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環境與結構調整、轉型、變革與激蕩的背景之下,銅貿易企業不僅在貿易規模、品種有長足發展,而且在業務結構與盈利模式上有根本性改變與發展,特別是貿易與金融深度整合,在跨期、跨市、跨區、跨界方面全面延展與創新,使銅貿易企業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創新階段。
從風險產生根源、風險存在過程、風險產生環節等方面分析、識別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
貿易的核心是交換,在自由平等的正常主體之間,交換遵循的原則是等價和同步。但在實際業務中,由于交易標的流轉需要過程,貨物流和資金流的異步和分離的矛盾不可避免。而異步交換,先收受對價的一方容易違背道德和協議,破壞等價交換原則,使先支付對價的一方受制于人,承擔風險。
貿易過程是貨幣流轉的過程。貿易業務的結算環節、庫存環節均需要占用大量資金,需要大量的現金或授信額度,以調整頭寸。同時貿易企業屬于輕資產運營模式,銀行授信有限,沒有大額可抵押不動產,發行股票及債券的限制條件嚴格,籌資渠道相對較少。貿易企業資金鏈條的安全及資金高效增值流轉關系企業生死。
(1)實物資產風險,即物的風險,也就是標的物權風險與價值風險
標的物權風險。在采購環節,供貨方違約不交付實物、實物的數量及質量存在問題、倉單或提單有問題等給企業造成損失的風險。在儲存環節,假倉單等倉庫信譽風險,造成數量或質量減損的倉庫管理風險,自然損失風險,超儲財務成本風險。在運輸環節,運輸途中毀損滅失、被偷被騙被搶被調換及運輸拖延,延誤交貨時間等風險。在銷售環節,購貨方在數量質量上有意挑剔或不履行合同,購銷不匹配形成缺貨或斷檔不能及時交貨所需承擔的違約風險等。
資產減值風險。貿易企業以賺取商品價格差異為基礎,但價格變動猶如一把雙刃劍,既可能低買高賣獲取利潤,也有可能市場變化低賣高買造成損失,價格變動風險是貿易企業面臨主要風險之一。
(2)金融資產風險,即錢的風險,也就是造成資金成本增加或資金損失的風險。
信用風險。在商業賒銷業務中,會有資金回收風險。為收款或促銷提供的現金折扣會增加供貨方的資金成本。緊俏物資采購支付的預付貨款,容易造成預付貨款超付或收不回超付款的風險。在貿易融資中,提供資金方面臨對方不履行合約的風險。
匯率風險。企業外匯資產或外匯負債會因匯率變動而形成損失。出口收匯和進口付匯會因匯率波動加大貿易成本,使進出口商蒙受損失。收入貨幣與支出貨幣不同時,外匯兌換會因匯率變化會使資金成本增加。
利率風險。不同國際市場與區域市場、不同幣種、同一市場的不同時期、借貸的不同期限以及利息支付方式、是否浮動等都會造成企業籌資成本增加。
從業務、實物資產、金融資產、價格變動等方面就財務風險防控進行探討與研究。
業務模式不同風險屬性也不同,業務層面的風險防控是財務風險防控的基礎。
客戶管理??蛻艄芾硎菢I務開展的起點,在收集客戶資信方面資料的基礎上,要對客戶信息進行建檔、評級,設定信用等級,給予不同的信用額度。其次,要建立客戶風險預警系統,對客戶資信進行跟蹤與更新,客戶發生大財務與經濟事項,應及時調整客戶評級、信用等級與信用政策。
合同管理。貿易合同是確定雙方權利義務的重要文件,加強合同管理是財務風險防控的關鍵環節。簽訂審查。合同當事人是否具有主體資格,是否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合同條款是否符合國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主要條款是否完備,文字表述是否準確,合同簽訂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執行監督。是否按合同約定交貨,是否嚴格按合同規定付款;是否對產品進貨、入庫、發放過程進行驗收;發現不合格是否及時記錄,并采取措施;對合同履行違約糾紛是否及時妥善處理。執行后管理。建立合同臺賬,進行必要的合同匯總,做好合同歸檔保管;建立重大合同執行后評價制度;采取可行方式,向相關部門及時反饋合同執行及執行后信息。
