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輝
(大連藝術學院 遼寧 大連 116600)
有效的隊伍建設是做好相關工作的組織保證。著眼于建設一支具有民辦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是當前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順利開展并能取得成效的關鍵環節,也是民辦院校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在立德樹人的基本理念下,從民辦院校實際情況出發,建設一支具有政治可靠、思想先進、作風正派、能力較強并獨具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是目前民辦院校正在探索并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良好的工作環境是確保思想政治工作在民辦院校順利開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其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證。民辦院校的資金來源、辦學方式、管理體制等方面與公辦院校有所不同,而這些不同又會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及其方式產生一定影響。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在一種方面明確、規范有序、和諧向上的環境氛圍中進行,對于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及其隊伍建設是否卓有成效,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民辦院校的決策者應該認識到,公辦院校與民辦院校盡管有多種不同,但有一點是沒有區別的,那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都是黨辦”。這就是說,不論民辦院校采用哪種領導和管理體制,中國共產黨組織在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領導作用是不能動搖的。同時民辦院校的決策者還需懂得,黨在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領導地位能否得到鞏固和加強,其領導作用是否堅強有力,直接關系到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而這種成效,即是民辦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部分,又可直接推動民辦院校的整體發展。為此,民辦院校需要制定一整套完備的黨組織領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培養方案,建立由黨委書記主持,校長和黨委副書記以及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思想政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及其隊伍建設,部署任務,落實措施,協調力量,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密切配合、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技術條件。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由于民辦院校起步晚和部分領導者觀念落后等,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技術條件一般比較落后,如設備老化、方法陳舊等。近年來,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為依托的新媒體新技術迅速發展,它們在改變大學生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全面把握新媒體新技術的特性,趨利避害、發揮優勢,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創新和改革工作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民辦院校的決策者必須高度重視新媒體新技術的重大意義,大力創造思想政治工作中新媒體新技術所需要的物質和技術條件,營造其氛圍環境。一方面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術設備條件,加強硬件建設。完整配置電腦、網絡等必要設備,改善工作條件,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大力倡導并推進對于新媒體新技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通過開辦專題講座、輔導班等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體新技術素養,完善考核機制,將思想政治工作者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及其具體實施情況,作為培養、選擇、提拔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和干部的重要標準。
(三)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待遇。民辦院校的特殊性使社會上對民辦院校存有一定偏見,從而使社會上許多人對民辦院校的規范性、穩定性、發展前途,特別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民辦院校中的地位,存在多種誤解和質疑。在這種環境下要解除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顧慮,使其能夠安心工作,并能不斷增強自己的尊嚴感和事業心,民辦院校有必要落實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多種待遇。一是要落實政治待遇。允許思想政治工作者參加校內中層干部的有關會議和閱讀學習有關文件,提高其在校內的政治地位。二是要落實工作待遇。要在職稱評定、崗位津貼、職務晉升等方面,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需求;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者專項評先、選優獎勵制度,定期評比、表彰先進等。三是落實物質生活待遇。要適度調整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津貼額度,針對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單獨制定評定標準,適當提高待遇,對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出的成績及時給予表彰,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真正成為受人尊重、令人羨慕的崇高職業,從而保障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建設成效。
思想政治工作者個體素質是其整體隊伍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民辦院校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完成好工作任務,需要做出比公辦院校同類工作更多的努力。因此,素質建設在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中顯得格外重要。
(一)培訓學習,打牢基礎。相對于公辦院校而言,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素質基礎比較薄弱。無論是對思想政治工作一般性規律的把握還是對于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特殊性的理解與體會,都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有組織、有計劃的系統學習與培訓;同時,民辦院校大學生思想的相對復雜性也要求其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更高的素質以與之相適應。一方面,民辦院校要把培養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質放在突出的位置。要從實際需要出發,制定相關政策,選派思想政治工作者外出進修、考察培訓、學術交流等,拓寬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視野;要組織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職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不斷提高其學歷層次。另一方面,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也要通過學習加強自身素質的養成與提高。除了要掌握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基本常識外,還要在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論和業務實踐方面下功夫。就其黨政團干部而言,除加強自身的思想素質、理論水平外,還要從宏觀上把握在當前形勢下教育主體、教育環境、教育模式發生的種種變化,探索如何開展以學生為本,適合當前民辦院校學生整體與個體持點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而言,要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具體分析當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的能力;就輔導員而言,除了要掌握并靈活運用傳統的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基本知識以外,還要懂得一些法律知識、網絡知識等,以解決學生成長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心理障礙、人際交往、發展方向、職業選擇等現實問題。
