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宏 何麗琴 張曉敏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50)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為培養建筑行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在實現該目標的過程中,校內實訓基地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基地是專門針對學生進行專業崗位基本技能訓練的場所,主要由各種專業實訓場地(室)組成。近些年來,很多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都建成了自己的校內實訓基地,但校內實訓基地建成后的運行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在運行管理模式方面,一些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做到了“校企合作”共建共管,選用能夠代表本行業技術應用發展趨勢的設備,引入企業管理模式,制定部門管理崗位職責,深入模擬崗位一線的實踐條件,讓教師、學生兼具企業管理人員和車間員工的身份,在真實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1]。
但大多數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僅僅是滿足實訓教學環節實現的參觀基地或實習實訓場所,雖然起到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但運行管理的模式仍然是課堂教學運行模式和學校部門管理模式,未真正實現“校企合作”。在日常運行管理方面,也存在重硬件輕內涵、實訓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執行不到位、實訓指導教師隊伍薄弱、缺乏監控手段等問題。
校內實訓基地的運行涉及一個龐大的系統,包括可見的人、物和不可見的模式、制度、方法。人主要是指實訓的實施者、指導者、管理者;物主要是指各種實訓設備、實物,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基地有各種真實或仿真的建筑實體、構造和各種施工儀器、設備等;模式主要是指實訓基地運行管理采用的管理思路,如“校企合作”管理以及如何合作管理等一系列模式;制度主要包括根據管理要求設定的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實訓管理人員及指導教師工作制度、實訓操作人員守則、實訓教學大綱等,每一項制度又可細化為若干項可執行的具體制度;方法主要是指實訓活動的組織形式、開展方式。以上這些系統要素并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因此需要用系統的思維去對校內實訓基地的運行進行全面管理。
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在校學生在學校實訓基地就能體驗到并能適應將來工作崗位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內容,減少其在畢業走上真正的崗位后的適應時間。因此實訓基地的運行環境要實現仿真性,一方面表現在實訓任務的設定要體現企業要求,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根據其在企業的工作范圍應設定建筑材料檢測實訓、普通測量實訓、力學基礎實訓、土工基礎實訓、砌筑工實訓、架子工實訓、模板工實訓、抹灰工實訓、施工圖識讀實訓、基礎工程實訓、磚混結構工程施工方案編制實訓、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工程施工方案編制實訓、鋼結構工程施工方案編制實訓、招投標文件編制實訓、施工組織設計實訓、工程量清單與計價文件編制實訓[3]等實訓項目,且每一項目的實訓產品應嚴格按照專業規范的規定和企業分配任務的要求完成。仿真性還體現在實訓制度要參照建筑企業的部門制度制定,讓學生在實訓時感受到企業工作的氛圍和壓力,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責任意識。
高校利用原則就是要將實訓基地開放,開放是實訓基地高效利用、避免資源閑置浪費的基礎。開放實訓基地可以從時間上、空間上和對象上著手實現。時間上是指除了正常安排的實訓時間之外,受訓者只要是在正常的工作時間到實訓場地,就應該可以進行實訓;空間上是指只要受訓者有需要,無論哪個實訓設備多么的貴重都應向實訓者開放[2];對象上是指實訓基地應實現多方共享,首先滿足本校學生實訓和教師科研要求,其次可以作為其他兄弟院校教師、企事業單位相關專業人員在完成建筑工程類相關課題的場所,再次還可作為行業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的場所。這樣既有利創收,又有利于增加學校的知名度,更有利于學校的實訓基地和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接軌[2],可以實現學校和社會的雙促進和雙贏。
對校內實訓基地的運行管理情況進行評價是實訓基地持續建設的必要環節,也是促進實訓基地高效率實現其功能的重要手段。對校內實訓基地的運行管理情況進行評價可以通過實訓基地利用、制度建設與管理效果、實踐教學效果、科研項目等指標來評價。其中實訓基地利用可以從實訓基地面向專業數、實訓項目數、課內實際運行學時、課外實際開放學時、社會開放學時數等具體指標來統計評價。制度建設與管理效果可以從管理制度健全性、設備完好率、設備帳務管理、安全管理、環境衛生等具體指標來統計評價。實踐教學效果可以從學生實訓課程成績、實踐教學競賽、新開發實訓項目、職業技能鑒定培訓等具體指標來統計評價??蒲许椖靠梢詮臋M向課題研究情況和縱向課題研究情況等具體指標來統計評價。以上每一個具體指標都可以根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評價細則及考核要求。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個長期的過程,前期的規劃建設固然重要,但后期的運行管理工作如果做不好,前期的投入就會浪費。因此各學校要重視對校內實訓基地的運行管理,本著校企合作的思路,以系統的眼光去統籌管理實訓基地運行的各要素,從專業的角度去設置實訓基地的實訓活動及制度,以開放的態度實現實訓基地的高效利用,以合理的評價標準來促進實訓基地更好地運行管理,最終為培養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發揮積極作用。
[1]榮新艷.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管理評價研究[D].燕山大學,2012:05.
[2]李峰.職業教育學校實訓基地建設研究[D].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2012:11.
[3]胡興福.《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及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導則》解析[J].職教論壇,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