業務模式管理。業務模式決定風險屬性,業務模式管理是風險管理的重要抓手。業務風險評估。了解業務模式、梳理業務流程、分析業務對手、辨識業務風險,權衡業務風險的大小,判定風險是否在可控范圍之內。風險承受能力分析。對企業自身財務狀況、業務經驗、風險偏好、風險控制水平等情況進行分析,盤算自己風險承受能力。風險平衡決策。選擇與企業自身風險偏好相對等業務模式,并合理配置資產,做好過程風險防控與風險防控預案,并隨市場變化作策略調整。
購銷管理。做好實物到貨驗收和相關原始記錄,發現不合格品要及時采取措施;嚴格執行購銷合同,對違約糾紛要妥善處理;堅持做到錢貨兩清,防止資金與貨權脫節。國際貿易中運輸單證多樣,國家與地區不同法律效力也有所不同,要正確理解各種運輸單證,保證貨權安全。
庫存管理。按庫存目的、收益、風險等不同進行細化,分類管理。對于可投機性庫存,無限制條件,流動性好,可隨時變現,要做好價格波動風險防控;對于質押型庫存,因為獲取相對低成本資金等原因已質押于第三方,原則上不可以挪用,流動性差,價值有折扣,為防止價格下跌必須做相應保值;對于代管庫存,只負責保證數量與質量不損,不負責價格變動風險管理。要組織對庫存商品進行不定期、不通知的方式實地抽盤或全盤,以確定貨權的真實性;要有專人管理,定期對倉單進行盤查;要組織專人對第三方庫房庫存商品進行清查與盤點。要在收發貨環節設立貨賬會計,管理存貨出庫印鑒,客戶提貨必須滿足出庫條件才能在出庫單上蓋章發貨。
價值管理。科學進行存貨決策,通過合理的進貨批量和進貨時間,保證合理庫存,使存貨的總成本最低。實施套期保值操作,重點關注貿易頭寸,做到不留敞口;對有較強市場預期,需要建立單邊頭寸時,必須要嚴格授權與審批;此外為防止隱蔽頭寸存在,必須嚴格企業資金與銀行授信管理。
信用管理。對貿易合作方及擔保人的資信情況要進行深入研判,要全方位了解掌握他們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還款能力、主業盈利能力、業務的風險偏好、資金使用及管理水平等,還應從公司高管的為人品行,處理風格等多個角度進行評估,準確判斷風險。將客戶嚴格按照資信條件進行分類管理,A級客戶可以給予一定信用額度,B級客戶的信用額度必須嚴格審批,C級客戶不給信用額度。制定收賬計劃,做好應收款項回收監督;責任到人,必須將資金回收情況與責任人業績掛鉤考核。貿易融出資金盡可能通過大型金融機構,融給別的企業使用,則必須要有可靠的資產質押。

融資管理。貿易企業自身良好的盈利、高效的運營、合理的資本結構、充沛的現金流量及誠實守信的市場形象是低成本低風險融資的基礎。貿易企業屬于資金密集型企業,需要多幣種、跨國界、能融通不同市場、可以與多家金融合作的融資渠道與能力。在具體融資方式上,需要多幣種的結合、長短期匹配,需要綜合考慮匯率與利率,需要貸款與債券搭配及適度的股權融資。
匯率管理。時刻關注匯率動態,選擇對自身有利的幣種和結算方式,通過合理方式向供貨商或客戶轉嫁或共同分擔匯兌損失風險。適當采用外匯期權、遠期外匯等工具與手段,防范與規避外匯風險。
風險與收益永遠是一對孿生姐妹,且呈負相關關系。企業要規避風險,險中取勝,求得生存與發展,在做好風險辨識及關鍵環節防控的同時,要更加注重理念、團隊與體系建設。
培養和招募堪稱業界一流的專業人士,使其成為開拓渠道、創新模式、創造利潤的決定性元素;加強人員的培訓與業務交流,在理念意識技術信息方面永遠保持領先與主導;建立收入與業績掛鉤的績效管理和嚴格的獎懲制度;建立保密制度,簽訂保密協議書。
搭建渠道寬廣、反映快捷、處理精準的內外部信息收集加工報告系統,為科學決策與操作提供支持;設計涵蓋商務洽談、合同審批、資金調撥、物流管理的責任明晰,簡潔高效的業務流程;建立保證資金與資產安全運行的風險防控機制,將風險防范嵌入業務操作各環節,要建立風險否決制度,要設定限盈止虧線,要準備好危機處理預案及處理危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