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李銳
兩名醫生因超標使用抗生素,被電子處方監管系統發現,醫院暫停二人處方權3個月,兩名科室主任因把關不嚴被誡勉談話——去年12月底,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向濫用藥行為開出“罰單”。這是2014年該院開出的第4張“電子罰單”。該院院長周赤龍說:“院黨委抓醫德醫風,就是要敢于唱黑臉,把板子打到具體人身上。”
老百姓都怕看病難、看病貴。降低藥占比,為病人減輕經濟負擔,成為醫改的重點訴求之一。對此,湖北省衛計委有關人士表示,鼓勵醫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對抗生素的使用進行動態監測、評估和預警。
“電子眼”嚴控抗生素濫用
看病貴,貴在藥;藥貴,主要貴在抗生素。許多人認為抗生素是萬能消炎藥,頭痛感冒只要用上抗生素,病就好得快。然而,一旦抗生素使用超量或者超標,對患者而言則是既傷財又傷身。
“較輕的細菌感染,本可以用普通抗生素,但是如果醫生下猛藥,加大劑量或是一來就使用最高級的抗生素,就屬于濫用。”醫院臨床藥理科主任辛華雯稱,基礎藥物可以解決問題的,就不用抗生素。抗生素濫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讓細菌產生耐藥性,一方面導致青霉素等曾經的“萬能”良藥幾乎成為廢品,而另一方面導致“超級細菌”的出現。
規范抗生素使用,不僅更安全,并且可減輕患者經濟負擔,這不僅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更是醫德醫風的直接反映。因此,該院對抗生素的使用予以嚴厲監管。
該院副院長樊光輝介紹,2009年醫院經過自主研發,建立了一套抗生素使用監管休眠系統——全院每季度使用數量和金額最高的抗生素,下季度進行“休眠”;同一品規抗生素兩次觸碰紅線,即被終止使用。同時,電子監控平臺還對處方和醫囑進行監控,發現違規行為自動“休眠”該醫生處方權3個月。電子監控平臺適時點評處方和醫囑,對濫用藥和亂檢查的行為直接給醫生發出警告郵件。
有了“電子眼”,不僅在出現問題時能及時“報警”,而且證據確鑿。一旦“罰單”生成,醫院即會嚴格執行。系統顯示,去年二季度抗菌藥物使用量和使用金額最高的分別是“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和“注射用頭孢曲松鈉他挫巴坦鈉”,前者從2014年8月15日到11月15日暫停使用,后者則因兩次違規被踢出藥品采購名單。目前,已有兩個品類的抗生素被“趕”出該醫院。假如被踢出的藥物想再次踏入醫院藥物清單的門檻,則必須重走嚴格的招標審核程序。
辛華雯介紹,之所以如此嚴控抗生素,主要出于對患者負責的考慮。過去有的病人手術后抗生素一直用到出院,如今按要求手術后只能用1天。
患者對醫院的揭短行為點贊
“除了‘電子眼的監管,該院每個月對各個科室的抗生素使用率進行公示,在合理用藥的前提下降低抗生素使用率。”據醫院質量管理科主任張雪梅介紹,如今,該院甲狀腺手術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小于10%,國家衛計委要求不超過30%;急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約20%,國家衛計委要求不超過40%。
也有患者擔心,監管系統會不會“誤殺”那些價格便宜效果又好的抗生素?對此,該院質量管理科主任張雪梅稱,對于青霉素、頭孢唑林等基藥,采取保護措施,不納入統計。而對于萬古霉素這種最頂級的抗生素,則進行嚴控,普通醫生都開不了,全院只有9個專家有權開這種藥。
醫生多開抗生素會被處罰。對此,患者怎么看?在隨機調查中,多數人為醫院敢于自我揭短的行為點贊。
在該院等待做產檢的李女士說,以前醫患信息不對稱,醫生開什么藥,自己就用什么藥。幾年前曾因感冒上醫院,一來就用上抗生素,打一次針要200多元。現在處方規范了,醫生會要求先做血常規檢查,再判斷是否需要用抗生素,感覺看病有了更多的知情權。
“凡是群眾的意見建議都會積極回應,凡是損害患者利益的行為都會一查到底。” 副院長樊光輝說,正是考慮到患者的訴求,近年來該院持續在抓醫德醫風上加力度、強抓手,院黨委與各科室簽訂《醫德醫風建設目標責任書》,建立醫德醫風電子檔案,制定配套完善的醫德醫風教育管理辦法及相關獎懲措施,患者滿意率不斷提升。
俗話說:“再高明的醫生也無法為自己動手術。”但在涉及醫德醫風的問題上,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毫不含糊,亮出了“敢于向自己開刀”的勇氣和舉措。
醫德醫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患者的滿意度和反映的問題就是我們工作的導向。”醫院信息科副主任王光華介紹,去年以來,醫院借助醫療信息數字化建設的契機,將上百臺“醫德醫風監督評價機”安放在醫院門診大廳和各住院病區。患者通過該評價系統,即可對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服務質量、服務作風等8個方面進行評價。該院醫德醫風辦主任彭桂章表示:“通過電子評價系統,有利于動態掌握包括機關干部在內的全院工作人員醫德醫風情況,及時發現糾治各種不正之風。”
自開“罰單”、自糾“歪風”,看似亮了“家丑”,實則為醫院帶來美譽,贏得了患者的肯定。除了運用信息化手段強化管理之外,該院近幾年來還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上加強了探索。
據介紹,該院每月召開一次全院醫療質量分析會,對開大處方、病歷書寫不規范、服務態度差的醫務人員指名道姓批評,并記入個人醫德醫風檔案,讓他們出汗紅臉。近3年來,醫院推行醫德醫風“一票否決制”,先后有8名醫生被延期晉升職級,5個科室被取消評先資格,6名醫護人員及所在科室領導被誡勉談話。
“這一系列舉措看似嚴厲,實際上促進了醫院的科學管理、醫療水平的提高和服務態度的提升。”樊光輝告訴記者,2009年,武漢市歷時3個月對全市30余家三甲醫院進行文明指數測評。在不預先打招呼的情況下,通過暗訪形式反復查看醫院的整體環境、隨機抽取投訴記錄和門診處方、隨機抽取科室和病區進行滿意度測評。經媒體公示測評結果,該院綜合排名第一。2010年、2012年兩次測評(2011年未開展測評),醫院均名列全市三甲醫院榜首。
這個“三連冠”給該院黨委深刻啟示:抓醫德醫風不僅要手腕硬,更要胸襟敞。為此,他們重新修訂了《醫德醫風社會監督制度》,在過去面向體系部隊以及社會各界聘請20名醫德醫風監督員的基礎上,再聘請12家中央和省市媒體記者擔任行風監督員。他們圍繞醫療服務、診療環境、醫患關系、廉潔行醫等隨時進行訪查,每季度通報一次醫院醫德醫風建設情況。
為方便部隊官兵和地方群眾反映意見建議,他們還開設了醫德醫風24小時監督熱線和網上投訴平臺,將醫德醫風辦設到門診大廳醒目位置。今年來,他們對醫院診療程序不規范、檢查出結果時間太長、個別醫生不尊重患者意見、開人情假條等4大類18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限時整改。近3年,該院有3名醫生被網民投票推選為“武漢市民心目中的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