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云錫正在全球打造自己的夢想版圖,向著風景深處一路奔馳。起初,對于這艘錫業巨艦的指揮者高文翔,我們的印象僅僅如此:滿臉絡腮胡的云南漢子,一排頭銜和職務——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世界錫業研究協會(ITRI)主席等等。在與高文翔深談之后,我們得知他曾在世界資源戰場輾轉挪移,曾與礦業巨頭犀利對決,曾與外籍員工共話桑麻;他“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我們不由得為他十幾年來“行萬里路,讀無字書” 的堅實步履而點贊,也為云錫在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面對的波折、經歷的跨越而感慨。

曾經滄海難為水。6月26日這一天,高文翔坐在一家酒店的咖啡廳里,以一種平和、幽默的語氣向我們敘述著云錫“走出去”的故事,此刻,他表面平靜似水,內心卻波瀾起伏,回憶起這些年來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云錫”)在海外“征戰”時經歷的風風雨雨,他連說了幾句“不容易”。從2003年至今,十余個年頭一晃而過,他親身經歷了云錫的海外之旅,也告訴了我們一個個鮮為人知的往事:也曾長袖善舞,關山初度,更有玄機暗藏,徘徊惆悵……
翻開高文翔的護照簽證,你就會發現從2003年開始踏出國門至今,他已經跑遍了非洲、澳洲、歐洲、北美和南美洲等幾十個國家。高文翔出國可不是旅游,而是為了一件關系云錫未來發展的大事——海外資源開發戰略,從那時起,高文翔仿佛穿上了一雙永不知疲倦的“紅舞鞋”,注定成為一名開疆拓土的先行者。
高文翔經常以一段話來警醒他本人和團隊:“這是一個資源為王的時代,對于云錫這種礦業企業來說,只有控制資源,才有話語權,控制的資源越多,話語權就越大。”他不無擔憂地說:“世界各國早已悄然打響了資源戰爭,全球最大的25家礦業公司基本上被美、加、澳、英等發達國家控制,其控制量占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中國必須放眼全球,進行海外礦產資源開發,以保障國家的資源戰略安全。”
云錫走出國門始于2003年左右。為了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彼時擔任云錫常務副總經理的高文翔就認識到:“資源越來越成為公司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百年云錫再創新輝煌,必須夯實資源之基”,他提出了“立足個舊,鞏固周邊,拓展省外,探索國外”的資源戰略布局,在他擔任云錫總經理后,更是極力主張積極推進海外資源開發,并取得了累累碩果。
2007年1月,云錫與澳大利亞大天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并更名為YTC資源公司,成為YTC資源公司最大股東;2009年又投資澳大利亞雷尼森錫礦項目,控制了澳洲目前最大在產錫礦的管理權和精礦包銷權,同時,云錫自主申請勘探權,在澳洲塔斯馬尼亞州自主申請了4個探礦權,探礦面積達245平方公里。隨后,云錫又根據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設“橋頭堡戰略”要求,開始關注東盟各國,尋求合適機會拓展資源,在老撾和緬甸設立辦事處。
而在高文翔看來,這些只是云錫“走出去”的開端和基礎而已,“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我們起步比國外晚,要加緊追趕。”
任何一個企業,在無路徑可循、無經驗可參考的前提下,出海航行,必然會遭遇風波,被嗆上幾口苦澀的海水也在所難免。
2006年的一天,非洲中部。火熱的太陽呈90度,直射著位于赤道附近的某發展中國家,一個落后村寨里出現了幾個中國人的身影,這是高文翔帶領他的團隊前去考察某國的銅礦項目。他們坐上當地人開的拖拉機,沿著坑坑洼洼的所謂“公路”,顛簸著進入與世隔絕的小寨子。經當地向導引薦,高文翔帶著禮品去拜見當地的部族長老,這是進入該地區的第一道關口。當天上午,經長老同意后,高文翔得以進入村寨。他花了一上午時間仔細勘探后,不由地感嘆那里的銅礦品位之高。午飯過后,當他表示還想進入礦區進一步勘察時,向導明確指出,必須再次拜見部族長老才可以進入。今天,回憶起當時的心情,高文翔以一種哭笑不得的語氣告訴我們:“看一次拜一次,這么搞過幾次之后,你就實在受不了了,別的什么都別想干……假如過一段時間,這個長老死了,換另一個長老,又不認你了,你又得重新開始。”
曾經有一場風波,讓高文翔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2006年,云錫在印尼、新加坡分別擬建粗煉廠和精煉廠,初期已經向合作方投了巨資,一切都按原本的預期向前推進,高文翔對此項目也是信心滿滿。
