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展現代農業,亟需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農業(機)院校要抓住機遇,發揮師資、專業技術和成果優勢,積極參與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促進農民向職業農民的轉化,使他們成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生力量和生力軍。
關鍵詞:農機校;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用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5.03.004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也將伴隨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全過程,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基礎性農業發展戰略任務。就目前而言,農機校作為農業職業教育的重要一環,在新時期應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充分發揮農機校的師資優勢,促進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化
我國各省都建立了省級、市(地、州)級和縣(市、區)農機校,開辦之初省、市級都是中專學校,現在大部分都變成了高等職業專科院校,而縣級農機校現在仍然是以培訓農機操作人員為主的短期教育基地。各級農機校經過多年的發展,基本擁有了一支良好的師資隊伍,有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職業技能。農機高等職業專科院校可以在招收的青年學生中培育有志于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人才,或從種糧大戶、養殖專業戶中招收有一定文化基礎的青壯年來進行培養。培養的目的是讓他們掌握一定的文化和農業科技知識及農業專業技能后,再回到農村去從事農業生產和經營。在這些院校里可以提供農業性質的教育、農業科技與農機化方面的教育、農業發展理念的教育、農業文化教育、農場管理教育等。使他們成為職業農民后,既掌握農業生產和經營管理的技能,又懂得農產品市場銷售、農產品品牌建設、土地規劃與利用、農業科技項目的承擔、農產品的儲存與加工等,成為現代農業的生產者、經營者和管理者。縣級農機校應該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主力軍。充分利用農閑時間,對土地承包大戶,養殖專業戶和返鄉創業的農民工進行短期的培訓,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農業科技知識和農業、農機實用技術,樹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要保護生態環境、合理施肥、節約用水、保持土壤肥力和維持農業多樣性等。掌握農業法規和政策,掌握農場管理的基本知識。
2依靠農機校的專業技術優勢,促進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化
新型職業農民要求必須具有職業技能和經營管理技能。而目前,從事農業生產的種糧大戶、養殖專業戶或合作組織的經營者還不具備專業技能。這就要求農機高等職業專科院校在培養高級職業農民經營管理者的同時,還應注重教授適用的專業技能。把大專院校的農業科研成果傳授給農民,利用人員、專業技術、信息和成果優勢,整合各種現有專業資源,注重知識傳播和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多渠道進行農業人才資源開發,把先進的農業知識與技術傳播到農村去。讓這些從院校培育出來的人員具有從事農業生產和經營管理的職業資格。縣級農機校應以開辟職業教育、職業資格教育和各種專業技能教育為主。可以對種糧大戶、養殖專業戶或合作組織的經營者進行生產與經營方面的短期專業培訓;可以對農機專業戶或農機合作化組織的經營者進行新技術、新機具的培訓;可以進行農業職業資格培訓,依托“綠色證書工程”、“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農民培訓示范基地建設工程”等項目,廣泛開展農民科技培訓。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與農產品的競爭力,提高科技在農業中的貢獻,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能力。重點培訓內容是:農業生產新知識、新品種、新技術,農業環境保護、無公害產品、食品安全等知識,經營、管理、市場、貿易知識,信息的收集和應用。通過這些專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術水平和技能,促進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的轉化。
3發揮農機院校的科技成果優勢,促進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化
我國糧食生產連續增產主要依靠的就是科技,我國農業科技貢獻率已達55.2%,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差距就是潛力。而農業科技的大部分成果主要集中在農業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還有許多成果沒有完全轉化為農業現實生產力,這就要求有適合的農業生產者來承擔這些成果的轉化任務。新型職業農民不僅是農業科技成果的使用者,也是農業科技的創造者,是農業科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因此,未來提升農業科技的技術進步和技術發明都需要新型職業農民的參與。縣級農機校是上接大專院校,下接農民群眾的培訓機構,它既可以把大專院校的科研成果通過進一步轉化教授給農民,也可以將一些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新技術及新機具傳授給農民,讓他們掌握新技術、使用新機具,從而成為種田能手、農機作業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業營銷人才、農業經營人才等。農業科技成果被農民采用和掌握,一方面提高了他們對科技的認識程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們從事農業生產的技能和水平。這樣通過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讓農民提高了科技認識、生產技能和水平,并成為最終受益者,也就促進了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的轉化。
在我國向較發達國家邁進的進程中,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核心是要解決好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問題。在發展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機械化過程中,各級農業院校和縣級基層農機校都要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勇敢承擔起培養造就一支有一定科學文化素質、有技能、會經營、懂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的任務,加快促進農民向職業農民的轉化,使他們成為收入較高而又受人尊敬的職業農民,成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生力量和生力軍。
作者簡介:英紅,中專學歷,白山市農民科技教育中心,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民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