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龍
2014年末的一天 ,武漢大學一名女生因生理期腹痛陷入昏迷,宿舍值班員楊守英立即把女生從四樓背到值班室,蓋棉被、熱敷腹部、喂紅糖水、熬粥,還將身上所有的1800元錢塞給女生作為就醫費用。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急救助,女生逐漸恢復意識,所幸并無大礙。臨近中午,楊守英又端來一碗溫熱的稀粥。捧著粥的女生哽咽不已,熱淚奪眶而出……
在武漢大學校園里,在師生身邊,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普通平凡,但他們用不平凡的舉動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在校園中傳遞著向上向善的力量。
武大中南醫院醫生李雁幾十年如一日,自繪一萬余張“病情草圖”和十幾本“病情分析圖”,用圖畫講解的方式不厭其煩地與患者和家屬溝通,用愛溫暖無數患者和家屬,為醫患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臨近畢業,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本科生吳爽用自己的部分獎學金購買了150把雨傘捐贈給圖書館,用一己之力為師生提供方便。她說,圖書館為她創造了讀書學習的良好環境,捐贈雨傘既是為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也為了讓更多在圖書館學習的同學感受到溫暖。
武大師生們可能不知道姚彩霞是誰,但很多人在她的理發店理過發。姚彩霞不僅是師生的理發師,造型師,還是學生的“職前形象顧問”,被大家親切地喚作“姚姐”,她的理發店也被學生稱為“愛心理發店”。為幫助貧困學子,姚彩霞還贈出400張理發卡,為他們提供免費服務。
2014年6月,武大深圳校友會秘書處的胡瀟致電學校,希望盡快聯系上畢業去深圳的新校友,幫助剛走出校門的年輕校友找房子。在深圳校友會的倡議和幫助下,共有70多人報名合租,10多人提供房源,通過校友們的幫助找到了住房。
就是這樣一群身邊的武大人,他們為他人默默地服務著,奉獻著,用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語和舉動不斷地幫助身邊的人,溫暖和感動著每個人的心靈,傳遞社會正能量。
在武漢大學,細微的、樸素的感動時常發生在身邊,同時也以不同的方式在校內外傳遞。
武漢大學動力與機械學院“學雷鋒小組”至今整整堅持了26年。26年來,一批又一批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的大學生們,用自己的雙手為路人修好的自行車超過一萬輛。目前“學雷鋒小組”又增加了關愛農民工子女、愛心支教、家電維修等服務內容,服務項目達20多個,年服務時間超過5000小時。
電氣工程學院90后大學生趙小亭,上大學后每年都主動申請到貧窮地區進行愛心支教,卻不幸將年僅20歲的生命留在了偏遠的貴州山區。如今,每年暑期有近百支“小亭愛心支教實踐隊”從珞珈山出發再次奔赴祖國各地,開展關愛農民工子女、建設布置圖書館、牽手留守兒童等系列志愿活動,為更多孩子送去“陽光”和希望。
36年持續關愛,將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援助西藏學生,家中招待學生一萬多人次……自1978年來,楊昌林以滿腔熱忱和默默奉獻,筑起藏族學生的“武漢之家”,為一個又一個學子架起了通向理想的橋梁。
“武大人應該有一種大愛情懷,既包括對同學的友愛,對父母的關愛,對興趣特長、學術方向的熱愛,也包括對武大、國家和民族的大愛。唯有愛,才能使我們與周圍的世界建立積極的聯系,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正能量!”武漢大學校長李曉紅說。