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左沈怡
明確國有企業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這種選擇是階段性的
國企改革22號文件出臺后關于黨組織在國企中的地位與作用是否強化和改變,引起市場持續討論。一些市場人士擔憂的是,未來,黨組織是否可能對于企業做過多干預?是否會導致企業市場化的倒退?是否將有悖于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目標?
對此,上海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王國平認為,國企的企業地位沒有改變,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一如既往。
《上海國資》:您如何總體評價《指導意見》?
王國平:《指導意見》更多的是尋求一種共識。22號文著眼于現在的國情,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現狀,因此在表述上具有中和的特征。市場應當避免對于文件極端的判斷和解讀。中和的特征體現于其從實際出發,保證改革既能夠穩步推進,又不會出現大的挫折。因為現在存在兩種比較極端的觀點。一種是對國有企業的存在持全面否定的觀點。即對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總體持一種批判的觀點;另一種極端情況則是沒有動靜,即安于現狀沒有改革的危機感。
針對這種現狀,《指導意見》從一開始就明確了對于國有企業地位的肯定。
但另一方面,《指導意見》所展示的改革決心是很堅定的。在《指導意見》中,可以看出關于改革有幾個描述重點。首先,對現代企業制度這一改革方向是堅定支持的,現代化的公司治理是改革的目標。第二,則是要分類分階段進行操作。根據政策,商業一類企業,要打造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各種股權比例混合,這是非常正確的。第三,關于建立國資投資、國資運營公司。這種架構的搭建可以減少政府對企業的行政干預,因為按照現在的架構不干預是不可能。但如果政府就在后臺,前邊有個前臺,即各類國資投資公司和國資運營公司,那么,前臺和企業則是契約關系,關系就理順了。
所以說22號文件體現的是一種中和的結果,改革需要在一個大框架下進行,頂層設計的文件不能走極端,而是要體現一種周全的智慧。
《上海國資》:您提到,改革是動態探索的,如何理解?
王國平:比如,國企分類,關鍵在于落實和執行力。我們希望每個戰略的制定可以解決一個關鍵性的問題。不斷深化改革,不斷推進發展。
隨著改革深化推進,發展進入新階段,必須要留有繼續改革的空間。比如,這次《指導意見》要求,將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國有企業章程,明確國有企業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這種選擇是階段性的。在當前的背景下,發揮黨組織在企業中的作用是與現階段巡視組查出企業存在的大量問題有關。很多國有企業被巡視的結果是,雖然表面上已經是建立了現代法人治理結構的公司,但實際上存在嚴重的“一把手”說了算的情況。這種情況主要存在于國資一股獨大的央企,特別是集團公司層面,所以文件針對的也是這一現象。
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指導意見》表達出了四個方向是堅定的。第一是國企分類改革;第二,現代企業制度一定是改革方向,特別是競爭類企業。國有企業和市場經濟的融合是我們的創新道路;第三,國有企業應當示范性地承擔社會責任,在社會產生良好的形象;第四,必須要承認中國的國情,在國有企業當中堅持或者是發揮好黨組織的作用,也是不能動搖的。具體黨組織應當怎么發揮作用,用什么機制,可以分階段探索。
《上海國資》:《指導意見》中提到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是否意味著黨組織在企業中的地位會被強化了?
王國平:這是文件出來后大家討論的焦點問題,我認為這其中存在一定的誤解。首先,《指導意見》明確了國有企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它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是物質和經濟基礎,也是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有了這一地位的確定,那么對于這么重分量的事業,執政黨必然會非常重視。所以必須要加強,這是黨和國家治國的重要部分。對于這樣總體上加強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這一點上,我認為,與過去是一樣沒有變化的。
此外,企業的市場主體定位明確,這一點沒有改變。文件強調黨組織發揮的是政治核心作用,并沒有說是領導企業運營的作用。這是兩個概念,要區分。企業原來的定位沒有變。黨組織在企業中的發揮作用的形態、方式等問題,應該隨著改革的深化進行調整優化,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能對其模式進行固化。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國有企業作為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實現形態,黨組織必然要在其中發揮作用,所以加強和改進黨組織的作用是必要的。具體的體現就是黨組織在基層中發揮作用,這一點歷來沒有改變,因此我們不能對這一點過分解讀,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上海國資》:那么,如何理解文件中提到的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
王國平:國有企業本身當然需要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但黨組織可以發揮作用幫助企業進行完善。另外,現代法人治理結構其實在運行當中存在有缺陷,主要體現在委托代理中的問題。委托代理制度中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問題是全世界存在的,那么黨組織能否能發揮制約作用,進行創新型探索?
比如在選人用人上面,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把握方向,在原則、紀律標準方面進行把關。在監督上面,黨組織的參與也有利于監督。
第三,現代企業公司治理結構還在不斷建設當中,有一個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黨組織在企業現代化的過程中可以發揮幫助和促進作用。
第四,黨組織可以幫助企業本身人力培養和文化培育。人是企業中最寶貴的資源,黨組織應該發揮先鋒作用,這對于企業的推動是最寶貴的。另外文化建設和黨的建設在一起,讓文化的塑造來推動企業的發展。
《上海國資》:但黨組織對于選人用人的把握和企業中董事會的作用是否會產生沖突?
王國平:我們要防止將黨組織作用與董事會的作用對立起來,這與改革的方向是違背的。現代企業制度中對于企業的選人用人的決策權必須是體現在董事會的,這一點不會改變。黨組織的作用更多是體現在對于候選人的推薦上。黨委可以在把握大方向上提供更多符合條件的候選人,而最終的決策權必須由董事會執行。這樣雙方都各自發揮了作用,也不會對立起來。
《上海國資》:您如何評價文件中所提到的交叉任職的領導機制?
王國平:這樣的提法是為了給黨組織提供一個發揮作用的平臺。否則不利于黨組織對于企業運營的了解,作用也就很難正確發揮。我認為,黨組織在企業中的運作形態是階段性的,在持續不斷地探索,一個組織在不同的時期運作形態和方式也和產業一樣,是動態變化的,這種機制也是當前現階段的一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