表明,銀行貸款和應付賬款是形成負債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別達到38%和31%。企業民間融入資金主要用于解決流動資金不足和構建固定資產及投資新項目,沒有發現將融入資金用于創辦企業和房地產項目的情況。樣本企業民間融資的期限都在一年以上,沒有明確規定利率,利息支付均采用一次還本付息的方式。在支付方式上,因融資數額一般較大,都要通過銀行賬戶支付現金或進行轉帳支付。民間融資的擔保方式均為財產抵押,樣本企業均有過延期償還民間融資債務的情況。對于銀行服務情況,5 戶企業融資的首選仍是金融機構,選擇借款難度不變的有2 戶,選擇難度增加的有3 戶;企業貸款最大的問題仍是抵押不足,有4 戶企業反映遇到此類問題,反映手續繁瑣的有3 戶企業。
5 戶被調查的城鎮居民中,發生過民間融資的2 戶,借入和借出各一戶;10 戶農村居民中發生過民間融資的有7 戶,借入資金的5 戶,借出和有借有放的各1 戶。城鎮樣本借出資金平均為10000元,農村樣本借出資金平均為7000 元。借入資金方面,城鎮樣本借入資金平均為14 萬元,農村樣本平均為12 萬元。融資方式2 戶選擇了中間人方式,其余均為直接借貸。借出資金來源均為家庭收入或積蓄。有1 戶城鎮樣本的融資用途為購買房屋,金額13 萬元,是最大的一筆融資。農村樣本的融資用途為農業生產的3 戶,生活支出的5 戶,購買房屋和償還欠債的各1 戶。其中購買房屋的融資金額為2 萬元。
被調查的15 戶中, 融資期限1~6 個月的2戶,其余均未確定期限。確定利率的4 戶,利率平均水平為11‰,分別采用按季付息和一次還本付息兩種方式。借款時打借條的9 戶,口頭約定的4戶,有中間人擔保的2 戶。支付方式上均為現金支付,有9 戶可以按時清償債權債務,延期的3 戶,無法收回的3 戶。首選借款渠道為金融機構的6戶,首選向親朋好友借款的9 戶。認為借款難度增加的8 戶,不清楚的5 戶,不變和增加很多的各1戶;貸款遇到問題為抵押不足的12 戶,認為手續繁瑣的8 戶,無擔保的1 戶。
2.對總體情況的估算
五戶企業民間融資總額(c)為799 萬元,企業資產(A)占總體比例為43.6%,個數占比為1%,樣本企業融資發生率(v)為40%;如果按照資產權重0.8(L1)、個數權重0.2(L2)來計算,估算出企業民間融資(C)總額為7858 萬元,占到同期銀行貸款的8.2%(公式為:C=c*L1/43.6%+v*c*L2/1%)。15 戶家庭樣本民間融資總額為27.7 萬元,樣本家庭占家庭總數的比例為0.017%,樣本家庭的融資率為60%,因離散度高而剔除其中融入資金13 萬元的家庭,修正后的融資額為14.7 萬元,確定個數權重為0.4 時估算家庭總體融資規模為3.46 億元,占同期居民戶貸款的15%。
以上數據顯示出經濟欠發達地區、以農業為主的涇川縣民間融資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企業民間融資不太活躍,銀行貸款仍是企業融資的主渠道; 企業民間融資發生率僅為40%,規模僅占到同期銀行貸款的8.2%。
二是農(居)民民間融資交易頻繁,農(居)民融資發生率為60%,且其規模已經接近于同期通過銀行信貸渠道的融資規模。
三是農村農戶家庭民間融資偏高于城鎮居民。樣本家庭調查顯示:農村農戶融資發生率為70%,而城鎮居民為40%。
四是家庭民間融資極不規范,其中利用口頭約定方式的高達44%,僅有2 戶有中間擔保人,打借條方式普遍存在。
五是家庭民間融資主要用途為生活和購房需要,很少用于生產的再發展,且融資金額較大。樣本家庭中融資額最小的為2000 元,最多的為13萬元。調查前我們預想的小額零散借貸沒有出現。
六是銀行信貸服務還需加強,主要是信貸營銷力度不夠。樣本企業和家庭反映:貸款難度有所增加的占60%,家庭融資方式首選為向親朋好友借款的占60%。貸款難度集中于抵押不足和手續繁瑣兩項,其中抵押不足的占80%,反映手續繁瑣的占55%。