(二)注重應用,在實踐中提高。民辦院校由于學生來源面廣、結構復雜,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影響表現更為明顯,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深入實際,了解和掌握具有民辦院校特點的大學生思想形成動因和社會環境,從而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一方面,民辦院校要結合思想政治工作特點,安排專職人員分階段、批次,選擇不同地域、行業,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調研和掛職活動,不斷了解社會,了解學生,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還可以通過實踐活動,與學生成為知心朋友,平等交流,以此深刻了解他們的思想活動和心理變化,通過真誠的溝通,更好地掌握學生的情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溝通技能和組織協調能力。
(三)不斷總結,堅持創新。總結,就是人們對曾經做過的工作或已經發生的事情做出科學的評價,從成敗優劣中找出經驗教訓,探尋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創新,就是在不斷總結并把握事物規律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不斷產生新的符合未來發展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民辦院校因其本身歷史較短積累不多等,其經驗總結與不斷創新的意義更顯重大。第一,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強化對過去工作的總結意識,并懂得和善于進行這種總結。過去的工作無論是成功還是失誤,是經驗還是教訓,對于成長中的民辦院校而言都是珍貴的財富。第二,民辦院校要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與形式堅持做到與時俱進,隨時保持與民辦院校大學生思想實際相結合,有針對性的選擇大學生需要的、可以為他們成才服務的內容作為工作重點,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地展開。第三,民辦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在機制上應避免對公辦院校工作方式的照搬照抄,要結合民辦院校的實際情況開展。
針對民辦院校與公辦院校相比發展短、基礎薄弱等情況,新時期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必須把目光放遠,以各種機制的完善加強其專業化程度。
(一)實施思想政治工作者準入機制。要以立德樹人為工作目標,選拔政治素質優、思想作風好、學歷層次高、組織管理能力強、了解民辦院校學生特點、善于做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員專職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擴大隊伍來源,在人員選拔上注重學緣交叉,以此提升工作創新能力。
(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者考評制度。建立“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分配制度和實行以促進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的評價制度。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考核、評估,不僅是他們晉升的依據,也是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獎勵先進、鞭策后進所必不可少的手段,要通過考評制度的完善調動這支隊伍的工作積極性,保持隊伍的相對穩定性。
(三)構建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職責機制。隨著民辦院校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民辦院校應從其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實際特點出發,構建一套符合民辦院校實際切實可行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工作機制,明確這支隊伍的職責與角色定位,切實把思想政治工作者從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盡量減少日常事務繁雜造成的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保障他們有充足的時間精力做好本職工作,鼓勵他們開展工作創新;要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網絡運用,使網上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成為提高其思想政治工作層次與水平的重要途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大力支持……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合力。”民辦院校情況的相對復雜性,使其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更為艱巨,因此拓寬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力量源泉具有更大的必要性。
(一)加強與公辦院校的合作。與民辦院校相比,公辦院校一般建校時間長、發展機制比較成熟、經驗相對豐富。因此民辦院校在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建設上要注重橫向聯合,建立與公辦院校相互合作的機制。一是建立工作人員互派交流制度。通過公辦與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員互派,可以把公辦院校成熟的工作經驗、理念及方式交流給民辦院校,推動民辦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民辦院校可以在公辦院校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者培訓基地。培訓基地負責對新聘用人員的職前培訓,以及每年對一般工作人員的定期培訓。
(二)加強學生骨干力量的培養。學生骨干力量是指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隊伍,他們是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重要力量。這支力量是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是學校每一項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得以在大學生中普遍展開的基礎和骨干力量。將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納入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三)強化全員育人理念。民辦院校要堅持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觀念,使每個人、每個環節都能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作用,形成合力。要特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日常教育相結合,調動教師“教育”和“育人”的積極性,保證思想政治教育不被邊緣化,提高思想教育的感召力。
(四)國家要給予必要的支持。正是由于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基礎相對薄弱,國家主管部門要對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大其支持力度。要加大輿論支持,增強隊伍建設的自覺性;加大制度支持,增強隊伍建設的積極性;加大人力支持,增強隊伍建設的主動性。要鼓勵和幫助民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實踐中進行工作研究,探索一條既不照搬公辦高校套路,又具有民辦院校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