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左沈怡
市北高新:聚能科技投資
不僅關注國內中小企業的培養,更瞄準國際市場,挖掘有潛力的國外中小企業
文‖上海國資記者 左沈怡
轉型科技產業投資,是市北高新未來的戰略。
市北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周群表示,園區正逐漸從租售房產收益轉向商業的孵化和投資,從1992年成立的市北工業園區到2012年借殼上市,從傳統制造業到生產性服務業再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北集團立足市北片區,在有限的空間上騰籠換鳥,三次調整實現產業升級。
2015年3月10日,市北集團控股的上市子公司市北高新發布公告,公司授權全資孫公司上海聚能灣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在總金額不超過1000萬元的額度范圍內對其孵化器內孵化企業進行股權投資。
隨著上海市建設科創中心22條建議的發布,作為上海主要科技園區之一的市北高新園區,借助科創東風,轉型新興產業投資。
在過去的20多年中,市北高新通過三次轉型調整,使原有的以老工業基地為主的3.13平方公里空間逐步發展為現有100多萬方體量,未來總計約450萬方體量的現代化科技園區。
“城市發展以后,原來老工業基地的轉型肯定需要有一個空間的釋放,這是我們第二次產業調整。”周群介紹園區如何從制造業園區轉向生產服務型園區。先前一次是最早從粗放型工業轉型都市工業園區,但都處于第二產業。
從2003年起,市北高新就率先提出發展生產性服務產業,即介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的2.5產業,并對園區進行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調整后園區形成了以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檢驗檢測服務業、節能環保服務業、人力資源服務業、金融衍生服務業為代表的五大生產性服務產業。
據了解,五大產業的定位,發揮了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集群效應,在園區的發展中,產業的細分定位也不斷被明確。其中,軟件和信息以云計算產業為主;檢驗檢測服務業對接上海的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打造“上海國際貿易檢測與認證基地”;金融衍生服務業則重點發展金融軟件開發、金融支付、資信評估、金融數據等細分市場;人力資源服務業是依托閘北國家首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重點發展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產業;節能環保服務業則注重發展低碳環保產業。
園區率先布局云計算產業,掛牌設立上海首個“云計算產業基地”。目前園區內聚集了近20多家通訊運營商和40多家互聯網企業,以及30多家金融業企業的數據中心,成為上海數據中心密度最高的地區。
市北高新園區發展云計算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園區由于樓宇租賃價格與成熟的商務板塊相比,“價值洼地”效應顯著,有利于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另一方面,園區從老工業區轉型而來,許多傳統企業搬遷后遺留下的廠房,由于其建筑承重強度高、電力接入設施配備豐富,非常適合電信運營商作為數據中心。
“園區積極布局云計算產業,集聚云計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云計算相關技術研發與產品應用,打造先進的服務于全市及全國的專業性功能性的云計算平臺?!敝苋航榻B說,因此園區也進一步推動了產業轉型和“科技化、國際化”戰略。
為更好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2007年市北集團成立聚能灣企業服務有限公司作為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聚能灣公司成立后,以孵化基地為載體,為在孵企業提供研發、中試生產、經營場地等共享設施,以及政策、融資、推廣等引導服務以降低企業的創業風險和成本。目前入駐企業匯集了以云計算產業、信息技術、軟件為基礎的一批新創企業,也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公司。優秀的代表企業有致力于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化技術改造傳統的紅外熱像系統的熱像機電科技公司、建筑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和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供應商上海建議信息科技公司、從事專業的視頻智能分析的貫城信息科技公司等。
園區不僅關注國內中小企業的培養,還瞄準國際市場,挖掘有潛力的外國小企業。在聚能灣成立之初,市北高新就通過引入贊盟這家來自德國的中小企業孵化器,專門針對那些具有核心的技術與競爭優勢,并且在國外已經具有成功的商業模式與實際盈余的外國企業,現在贊盟已經成功為園區輸送了多家優質企業,進一步提升了市北高新園區的創新能級和服務水平。
隨著入孵企業的不斷增多,孵化基地未來將擴大到10萬平方米左右,并在形態建設時保持了充分的彈性,有適合兩人的迷你型辦公空間,也有5-8人的小型團隊空間,只要通過入孵評審,都能實現“拎包入住”。從建成初的市級孵化器到國家級孵化器,再到現在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完整孵化體系,市北高新聚能灣科技企業孵化器完成全生命周期的升級轉變。
未來,聚能灣孵化器將提高產學研合作的能力,為高校創造技術轉移的機會,為在孵企業提供優秀的項目。同時,聚能灣也為畢業企業安排了加速器空間,提供加速延伸服務,促進企業走向資本市場。
對接資本市場是市北高新歷來的優勢。
2012年園區借殼電氣集團下屬上市公司*ST二紡機成功登陸A股主板,重組方案得到市場認可,成為上海區屬國資企業借殼上市的經典案例。
對于在聚能灣入孵的創新企業來說,除了可以通過現有的扶持政策解決融資難題,也可以考慮與市北高新真正“合伙”,共同發展。引入股權投資后,孵化器與入孵企業變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企業的未來直接關系到孵化器的未來,這必然會督促孵化器更加細心、周到地為企業服務。
周群介紹說,依托閘北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背景,以及市北高新園區內眾多高科技企業的優勢,市北高新在運作過程中堅持合理的投資策略,聚焦閘北區云計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目前在聚能灣孵化器下成長的諸多創業企業如熱像科技等,都已經陸續登陸資本市場,市北高新在未來將有望從中獲得收益。
除了投資自己孵化的企業,市北高新還積極參與投資新三板市場。2014 年4月,市北高新以自有資金投資新三板掛牌公司北京維珍創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資人民幣4671.8萬元成功持有該公司710萬股股份,占其股本總額的19.11%。同年7月,市北高新又以現金方式成功認購新三板掛牌企業騰龍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75萬股股份,投入資金937.5萬元。
周群認為,雖然市北高新園區在上海中心城區仍有一定的土地儲備,但園區開發土地資源始終是有限的。因此,通過上市公司平臺選擇產業投資,適時挖掘園區內諸多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高科技企業,以資本與智本的結合,既實現了園區的戰略轉型,又幫助了園區企業成長,還能讓市北高新投資者一起分享到市北高新以及園區企業的高速成長帶來的收益,營造出國有資本、民營經濟與普通投資者之間三贏的局面。“作為上海本地競爭類國企,我認為市北高新在未來的國資國企改革中應當承擔起更多的責任?!?/p>
未來,市北高新將繼續依托園區眾多的創新創業型企業,不斷推進產業投資,結合區域發展特色,在地理位置上形成新中環產業帶,帶動區域價值提升?!拔覀兙哂挟a城融合的能力,南通園區是我們從無到有打造的一個新城,以后將作為上海園區的后花園,后續發展空間很大?!敝苋簩τ浾弑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