誰知,意料不到的兇險還是發生了。原來,云錫在印尼的合作方是一個國際騙子,在我方初期投資之后,對方突然失聯了,云錫被騙一千多萬美金,損失重大。高文翔痛心疾首,一種前所未有的憤怒一連多日折磨著他。怎么辦?當然必須付諸法律!云錫投入了人力物力去打這場曠日持久的國際官司。在那段時間,高文翔感到非常無助,他明白,由于存在著國際執行等一系列復雜的問題,這場官司打贏了也是輸,打輸了更是輸。從那以后,云錫就對在不發達國家和非法治國家的投資高度警惕。這就是為什么高文翔跑了幾十個國家,最后落腳只有澳大利亞等幾個國家?不是資源不好,而更多的是法制保障、投資環境不具備。
在一些國家,除了有騙子,還有黑社會,還有十分惡劣的自然環境。“在中亞一些國家,資源稟賦都不錯,但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太差,要想采礦,先得投資修幾百公里的公路,架設電線,投資太大,我們就放棄了。”高文翔無奈地說。
記者問及如何防控這些風險,高文翔說:“其實就是精選項目,注重調查,周密思考,法律保障,嚴格程序,集體決策。還有,一定要搞老本行。云錫發展到現在,主要是以礦業為主,要去做我們熟悉的行業,我們在國外就是以資源和礦業為方向,來尋求立足點。”

2014年10月23日,高文翔就任國際錫協新一屆主席(右為國際錫協卸任主席阿杰布博士、中為國際錫協執行總裁大衛Ⅹ·畢肖普)
在國外,世界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和云錫都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和信任,從法律、稅務、環保、勞工等各個方面為云錫提供了負責任的咨詢和建議,防控了很多風險,這也是云錫在海外穩健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據了解,雖然經濟下行,云錫在澳洲的項目仍保持盈利,得到了當地政府的贊賞,澳大利亞總理霍克曾經見證過云錫的項目,他對高文翔說,云錫是做長遠事業的企業,不會遇到困難就走。去年APEC期間,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珀還與高文翔共同舉杯,合影留念。高文翔對記者說:“我們與合作方之間的關系也很親密,有一次在上海開會,合作方的外方經理專門從國外給我帶來一頂帽子,我每次過去,都要請他喝一次中國白酒,這種關系非常重要,我們在國外發展,不是一錘子買賣,不能賺了錢就走,而要把這當成長期的基業。”
如果自己家里的大樹被雪壓斷了枝,你會不會自己去處理?在中國,這個答案是肯定的。而在國外,就不是這么一回事了。“走出去”聽上去很“高大上”,實際上困難重重,不身處其中,不知道其中的玄機和差異。作為親身經歷者,高文翔給我們講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兒。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云錫在運作澳洲YTC項目時,買下了一座莊園作為辦公基地,這座莊園已接近百年歷史。高文翔伸出兩只胳膊比畫了一下,告訴我們:“院中這么粗的參天大樹有36棵,全部掛著牌子,由當地園林部門負責監管。有一年下大雪,積雪把樹枝壓塌了,我們是不能處理的,必須報告當地政府,由政府派人來處理,修復之后,由我們支付相關費用。這些怪異的規定我們都得去遵守。”
澳大利亞的法律規定,如果一家公司的董事沒有股權,股東會認為這個公司沒有希望的。2007年5月,YTC公司上市,作為董事長,公司給了高文翔50萬股的期權。而高文翔認為,自己是中國國企的負責人,國內法律不允許,如果他接受這種期權,這要犯錯誤的。澳洲律師專門找他談話,告訴他:“這是我國法律規定,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如果你拒絕的話,說明你對公司沒有責任心,希望你經營好這個企業,讓所有的股民都受益。”
在國內,某個員工取得超人業績,除了勞模等榮譽之外,還會有一些物質上的獎勵,無可厚非,而在澳洲卻很少發放獎金。當經理人的業績超出董事會預期時,董事會會給他一些期權股。高文翔起初不理解。對方解釋說,這是他們的習慣,期權對于經理人來說既可以保值增值,又可以穩定隊伍,有利于企業長期發展。高文翔說:“真的,這一點值得中國企業學習。”
好比中國人攢錢存銀行、外國人花下個月工資一樣,中西方企業的管理文化也有不同。很多事情高文翔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作為YTC公司的董事長,他經常考慮的是如何把公司做大做強,甚至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自己可以做出一些犧牲,而國外的董事價值理念根本不同,他們認為,這個企業能運轉、能盈利就行,至于將來的目標,暫時不考慮。
大到法律法規,小到吃喝拉撒,在國外的種種不習慣都需要一一融合。第一次“走出去”時,云錫從國內派了懂外語的員工出去,但是在融入過程中,還是有很多人適應不了,由于當地飲食結構與中國大不相同,派駐在印尼工作的員工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之后,身體出現異常情況,牙齒脫落等等。
