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凱
關于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的四點嘗試
石凱
信息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基本消除了時間和空間對信息傳播造成的局限性,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南充閬中市就業局在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上進行了大力探索和實踐,先后投資300余萬元,完成了機房改造、人力資源信息庫、公益性崗位管理輔助軟件、網上服務大廳、網上創業園等建設項目,實現了工作人員、服務對象、業務功能的信息化全覆蓋,實現了便民零距離核心目標,最終形成信息化體系下的“四大系統”。
系統主要由四川省就業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和購買的OA辦公自動化軟件構成,實現了工作人員業務工作、事務工作的全程信息化。
閬中市就業局一方面嚴格按照要求,將就失業登記、困難認定、創業補貼、勞務管理、高校畢業生管理等業務全部納入信息系統經辦,并逐步將省信息系統開通至所有鄉鎮(街道)、社區;另一方面安排專人做好基礎數據的清理工作,確保基礎數據的真實可靠,目前已經登記農村勞動力40多萬人、城鎮勞動力近12萬人,基本做到了轄區勞動力全覆蓋。
OA辦公系統的運行使用解決了工作人員忙于機關事務造成接待服務對象時間減少的問題。單位內部的通知、公告,工作人員的考勤、請假,公文的傳閱簽批都可以在系統內自動運行,使事務工作做到了同步信息化。
系統主要由閬中市就業局自主開發的各種業務輔助軟件構成,具備識別和提醒功能。
2007年,為提高職介對接成功率,有效管理招工企業和求職人員,開發了企業用工信息庫、求職人員信息庫,對空崗企業和求職人員實現了電子化動態管理,職介對接成功率大大提高。目前,數據庫中累計有崗位和個人信息1.8萬多條;
2009年,為建立公益性崗位能進能出機制,推進公益性崗位標準化管理,設計研發了公益性崗位管理軟件。托底解決1445名困難就業人員到公益性崗位就業,1642名脫困或期滿人員順利退出了公益性崗位。同年,為有效管理小額擔保貸款發放、貼息和督促到期者按時還款,設計了小額貸款管理軟件,使9500多筆近6億元的小額擔保貸款無一呆滯。
2010年,為杜絕假培訓、重復培訓,提高增強培訓透明度,編制了就業培訓管理軟件,對培訓人員實行實名制登記,且加入了識別設計。經財政和人社部門復核,自2010年以來閬中市培訓的萬余名人員,培訓虛假率為零,培訓重復率為零。
這些輔助軟件,是就業服務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業務經辦系統形成了良好補充,有效提高了工作“速率”。
系統主要由閬中市就業局建設的網上就業服務大廳構成,真正實現了“便民零距離”。
一直以來,辦事群眾只能現場辦理業務,十分不便。針對這一問題,2013年,閬中市就業局著手網上就業服務大廳建設。服務大廳主要有四大功能:政策宣傳解讀、業務流程公示、扶持政策申請、就業創業資源推薦。服務對象通過手機、電腦便可以進入服務大廳,完成“就業失業證申辦”“就業困難認定申請”“靈活就業社保補貼申請”“求職申請”“培訓申請”“創業幫扶申請”等項目。目前,通過網上服務大廳申辦的各種業務已達12000多次。
網上服務大廳的開通,為社會公眾提供了全天候、零距離的就業服務平臺。
系統主要由門戶網站、微信公眾平臺、QQ群、電視、廣播、戶外LED顯示屏、短信等信息發布平臺構成,做到了就業信息村村通、戶戶通、人人通。
近年來,閬中市就業局采取多種措施,向社會廣泛宣傳就業政策、就業信息,大大提高了優惠政策知曉度。2007年投資80多萬元,在市中心先后安置了3處LED顯示屏,專門用于就業信息發布;2009年與閬中市電視臺、廣播電臺聯辦了《點擊就業》《就業直通車》欄目,宣傳就業創業典型,解讀優惠政策;2014年又開通了“閬中就業”微信公眾平臺。通過各種媒介,閬中市的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家喻戶曉,為“惠民最大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閬中市就業服務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