上述分析表明,目前甘肅省涇川縣民間融資處于較原始階段,有組織的、大規模的民間融資市場尚未形成。民間借貸以自發的、零散的方式進行,雖在一定程度上融通了社會閑散資金,緩解了資金供求之間的矛盾,期限靈活、手續簡便,對銀行信用起到了一定的補充作用。但企業與家庭融資仍以銀行信貸為主,企業民間融資以滿足流動資金需求為主,規模極小,對正常的金融運行沒有構成沖擊與威脅;家庭民間融資則表現得較為活躍,主要用途為生活與購房兩大方向,規模和頻次逐步增高,對目前農(居)民銀行信貸市場形成了一定沖擊。
同時還應該看到,民間融資以極不規范與不安全的方式進行,到期清償率極低,蘊藏著較大的風險。
總體現象表明,當前的銀行信貸服務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與加強,尤其在農(居)民融資方面必須采取有力措施,擴大銀行信貸市場覆蓋范圍。要積極探索對民間融資的管理與規范,普及金融知識,提高農(居)民金融風險防范意識,降低民間融資市場風險。
1.民間借貸資金在投向上具有的盲目性對正常的經濟秩序形成沖擊。部分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的支持,與企業自身的產品結構單一、科技含量低、不符合產業政策也有一定的聯系,民間借貸的存在和發展,為它們繼續維持生存提供了土壤。
2.民間投資利益驅動的短視性會造成民間投資結構的失衡。民間投資在高利潤的驅動下具有極強的投機性,短期化行為明顯,容易造成整個民間投資結構的不合理。這種現象雖然囿于樣本覆蓋面較小而在本次樣本調查中并沒有明顯體現,但是在一些民間融資活躍的農村地區不同程度存在,隨著其規模的逐步擴大應該予以高度重視。
3.民間借貸行為的法律約束力差,還款風險較大。由于民間借貸多是發生在熟人之間,因此,借貸方式非常簡單,大多采用口頭約定和打借條方式完成。在調查樣本中還未發現一例內容齊全、行文規范的借款合同。由于民間借貸不規范,資金所有者無法對資金的使用進行有效的監督,民間借貸的高利率容易引發借款人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使資金到期無法歸還,從而引發債權、債務糾紛,調查樣本中按時歸還債務的占比僅為20%。
4.高利率現象已經出現,預計將呈逐步擴大態勢,易造成諸多民事糾紛。家庭樣本調查中已經明確確定利率的有4 戶,占27%,且其利率均高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其中最高的一例為18‰,高出同期銀行利率的2 倍多。民間借貸的高利率及其合同約定、利率計算的不規范性極易誘發矛盾,形成民事糾紛,甚至誘發治安案件,對當事人以及社會的正常生活秩序形成沖擊。
1.大力改善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金融機構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和改善對企業的金融服務。在保障銀行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滿足有市場、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對符合貸款要求的中小企業簡化貸款手續,適當放寬抵押要求,及時給予信貸支持。同時,鼓勵中小企業以入股方式吸收民間閑散資金,拓寬民間融資渠道,減少民間借貸資金。
2.依法規范民間借貸行為。要盡快建立健全適應民間借貸行為的法律法規,賦予其應有的法律地位。國家要針對民間借貸的特征,按照《合同法》的有關要求,制訂適應其規范發展的管理辦法,明確借貸主體規范,明確其借貸最高額、利率水平,并按規定到管理機構進行登記,可由人民銀行作為管理機構,負責監督民間借貸,依據管理辦法條款進行管理。
3.對民間融資進行更有效的監測管理。要加強金融知識宣傳普及,使居民了解國家金融方面的法規政策,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對于超出國家相關規定的高利貸一律予以禁止,對于擾亂金融秩序的地下錢莊等非法組織要堅決取締。要密切關注轄區民間金融的運行態勢,對出現嚴重擾亂治安和金融秩序情況的,要堅決果斷地處理,避免其對正常經濟金融秩序形成較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