“這就是廣義的入鄉隨俗。它不是簡單的風俗習慣,而是中外法律、制度、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巨大差別,我們要融入‘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我們必須適應。”高文翔語氣堅定地說。
2014年10月,高文翔當選為新一屆國際錫行業研究協會(ITRI)主席,成為ITRI歷史上第一位中國籍主席,標志著中國引領全球錫行業發展時代的開啟。
國際錫研究協會位于倫敦,是以錫技術應用為主的科研機構。隨著云錫規模和影響力越來越大,與國際的對接也越來越密切了。如何推動國際錫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如何擴大錫的應用領域?如何讓錫這種稀缺資源的價值得到很好的體現?這是包括云錫在內的國際錫行業共同的困惑。
2015年5月19日,在上海召開的國際錫業論壇上,高文翔發表了主席致辭。他回顧了個舊3000年的錫歷史以及在歷史長河中積淀的拼搏奮斗、堅忍不拔、耿直實干的錫文化遺風,倡議全行業抱團取暖、扶攜前進,并首次提出了在上海打造“錫谷”這個概念。
那天,高文翔在致辭中說:“我想把自己的一個想法與大家分享,可否依托中國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區位優勢,以上海漕河涇松江高科技園為載體,構建一個吸納全球錫生產商和致力于錫行業發展的同仁朋友參與的集產業發展、研發創新、合作交流、文化展示、教育培訓、商務貿易、E+互聯網、政企合作、產學研為一體的‘錫谷’。通過‘錫谷’的構建,搭建起全球優秀錫文化的展示平臺——建成世界錫博物館;搭建起全球互利共贏、創新發展的舞臺,為全球錫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和正能量。”
談及此,他告訴我們:“至少通過這個平臺、通過我的作用,讓中國的錫工業在國際錫頂級組織中發出聲音,讓中國三千年的錫歷史和文化融入世界,也能獲得更多話語權。”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在高文翔的帶領下,僅2009年至今,云錫就從國外斬獲錫、銅、鉛等有色金屬211504金屬噸,在開發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
談及“走出去”的體會和收獲,高文翔說:“一是在海外獲取了資源,保障了國家的資源戰略安全,二是學習了很多東西,國外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很成熟、很先進,我們應該復制這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三是造就了一批具有海外拓展經驗的人才隊伍。”

2014年11月8日,控股公司總經理、錫業股份董事長高文翔應“加中貿易理事會”的邀請,在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珀見證下代表錫業股份與康索夫公司簽署合作協議
“找礦不像露天看稻谷,它深埋在地下,要有很強的專業水準才行,”高文翔說:“要對地下資源的分布、品位做到心中有數才行,可貴的是,云錫多年來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再加上十幾年的海外拓展經歷,也造就了一批具有國際運作經驗的法律、勘探、采礦、貿易的人才梯隊。我們經歷了很多,才走到今天,有效益、有基地、有團隊,雖然沒有很大的業績,但是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鍛煉了隊伍,這是我們足以自豪的。”
“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坐在高文翔對面,我們仔細觀察,發現他滿臉的絡腮胡中有一半已經變白。他是云錫第一代礦工的子弟,1984年從昆明工學院采礦專業畢業后分配到云錫,從基層技術員一步一步做到如今擁有2.9萬名員工的云錫總經理,十幾年間,他足跡踏遍了各大洲的山水之間,他曾與世界礦業巨頭唇槍舌劍,曾與大國政府首腦舉杯共飲,曾與外籍員工共話桑麻。在歷時十余年的海外歷程中,面對未知,他不冒險,面對爭端,他不妥協,面對失敗,他不氣餒,支撐他的,是百年云錫歷史積淀下來的厚報社會之心、再創錫工業輝煌的產業報國之志。
面對云錫境外資源開發取得的成就,高文翔沒有絲毫懈怠,他的下一步目標就是要將云錫主業延伸到全世界,讓云錫真正成為國際一流礦業企業。對于未來,高文翔滿懷豪情:“云錫將繼續在全球部署資源戰略,同時,也將在海外積極搭建及推進金屬貿易平臺,以貿易帶拓展,尋找更多機會獲取優質資源。我們有信心的是,現在的云錫在世界上已經有了更多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